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梁曉聲小說精選集(套裝共10冊)

也談“四十不惑”

字體:16+-

女人們,如果—— 你們的丈夫已接近四十歲,或超過了四十歲,那麽—— 我勸你們,重新認識他們。

這是我對於你們的善意的忠告。

否則,“他”也許不再是你當初認識,所自以為永遠了解的“那一個”男人了。

四十歲左右的男人,“內容”肯定發生變化。

“四十而不惑”,孔子的話。後來幾乎成了全體中國男人的“專利”。四十歲左右的男人,大抵都習慣自詡到了“不惑之年”。“不惑”的含義,指向頗多。功名利祿,乃一方麵。“不惑”無非是看得淡泊了,想得透徹了。用莊子的話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不惑”,當然並不等於什麽追求皆沒有了,而是指追求開始趨向所謂“自我完善”的境界,在品行、德性、節操、人格等方麵。

不是,絕不是,從來也不是一切的男人,到了四十歲左右,都是到了“不惑之年”。人家孔子的話,那是說的人家自己,原文,或者說原話是——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欲,不逾矩……

吾—— 非是吾們。

“四十而不惑”,較符合孔子自己人生的階段特點。人家孔子對自己的分析還是挺實事求是的。

“四十而不惑”,對於一切“三十而立”的男人,起碼“而立”之後,權力欲、功名欲不再繼續膨脹的男人,和雖並未“而立”,但始終恪守靠正當的方式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而立”的男人,也具有較普遍的意義。

《劄記·曲禮上》篇中是這麽概括人生的——“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

這篇古文,對人生階段的劃分(不消強調,是指的男人們的人生),與孔子的話就大相徑庭了。孔子說自己“四十而不惑”,後者言“四十而仕”—— 到了理應當官的年齡了。孔子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說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有自知之明了。後者言:“五十而服官政”—— 到了理應掌握權柄的年齡了。孔子說自己“六十而耳順”,就是說對於別人的話,善於分析了,凡有道理的善於接受了。後者言“六十而指使”—— 到了該有資格命令別人的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