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见面,我们都默契地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还是一门心思地研究他的“温雪”,而我,继续以朋友的名义陪在他身边。我一心也想做他的能量来源。我倾尽所有,照顾他的起居,也帮衬他的事业。
不过,他所选择的行业竞争激烈异常。
近年来,石油和煤炭已被挖掘殆尽,可控核聚变仍如空中楼阁般遥遥无期。能源危机影响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在中国,取暖成本居高不下,北方的大量城市人去楼空,变成座座鬼城,迁都的传言甚嚣尘上;面对汹涌而来的外地人,南方也不堪负重,稍微好一点的城市都采取了限流政策。别的国家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宜居地带大幅度缩水,人们不得已向低纬度地区挤去,各个地区犯罪率飙升。
当然,人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在世界能源匮乏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技术层出不穷,每个都标榜自己可以引领革命,拯救世界。就在人口锐减的山前市,一场所谓的科技大会就能吸引到数百个新能源项目组。
精美的PPT,精彩的路演,能获得政府部门投资的强大背景……每个项目组都各显神通。李桓不善与人交际,甚至不怎么会做PPT,更别提拉关系走后门了,所以只能被淹没在那些包装得闪闪发光的项目中,常常愁容满面。我在学校参加过演讲比赛,也主持过几场活动,所以有时也会帮李桓抛头露面,推销“温雪”项目。没过多久,我作为一个文科生,也能就技术细节侃侃而谈。
“温雪从本质上来说是摩擦粒子的聚合物,而每一个摩擦粒子中,都包裹着一定质量的新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
又是一个技术人员没来的审核组。不过这种情况我也见多了,解释起来轻车熟路。
“相变材料是一种物质的统称,它们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形态,并在相变的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水就是一种常见的相变材料,结冰的时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冷能量,而在溶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能量。”
我顿了顿。
“而温雪中的新固液相变材料,是我们的专利产品。它对于摩擦相当敏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摩擦产生的热量。当收集到的热量达到融点时,就会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储存大量潜热;当材料冷却时,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就会发生,热量就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散发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去,从而起到极佳的保温作用。”
一般到这个时候,台下的工作人员便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招招手让下一个项目组上台。
后来,终于有几个公司注意到了“温雪”。但是,在进一步将“温雪”商业化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怎么也跨不过去的坎儿。
“效率太低了。”
这是与李桓洽谈的几个公司一致的答复。
确实,目前要让一块手机大小的“温雪”在东北持续散发一个星期的温度,至少需要一个人穿着附着摩擦粒子的衣服奔跑五十个小时。
不过,还是有人十分看好李桓的技术。
“这是我的名片,如果你找到了高效收集摩擦产生的热量的方法,欢迎你随时回来找我们。”
李桓双手接过名片,连声道谢。
回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他把那张名片拿出来,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
“阑珊,半年了,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个。你说我是不是一开始的方向就搞错了。摩擦生的那点热量,够什么呀。”
我看着他低垂的眼眉,特别想握住他的手。
“李桓,你看,王总那么看好这个技术,是一个好兆头啊,你应该高兴才是。”
“唉……”
李桓叹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名片收在了包里。
日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注意到李桓的精神似乎越来越差。渐渐地,我发现他头发也不洗,胡子也不刮,走在路上眼神也变得呆滞起来,总被学弟学妹在背后指指点点。
我知道,他的精神能量正在这个他不熟悉不喜欢的领域大量消耗。
一日,山前市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在我眼里是几日后的骤寒,是湿滑的街道,是撒在空中的盐。可是,他却趴在栏杆上看了整整一个下午。
他看着雪,我看着他。想了一百个借口,却也不敢上前搭话。面对他,仿佛只有借助手机,我的勇气才能回来一点点。
晚上,我又接到了他的信息。
“阑珊,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去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大雪可以覆盖掉尘世的一切,视野之内只剩纯白。天地一色,唯我一人。”
“那……不如我陪你去找啊~”
发出这句稍微有点越界的话后,我捧着手机的手指微微颤抖。
又过了一会儿,他回了简单的两个字。
“好呀。”
望着屏幕,我忍不住笑出了声。
入睡之前,我把今天的聊天记录截图保存了下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我知道这些暧昧不清的话语代表不了什么,可是这些他亲手敲打出来的字句,每每都能唤起我心底残存的希望,带来一丝丝转瞬即逝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