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翻譯打交道的那些歲月裏,我一直在問自己一件事:
世界上存在完美的翻譯嗎?
為了維護翻譯行業的尊嚴,我曾對龍恒說過,翻譯是沒有感情的人工智能無法駕馭的。
但是,就算是擁有感情的人類,要做出好的翻譯也可謂是難上加難。甚至,古今中外一些翻譯學者直接定性:翻譯是不可能的。
洪堡特就曾經說過,所有的翻譯隻不過是試圖完成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任何譯者都注定會被兩塊絆腳石中的任何一塊絆倒:他不是因貼原作貼得太緊而犧牲本民族的風格和語言,就是貼本族特點貼得太緊而犧牲原作。介乎兩者之間的中間路線不是難於找到,而是根本不可能找到。
可是,還是有人在萬丈深淵的索道上戰戰兢兢,走出了那條幾乎是不可能之路。
“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淺如之,口氣如之,文體如之。”
我永遠不會忘記讀到那些譯文時的感受。
原文中巨大的文字張力和畫意詩情,跨越文化的鴻溝,被原原本本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仿佛能夠看到,有著深厚雙語文化背景的譯者,首先進入了原作者的世界,細細揣摩文字所要傳達的一切。然後,他更加深入,把自己全然變成了原作者,強迫自己穿越時間和空間,來到另一片文化土壤。譯者和原作者合二為一,沉浸在原來的思想與情感中,用另一種語言再次寫作。最後,譯者隱去了自身,隻剩下寥寥譯文,讓越來越多讀者的目光越過他們的身軀,悠然落於原作……
但是,這樣的譯文少之又少。除了所需資質使然,還需要譯者不斷地思索,權衡,反複拿捏。最後,要成就那些閃閃發光的翻譯,有時還得依仗於一點點靈感和運氣。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琢磨的時間越久,譯文就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