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的旅程

青城

字體:16+-

法官青城對於公開開庭審理頗為躊躇。他還沒有想清楚該如何麵對公眾。

這個案件發展到現在,公眾對案件的興趣已經遠遠超出了案情範圍內容。青城每天瀏覽收聽所有與案子有關的社會探討,包括媒體,也包括社交網絡。事件發生一個月之後,討論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是所謂的人機共處時代以來第一次爆發出“AI是犯罪嫌疑人”的傷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和爭論如暴風雨前的海浪,層層呼嘯疊加。青城能理解民眾的焦慮。他每天避免外出。記者一直在法院門口采訪問詢,稍有所得就四處傳播,一時間流言飛起。

青城能觀察到的,在民眾中間,首先爆發的是一股恐慌的聲浪。這是保守聲音的複辟。社會中的保守勢力一直以來都對人工智能頗有非議,總是擔憂人類被人工智能奴役或屠殺的前景,一向都試圖呼籲立法禁止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在最近幾年的進步趨勢中,這種聲音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壓製下去,但此時借此林家的傷人案件迅速爆發出來。有保守人士在網上呼籲聯名簽名,又一次勾勒出某種類似於弗蘭肯斯坦的昏暗的人類未來前景,要求銷毀這類“高智商危險機器”,並在未來限製所有人性AI的研發。一時間應者如雲,老一輩紛紛發聲。其中有多少是利益相關方的渾水摸魚,青城也無法估量。

毫無疑問,德爾斐公司對此強烈反對。青城曾在私下問過他們,是擔心公司的科研前景,還是真心相信不會是陳達所為。這兩種態度會導向兩種不同的抗辯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法庭方案。德爾斐公司給出後一種態度。他們不相信陳達對人有惡意。他們在一片譴責聲中獨自抗爭,呼籲調查和澄清真相。他們表明說,他們研製的人工智能無條件遵照機器人三定律,不會主動傷人殺人,隻會保護人類安全。這次事件一定是存在誤解,如果因為一次尚不明了的事故就禁止研發、輕率銷毀所有成果,對人類來說得不償失。德爾斐公司的據理力爭自然引起AI開發行業的一片共鳴,有不少工程師都表達了同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