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

引子

字體:16+-

澶淵之盟無疑具有宏觀而開闊的曆史意義——每年的三十萬歲幣換來了邊境安寧,塞垣之下,有耕無戰,禾黍雲合,甲胄塵委,養生葬死,各終天年,一派和平景象。直到西北西夏崛起後不斷地擴張領土,邊境和平的局麵便再一次被打破了。

公元 1 960年,後周禁軍統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正式登基當上了皇帝,史稱宋太祖。因其人由歸德軍節度使發家,歸德軍治所宋州[2],於是定國號為“宋”,史稱北宋,同時改歸德軍為宋州[3]。宋州由此成為大宋的發祥地,即“龍潛之地”,榮耀無比。

伴隨著聖運,龍潛之地通常會同時有寶物祥瑞出現——如漢高祖劉邦在出生成長之地泗水邊得到斬白蛇劍,該劍後來成為大漢鎮國之寶;又如唐高祖李淵起兵於晉陽,在晉陽宮中得到玉龍子[4],視為大唐國瑞,帝帝相傳。然大宋開國以來,始終不聞有瑞寶一說,是為罕事。

倒是宋州民間有種說法——傳聞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先後出兵平定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國,所向披靡,凱歌高奏,如得神助,最終坐擁江山,是因為他得到了唐代名將張巡留下的兵法。

張巡,鄧州南陽[5]人氏,唐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進士,自小博覽群書,有過目不忘之才。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圍攻睢陽。當時叛軍兵鋒極盛,河北、河南均為叛軍所據,唐軍補給完全依賴於長江、淮河流域地區,守住睢陽,便能阻遏叛軍向江淮方向深入,保證江南的完整。睢陽如若失守,運河交通便被就此截斷,後果不堪設想,可謂“一城危,天下危也”。時任真源縣令的張巡受命於危難之時,與睢陽太守許遠合兵鎮守睢陽,以區區六千士兵相抗,與叛軍進行了殊死拚殺。

張巡雖是文人出身,卻通曉戰陣兵法,且用兵不依古戰之法,指揮作戰都是臨敵應變,應機立辦,先後導演出了火燒叛軍、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鳴鼓擾敵、削蒿為箭、火燒蹬道等一幕幕精彩好戲。其以弱抗強,以寡敵眾,在對抗中所表現出的計謀智慧,已經達到《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令人歎為觀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