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我开局就杀了八皇子

第四十六章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字体:16+-

与此同时,萧奕正经历他人生中第一次朝中议事。

皇帝虽说让他们三人于殿外等候,不过他们三个好歹都是皇子,就这么在外面干站着着实是有些浪费资源。

“众爱卿刚刚说到哪里了?”

“回陛下,如今河东匪患又起,我等正在商议是战还是招抚。”

河东郡,历来是大云纳粮重地,可谓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但接连几年大旱连连,而后便是**雨不断,致使河东郡在这几年之间收成锐减。

大云国库如今虽说充裕,可接连不断地灾情纵是国库再富,也决不能一直养活的了这上百万灾民。

更何况从这国库之中调拨出来的赈灾款项,层层分发下去灾民能否拿到一半那都是两说之事。

流年不利,地方赈灾不及,因而便有不少百姓食不果腹,落草为寇!

朝廷虽说能够体恤灾民辛苦,但这接连不断的作乱实在是令人头痛至极!

年年起乱,年年镇压,待得来年乱象又生……

因此,朝廷之中也必然要商议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对策出来。

“此事也不是头一次了,你们也无需藏着掖着……”

听过河东郡守的禀报,皇帝眼中泛起一阵无奈看向众人:

“都说说吧,面对此事你等有何良策?”

得知战事又起,二皇子萧烈顿时上前一步喝道:“父皇,贼兵又起,那我大云自然只能发兵镇压!”

“殿下说的是,我大云以军武立国,若是不能震慑匪众岂不是让人笑话?”

“我等附议,贼寇既然有胆犯境,那就当杀他们个有来无回!”

有了萧烈开口,百官之中立时有人出声进言。

而这些人,放眼过去全部都是武将出身。

皇帝听闻这话虽说眉头微皱,但也并未驳斥。

见此情形,户部尚书秦霄也是从人群之中走出。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这些年河东郡匪患不断,每每作乱都需朝廷派兵,各地调粮……”

“百姓只怕吃不住这如此高的赋税与兵役!”

“更何况陛下前年才在河东各地筑营严防,可到头来依旧收效甚微。”

说话间,秦霄也是不自觉地扫了一眼先前附议萧烈的几员战将。

而这几人,正是新晋河东筑营的主将!

正所谓军鼓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年的镇压匪患自是让他们这些吃军饷的河东筑营兵士吃到了不少好处,也募集了河东不少百姓用作兵员。

只是每每叛乱再起之际,他们这些人却仍需各地增兵。

简直是将劳民伤财四个字刻在了脸上!

“秦尚书这话,可是在笑我大云无将吗?”

被如此明明白白的讥讽一捅,身为战将的萧烈自是不能忍气吞声。

“既要我大云将士护卫京都,又嫌每年粮饷损耗过高……”

“既如此等贼兵打入京都,秦尚书不妨带着你的户部上阵抵挡,看能不能挡下半日如何?”

萧烈既为皇子,又为战将,几乎就是将袒护之意摆在了明面上。

也正是借着他的袒护,朝中诸将气焰也是越发嚣张!

“没错,当兵吃饷天经地义,没有钱粮难道要我们饿着肚子和贼兵搏杀?”

“秦尚书既然瞧不上我们这些粗人,那你倒是拿出个能够平患的法子出来啊!”

被如此之多的武将屡屡驳斥,秦霄一介文人一时间也是左支右绌。

“朕是来问策的,不是来听你们争执的……”

“想吵,等罢朝之后你们自行寻个地方去抄,别坏了朕处理正事!”

随着皇帝一声冷喝,先前开口的、不开口的立马收声。

“出兵的确是个办法,可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一劳永逸。”

止住了两方争端,皇帝幽幽目光停顿片刻这才转向了一直沉默的萧乾。

“老大,你说说看。”

“父皇,儿臣也没有一劳永逸之策。”

被皇帝点名,萧乾也是拱手行礼:“不过儿臣以为,比起一劳永逸当下平贼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让贼兵跨过场合抵近京都,不光到时所耗甚巨,更是有损我大云国威!”

相较于萧烈动不动便要干仗的态度,萧乾显然更顾忌天家威严,也更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话。

萧烈听到大皇子都在侧面支持自己,眼中更是平添了几分得意!

一听又要出兵,皇帝微微摇头,而后便想在人群之中寻出另外能够谏言之人。

目光流转许久,最终还是放在了他这平日里都不怎么关心的儿子身上。

“老四,说说你的想法。”

萧奕眉头微皱思索片刻,而后这才从人群之中走出。

“父皇,河东土地看似肥沃,可是这连续不断的灾年,已是让百姓无法安心耕种。”

“儿臣以为并非是河东百姓想要落草为寇,实在是无粮可吃,食不果腹,若是能让他们吃饱安眠,谁愿意干这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行当!”

“依儿臣浅见,想要一劳永逸处理河东匪患,那就得让百姓劳有所得,贫能自养!”

随着他这不急不缓的计策一出,不光户部尚书秦霄眼前一亮,纵是皇帝脸上都是一阵惊异。

这还是自己那个整日只知胡作非为,一点正事不干的老四吗?

“陛下,微臣以为四殿下所言才是直指要害,既点出了匪患做乱的关键,更是给了我大云一个一劳永逸的方向!”

“什么方向?秦尚书你要不要听听他在说些什么东西!”

萧烈冷冷瞥了他们两人一眼,沉声道:“河东百姓历代以农耕为业,就算让他们去干别的,最起码他们也得会啊!”

“而且这可是上百万的百姓,我大云又能从何处寻出那么多的活计出来?”

“不错,老二说的的确在理。”

皇帝虽是赞许萧奕眼光独到,但还是对萧烈的话微微点头:“老四你想法虽好,可却终归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出来。”

“单靠一句‘劳有所得’便可过去,满朝文武又何必如此头痛?

有些时候,机会来的就是这么巧。

得知天子要自己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萧奕顿时便来了兴致。

“父皇,我如今确有一个法子,可以让百姓能够安心劳作!”

“不过在此之前,还请父皇容我多说一句。”

“但说无妨!”

“三皇兄萧选,为胁迫郭家一族就范,伙同京兆尹共同网罗其一族罪证,请父皇以天子之名,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