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為那塊“溫雪”熟絡了起來。
李桓常常在社交軟件上找我聊天。一開始,他隻是詢問“溫雪”的情況,後來我們就什麽都聊了。
他的生活比我單調很多。在我輾轉於學校的各個社團和學生組織並投身各種活動時,他隻是在實驗室裏搗鼓他的納米材料。
我知道,我們隻是獲取精神能量的方式不同罷了。這是我的一套理論。我相信,人除了要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能量,還要從身邊的事物裏吸收精神能量。我有一個精神能量表,一旦自己心情低落—這在寒冷的地方是常事—就從頭開始做上麵的事,直到重新振作起來。
第一條,參加社團活動。第二條,聚餐。第三條,和閨蜜們聊天。我的能量來自熱熱鬧鬧的人群。至於總是形單影隻的李恒,我想如果他也有一個這樣的表格的話,那第一條應該就是獨處。
不過後來,我發現我開始在他的身上汲取能量。
在這個寒冷的時節裏,他的一個消息,他的一條動態,他從教室走過時的身影,都好像一碗溫酒,從我頭上澆下。而他的存在,就如同那塊暖暖的“溫雪”,讓我的心一直熱熱的。
我做了一個新的精神能量表,第一條隻有兩個字,那就是他的名字。有的時候,我會疑惑,他會不會感受到我的溫度呢?
也許會吧,不然他就不會常常找我聊天聊到深夜了。他會和我講“溫雪”的製作過程,會抱怨摩擦產生的熱量太小,收集太慢;他會和我講家裏為取暖的事情發愁,可能會有一天不得不南下偷渡;他會和我講自己小時候騎自行車跑到好遠好遠的地方,在廢棄的工廠裏找到一個草叢仰麵躺下,看一整個晚上明亮的星空。
那個時候,我好想說,我願意陪你改良“溫雪”,我願意和你一起去南方發展,我願意與你一起看星星。但是,我說出口的,隻是“加油!你一定可以的”,隻是“對啊,我們家也覺得暖氣費越來越貴了”,隻是“嗯,我也愛看星星”。每回一句話都很小心翼翼。他是我精神能量的來源,是我的太陽,我害怕我會失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