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诺塔人的思想中,行星表面是地狱的代名词。在凯蒂的指示下,陈枫对首领说:“我想听听你们的故事,我没有恶意。”
“在杀害了我们近三分之二的同胞之后,你说你们没有恶意?”首领的反问让陈枫一阵心虚,他身后可是强大的太空舰队。
凯蒂直接抢过陈枫身上的通信器的控制权,朝首领大吼:“要是我们有恶意,早用战列舰轰碎你们的恒星了!消灭你们三分之二的人又怎样?你不也毁了我们三艘星舰、杀了我们二十多亿人?”飞船中的谈判专家看见凯蒂情绪失控,赶紧把她从通信器旁拉开,好说歹说地安抚了好一阵子,才让她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在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不少地球人的亲朋好友都丧命在伊诺塔人的手下,凯蒂也有几个亲友遭遇不幸。
首领慢慢释放出电磁波,把伊诺塔人漫长的历史展现在陈枫面前。陈枫看见自己出现在一团尘埃云中,浓厚的尘埃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聚集,形成原始的星核。随着星核的质量慢慢增大,它吸附的氢原子在强大的压力下形成气态外壳,气态外壳越来越紧密,温度越来越高,不断压缩,直至发生链式反应,大量的氢在核反应中被点燃,迸发出明亮的光,这是典型的恒星诞生过程。
在围绕着这颗新生恒星的尘埃盘中,恒星强大的伽马辐射照射在星际物质上,一些金属原子在吸收大量的光能之后,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星际尘埃微粒中流窜。在漫长的岁月里,尘埃盘中的微粒不断碰撞、分离,有时候会恰巧形成类似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在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拼凑成简单的与非门。当电流通过这些恰巧形成的电路时,就形成了一些像极了最原始的集成电路的电反应,微弱的引力在这些尘埃云中不停吸附着新的颗粒,为这些凑巧形成的电路添砖加瓦,这就跟地球生命诞生前夕,地球原始海洋中的黏土微粒吸附有机分子形成原始的生命相似,楠-伊诺塔的生命就这样在这片尘埃盘中慢慢诞生了。
楠-伊诺塔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物圈,由于引力微弱的缘故,这里的生物都是像细菌一样微小,强烈的恒星辐射让它们仅仅通过光合作用就能获取巨大的能量,这个巨大的优势让它们没有像地球生物那样分化成动物和植物这两大泾渭分明的阵营,它们也像地球生物那样慢慢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进行演化,毕竟多细胞生物的活动能力远远强于单细胞生物,能让它们敏捷地躲避微天体的撞击,穿行在尘埃盘中寻找合成它们身体所需的无机物。但它们的“多细胞”跟地球上的多细胞生物是两码事,它们结实的非碳细胞体像某些细菌一样有非常长、非常韧的鞭毛,可以互相纠缠在一起组成身体坚硬的多细胞动物,坚硬到一些微天体都撞不穿。但当它们遇上速度更快、质量更大的微天体时,又可以互相松开鞭毛,变成一团云雾似的松散结构,让微天体洞穿它们的身体而自身不受到任何伤害。即使在它们一步步进化到诞生智慧生物—伊诺塔人之后,这种奇特的生命特征仍然完好地保.存着。
这就是伊诺塔人的黄金时代吧?陈枫看见在这折射着恒星七彩光芒的尘埃盘中,飘浮着无数形态各异的非碳生命体,他们大多拥有半透明的身躯,像天使一样透着神圣的光芒。这个巨大的尘埃盘就像一片无边的深海,那明亮的年轻恒星就像在深海之中抬头仰望时看见的那隐约的太阳,脚下无尽的繁星就像幽静的大海深处璀璨的珍珠。
在这个时代,陈枫看见了勤劳的伊诺塔人在慢慢形成的小行星中穿梭,在小行星上绘制各种美丽的壁画。他们创造了文字,年长的伊诺塔人变换着各种颜色,散发出柔和的电磁波向晚辈们传授各种知识。他们的知识在地球人看来相当原始,只类似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水平,但这个美好的时代转瞬即逝,尘埃盘遵循着宇宙为它设立的演变规则,各种星际尘埃在引力的作用下汇聚成的小行星慢慢发育变大。那些刻满了伊诺塔人的文字和各种知识的小行星逐渐被星际尘埃覆盖,它们互相碰撞,崩裂成碎块,又在引力的聚集下重新聚合成群。不少伊诺塔人试图保留祖先们留下的丰富知识,奋力阻止小行星之间的撞击,他们甚至成群结队地聚合成群,拥抱在一起在引力的作用下坠向中央恒星,在日珥的舔舐下,冒着生命危险飕地展开身体,互相连接成片,把身体展成薄膜,形成长达数万公里的太阳帆,乘着太阳风把自身的速度加速到让地球人瞠目结舌的二分之一光速,朝着那些试图撞毁记载着它们祖先文字的小行星的星际物质飞去,把那些星际物质撞离轨道,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们那脆弱的文明。
大自然的威力终究不是伊诺塔人的牺牲可以抵挡的,在他们付出无数代价之后,大大小小的小行星和星际尘埃裹挟着伊诺塔人的尸体,仍然缓慢而又无可阻挡地聚集着,逐渐形成直径数百公里,甚至超过一千公里的星胚,这是行星形成过程的中间产物。星胚的引力很强,尽管远不如地球的引力强大,但足以扫空它所过之处的所有伊诺塔人赖以生存的星际微尘。伊诺塔人的太空翱翔能力来源于他们特殊的生命形态,他们不像地球人那样懂得制造火箭和飞船,陈枫眼睁睁地看着不少伊诺塔人被星胚的引力俘获,落入星胚那翻滚着岩浆的表面。
伊诺塔人坚实到足以抵挡微天体撞击的身体可以让他们在落入星胚的碰撞中幸存,星胚的引力大多在零点三克至零点九克,这跟他们接近恒星时所承受的引力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星胚表面的岩浆层温度也不如接近恒星时的温度高,落入星胚的伊诺塔人并不会很快死去,他们凭着经验把身体展成薄膜,想乘着太阳风重返太空,但星胚本身不像恒星那样会不断抛射出高能粒子,恒星的太阳风只会自上而下地把伊诺塔人压在星胚的表面,他们在大地上绝望地扑腾,恒星的光芒穿透被星胚撕得千疮百孔的尘埃盘,照射在星胚的表面,那些被引力禁锢的伊诺塔人汲取着光能,维持着生命,他们只能在绝望中不断地向太空发出求救的电磁波,直至岩浆把他们慢慢淹没、吞噬。
这是一场长达万年的凌迟,伊诺塔人终于意识到尘埃盘正慢慢地、无可挽回地向行星系演变,毗邻恒星的尘埃盘越来越稀薄,星胚慢慢发展成原始的行星,而行星是伊诺塔人眼中充斥着同胞们哀嚎声的地狱,他们被迫向更外围的尘埃盘迁徙,但行星的形成过程也在步步紧逼,尘埃盘越来越薄、越来越远离中心恒星,阳光也越来越微弱,他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成薄薄的一层远离恒星的薄片。而在未来的某一天,整个楠-伊诺塔会演变成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那孕育了伊诺塔人的尘埃盘也将像太阳系最外围的柯伊伯小行星带那样成为暗无天日的地狱,而那天将成为伊诺塔人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