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99年12月19日),朝廷下旨,召兩廣總督譚鍾麟入京,李鴻章署理兩廣,未到任前,先由廣東巡撫德壽署理。
李鴻章遞折子謝恩,並請求覲見。當天有旨,準李鴻章於次日覲見。
次日一早,李鴻章早早進宮,排在第二起。他進殿磕頭,太後專門關照給李鴻章備一個棉墊子。當年垂簾聽政,皇帝在禦案後麵就座,禦座後麵設紗簾,太後在簾內聽政。如今訓政,則是後帝並坐。光緒帝臉色蒼白,一語不發。
“李鴻章,兩廣是洋務至重的地方,讓你去坐鎮,就是考慮你辦了多年的洋務,總比別人明白。還有一條,康逆二賊組織什麽保皇黨,聽說在香港、廣東上躥下跳,你去了要好好用心,總要捕獲二賊及其黨羽。”慈禧一見麵就說出了心裏的意思。
李鴻章回應道:“聽說康梁已經逃到國外,臣恐怕也是鞭長莫及。如果他的黨羽在兩廣活動,臣自然是責無旁貸。”
“李鴻章,聽說你對康逆十分賞識,說他的才能超過你十倍。還有人說,你讚同廢科舉、廢六部。這些折子,都是參劾你的,說你是康黨。”其實慈禧也知道捕捉康梁沒那麽容易,又轉移了話題。
“改革科舉,臣在二十年前就曾提議;六部皆可廢,臣也讚同,若舊法能富強,大清早就富強了。臣認為可效法西洋國家,設朝廷辦事機構。尤其商務、實業,更應單設部院以資促進。日本早就行之,而有今日之富強。如果主張變法,便是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聽李鴻章如此說,光緒帝嘴角**兩下,但未說話。
慈禧並未生氣,歎了口氣說道:“皇帝身體病弱如此,我本來是頤養天年的人,還要再出來操心。這總不是辦法。”
李鴻章明白慈禧這是問廢立之事,他對此極力反對。在榮祿麵前,他不隱瞞想法,在太後麵前他也不想隱瞞,因為想隱瞞也瞞不過。他往下磕頭,而理由卻說得很好聽:“廢立之事,臣不與聞。國家貧弱如此,一動不如一靜。何況皇上本是太後從小教導,再教導幾年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