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侯万寿也拿着两封奏折走了进来:“大丞相,韦孝宽和贺兰祥送了两封奏折过来。”
乾龙护压住情绪,拿过奏章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变的更加难看,随后他把奏章递给了尹公正和袁杰。
“韦孝宽和贺兰祥已经知道太上皇驾崩,新皇登基,说临汾与玉璧人心惶惶,都说主少国疑,齐国又大军进逼,只怕是亡国在即,士兵已经有逃散的现象,情势非常危急,怀疑是城内有齐国细作散步谣言。”
“贺兰祥与韦孝宽请求大丞相立即想办法稳定军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啪。”尹公正合上了奏章:“事已至此,今日之事不可为!”
袁杰说道:“那就拖上个十天半个月的,等到齐国退兵——”
乾龙护的篡位之心现在已经动摇,眼看这么多的阻碍,自己又已经成了晋王,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
“也好。”
尹公正寻思了一下:“齐国兵力强大,国力也在我之上,高长恭斛律光等人,都是一代人杰,不可能很快退兵,目下如果还要继续做大事,唯有向齐国求和,不如我走一趟邺城,看看能不能想到办法。”
“也好,但一定要秘密……”
乾龙护现在的心态,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总之就像是刚刚尹公正所说的那句话,今日之事不可为。
当各方面的条件都在掣肘的时候,强为只会招致灾祸。
忽然乾龙护又转过头说:“不,我改变主意了,现在向齐国求和是行不通的,即便是求和也要先打赢一场硬仗,立即令大丞相府兵曹拟一道命令,告诉韦孝宽和贺兰祥,目前鲁王已经登基,国内政局稳定,上下一心,粮草充沛,让他们坚守待援,大军很快就到。”
“另外再让奏曹拟一份奏章,请求皇上夺情,将本来要三年的服丧,改为三天,三天之后,全国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并且请皇帝举行祭天仪式,安定人心。”
乾龙护的班底里边基本都是一介武夫,并没有什么真有见识的人,刚刚尹公正和袁杰的表现也令他感到非常失望。
这两个人顶多也就是白面书生,没什么远见卓识,要说在这个团队里有智囊,那也就是他本人了。
所以他现在不缺人马,也不缺权利,更不缺钱,唯一缺的就是智谋之士。
很快大丞相开府十三曹便按照乾龙护的意思,拟定了章程,乾龙护现场盖章,然后直接去文安宫面见皇帝。
韩春一直都躲在文安宫里,因为是非常时期,乾邕一刻也离不开他,但又害怕暴露了这最后的底牌,所以只能给他换上一身宦官的衣服,让他跟襄平陪在自己的身边,随时观察形势变化。
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乾龙护忽然拿着奏折闯了进来。
别看乾邕没有去灵堂,但他可没闲着,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不少,内朝外朝的事儿一刻也不停,所以皇帝一般的时候不会亲自守灵。
这时候乾龙护大踏步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很奇怪的是,门口的太监和宫女都没有通报,甚至连声都没吱一声,人已经登堂入室了。
假如,小皇帝乾邕真的在做什么不利于晋王大丞相的事情,或者说什么晋王大丞相的坏话,这一下可全都露馅了。
幸亏当时他们都沉默着什么话也没说。
这个情况把在场的人全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假如刚刚有人说错哪怕一句话,那么最多一个时辰就会改朝换代了。由此他们也进一步的了解到了乾龙护的实力,不愧是都督内外诸军事啊,连太监和宫女都给都了。
“皇兄,你终于来了,朕刚刚正在想念您呢。”乾邕赶紧站起来给乾龙护拱手行礼。
乾龙护今日一改往日知书达理的做派,居然倨傲的受了这个礼且并不还礼,左手托着几本奏章,十分放肆的上下打量着皇帝。
“把这几份奏章批了!”
“是,一切听从皇兄吩咐。”
乾邕双手把奏章接了过来,他严格遵守韩春给他制定的处事原则,在乾龙护面前时刻保持懦弱无用的形象。
乾邕也不抬头,接过奏章来之后,快速的扫了一眼,具体他看没看乾龙护都不知道,然后直接就拿起朱笔御批,再然后又递回给乾龙护。
“皇兄,已经批好了,请皇兄过目。”
见乾邕双手捧着批阅好的奏章猫腰递了过来,乾龙护顿时脸色一沉,呵斥道:“皇上实在太不像话了,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关系社稷安危。臣递给皇上的奏章,皇上居然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朱笔御批,万一出了事儿可怎么办?”
乾邕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猪肝色,浑身哆嗦起来。说实话,害怕他是真的害怕,毕竟他前面已经死了两个了,乾龙护的屠龙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到他的脑袋上。可是也不至于吓成这样,毕竟韩春还在他的身边。
有一多半是装出来的。
乾邕结结巴巴的说:“可可可,可是,但是,但可是,大丞相晋王乃是朕的皇兄,自从太上皇以前,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大丞相晋王皇兄在主持,朕,朕什么也不懂,即便是看了也看不明白,所,所以,朕,朕就御批了。大,大丞相若觉得不妥,朕以后就按照大丞相的意思认真一点。”
“不懂归不懂,但是做皇帝就应该有做皇帝的样子,否则被群臣轻视,被外国欺凌,丢了大乾朝的脸,那可就不好了。”
乾龙护没好气的教训:“朝政的确不用皇上费心,自有臣来处理,但皇上也不能因为有臣为你遮风挡雨,你就安于逸乐。后天丧事结束,大后天请皇上拜谒太庙,祭天,上达天听,下报祖陵,这样才符合规矩。”
“朕,朕这两天受了惊吓,啊,龙体不大好,就,就麻烦大丞相代替朕去祭天吧。”乾邕咽了口唾沫说道。
在乾龙护的心里,乾邕可绝不是乾毓诏书里面说的那个样儿,什么宽厚仁爱,豁达大度。在他看来这八个字其实可以总结成一个字:怂!
说白了,他从小到大看着乾邕长大,就觉得乾邕是个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