和每一個邊緣學科的研究機構一樣,古生物研究所和它的研究一樣帶著一種陳年的灰土味,從牆皮剝落的走廊,到破了一個洞的二樓天花板,一切的一切都和櫥櫃裏放著的三葉蟲化石一樣老舊殘破。當然,我以我的人格保證,所有的陳舊裝潢不是刻意為之,隻是窮得年久失修罷了。就像我的導師說的,整個古生物研究所從上到下隻能分出兩類人,有理想的窮鬼和沒理想的窮鬼。
唯一的例外就是現在站在門外大喊著“有人嗎?”的馮海曼,他有理想,而且有錢。
本來我們應該把這金主像菩薩一樣供著,可這時候每個人都縮在自己的小隔間裏,一副噤若寒蟬的樣子,我鄰座的老李在聽到那個聲音的時候還跳了一下,好像屁股上被蒼耳紮了似的。
馮海曼,五十二歲,高鼻梁,留一頭不羈的長發,像個落魄的搖滾歌手,另外,特別有錢。如果不是他的作風實在和中國人的觀念格格不入,我們會很喜歡這位出手闊綽的日耳曼人。
他喜歡開玩笑。我曾經見過他拿著地圖在城市火車站問路,看路人絞盡腦汁翻出一大半都還給了老師的蹩腳英文幫他指出方向,然後在道別時,大笑著用流利的中文說,“謝謝你,先生”!實際上馮海曼生在中國長在中國,講流利的中文,英語帶一口奇怪的中國口音,半句德文都不會講,每當提起德語的時候,他總是攤開手說——太難啦。
真不知道他的日耳曼血統都流到哪裏去了,也許是全用來澆灌了那一頭金發吧!
當然就這一點履曆不足以讓他在學界和研究所聲名狼藉,真正毀壞他名聲的還是他的惡趣味。馮海曼熱衷於在世界各地挖各種各樣的恐龍骨架,然後給它們命名,鑒於發現者的確擁有命名的權利,命名委員會對馮海曼的行為保持了最高程度的容忍,直到馮海曼打算把一種小型水生龍類命名為“皮皮蝦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