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梁曉聲小說精選集(套裝共10冊)

“過年”的斷想

字體:16+-

我曾問兒子:“是不是經常盼著自己快快長大?”

他搖頭斷然地回答:“不!”

我也曾鄭重地問過他的小朋友們同樣的話,他們都搖頭斷然地回答並不盼著自己快快長大,說長大了多沒意思哇。現在才是小學生,每天上學就夠累了。長大了每天上班豈不更累了?連過年過節都會變成一件累事兒。多沒勁啊!瞧你們大人,年節前忙忙碌碌的。年節還沒過完往往就開始抱怨—— 仿佛是為別人忙碌為別人過的……

是的,生活在無憂無慮環境之中的孩子是不會盼著自己快快長大的,他們本能地推遲對任何一種責任感的承擔。而一個窮人家庭裏的孩子,卻會像盼著穿上一件新衣服似的,盼著自己早一天長大。他們或她們,本能地企望能早一天為家庭承擔起某種責任。《紅燈記》裏的李玉和,不是曾這麽誇獎過女兒麽—— 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也靠她,裏裏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我從童年起,就是一個早當家的窮人的孩子。

有時我瞧著自己的兒子,在心裏默默地問我自己—— 我十二歲的時候,真的每天要和比我小兩歲的弟弟到很遠的地方去抬水麽?真的每天要做兩頓飯麽?真的每個月要拉著小板車買一次煤和燒柴麽?那加在一起可是五六百斤啊!在做飯時,真的能將北方熬粥的直徑兩尺的大鐵鍋端起來麽?在買了糧後,真的能扛著二三十斤重的糧袋子,走一站多路回到家裏麽?……

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殘存在記憶之中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生活情形都是真的。而又當然是真的,不是夢……

由於家裏窮,我小時候頂不願過年過節。因為年節一定要過,總得有過年過節的一份兒錢。不管多少,不比平時的月份多點兒錢,那年那節可怎麽個過法呢?但遠在萬裏之外的四川工作的父親,每個月寄回家裏的錢,僅夠維持最貧寒的生活。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懂得體恤父親,他是一名建築工人,他這位父親活得太累太累,一個人掙錢,要養活包括他自己在內一大家子七口人。他何嚐不願每年都讓我們—— 他的子女,過年過節時都穿上新衣裳,吃上年節的飯菜呢?我們的身體年年長,他的工資卻並不年年漲。他總不能將自己的肉割下來、血灌起來,逢年過節寄回家嗬。如果他是可以那樣的,我想他一定會那樣。而實際上,我們也等於是靠他的血汗哺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