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世他们已经处在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这个时候让他们耐心寻找一个有把握击杀冯春林的人,当然不如直接拉拢冯春林更快捷。
不过这一切还是缺乏证据,冯春林将这个推测记在心中,他可不是什么以德报怨的圣人。所以他自然会好好查查这件事,如果自己的猜想得到证实,那他也不会客气。
林家家大业大,可云溪寺有色无和尚难道就是好相与的?真要是好欺负的,他们也不会等到如今了。
自己只要在其中煽风点火,从中撺掇,让林家付出一些惨痛代价给自己出口恶气也不是没有机会。
孙正一只要求冯春林将云溪寺逼得动起来,至于怎么逼没有要求,冯春林本来心中确实有一套法子,但如今有免费工具送上门给自己用,冯春林也不会客气。
可在这之前,还有几件事要解决。
冯春林收起心思,笑道:“此事倒也不是不行。我等过来本就是调查云溪寺,和黄科长心中谋划其实也不算完全冲突。”
黄耀世虽然早就料到冯春林不会拒绝,可脸上仍是露出喜色让冯春林看到——这自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冯科长能够答应此事,我等做事也就能放下心来,放开手脚全力去做了。待到事成,我等一定亲自摆宴谢过冯科长。”
冯春林一摆手,道:“谢过不谢过暂且不说,有几件事还要和黄科长商议商议。若是没有结果,恐怕此事还是只能作罢。”
这应当是要谈条件了?黄耀世在筹划拉拢冯春林之时,也不觉得自己可以空口白话就套来一个安全七科的科长为自己打工,所以他也早准备好条件。
《月华丹》也好,这小洞天也好,仅仅只是为了表达诚意和实力而已。黄耀世就是要通过这两样东西,向冯春林传达一个“不差钱”实力雄厚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印象,对于增加冯春林对于事情成功与否的信心,以及考虑是否合作都会起到积极向导的作用。
云溪寺绝不是什么善茬,要是黄耀世背后的势力势力太差,冯春林不会相信他们能做成什么事,那所谓的拉拢也就无从谈起了。
此时听到冯春林的暗示,黄耀世十分爽快地回答道:“冯科长大可放心,闽南一地苦云溪寺久矣,此事虽无人明面声援,但背地里支持我等者不在少数。”
对于这点,冯春林只是笑笑。
黄耀世背后的林家很明显才是这件事的主谋。闽南一地其他势力苦不苦云溪寺冯春林不知道,但从黄耀世这般主动积极来看,林家肯定是符合黄耀世所说的,背地支持不会少的。
黄耀世这也是在暗示自己条件尽管开啊,冯春林心中感慨。自从接触到林家开始,从林隆庆开始,这个所谓的林家就一直给他一种不差钱的财大气粗之感,这和他之前所接触的各个名门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行事作风。
冯春林自然是要提条件的,他也不想打白工,更不会觉得半颗月华丹就可以收买自己。他又不是林平那样晋升无望,蹉跎半生还是十级不得存进的小人物。
不过提条件也不是现在,冯春林搞不清楚其中几个关键问题,那么冯春林是绝不会加入这项行动,主动当旗帜的。
冯春林看向黄耀世,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冯某有些问题还是不解,还请黄科长为在下解答一番。”
黄耀世打起精神,他知道这件事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如果自己回答稍有不满意,冯春林肯定也不会给自己第二次机会。
“云溪寺过去势大,如今也不曾衰弱,为何过去你等没有信心,如今却有信心觉得可以对付云溪寺呢?”
这是冯春林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他感到不解的关键。
云溪寺有色无和尚在,在这个时代,四品境界也许不是最顶尖的高手,但作为一方势力的靠山,那绝对不下于泰山一般稳靠。
即便是放到修士界三千年的历史之中,四品境界也一直被认为是真正的高手,一方诸侯。这样的人物岂是这么好对付的?
冯春林怎么也想不透黄耀世或者说他后边的人到底是依靠谁的自信,竟然想要动云溪寺。
黄耀世对于这个问题早有预料,因此也不多加考虑,直言道:“我等也知道云溪寺背靠那位大师,实在不是好对付的存在,但此事出现当真是天赐良机,我等实在不愿坐视良机飞走。”
这个倒也是,炎魔一案扑朔迷离,十来年都不一定会碰到一起,就算发生了,也不一定能正好烧到外省分局前来办公的人员。
就算烧到了,也不可能恰好这些出来办公的人员都是低等级修为,可以让炎魔一击得手,造成恶劣影响。
毕竟公关局的人还是精英,九品以上人员占据主流,出门又都是两两搭档,对付炎魔占据人手优势。如果是正常情况,恐怕炎魔刚刚开始动手,就会被公管局的探员识破,直接将其逮捕了。
这起炎魔案却偏偏将这些事都凑到一起,营造了相当完美的天时,也难怪黄耀世背后的势力难以放弃了。
冯春林算是认同了黄耀世的这个说辞,但他还是追问道:“既然是天赐良机,不知你等准备的如何,又有什么法子对付那位大师?”
冯春林的问题看起来是两个,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他在云溪寺考察过,深知云溪寺能够有今日的气象,还是依靠色无和尚的一己之力。
如果解决不了色无和尚这座大山,那么说得在多,也是虚谈。
这点是黄耀世其背后势力和冯春林最大的不同。
同样是面对一只打着瞌睡的老虎,冯春林的任务是将其叫醒,而黄耀世却希望能够打死。这其中的难度差异之大显而易见。
黄耀世也知道想要铲除云溪寺,那么色无和尚就是绕不开的门槛,不过他对此看法却和冯春林有些不太相同:“冯科长,可能有些相差了,在下也好,林家也好,对于那位大师都是心怀尊敬。只是云溪寺仗着有那位大师在,行事实在太过分,失了分寸。因此才不得出此下策。”
说道这,他叹了一口道:“其实,大师主事的时候,大家也都是相安无事,过得很好,可惜前些年大师年事已高,将事情交给其门下弟子。无论是手段还是性格,那些弟子都没有学到大师的半点皮毛,引得云溪寺如今人神供奉,实在令人遗憾。”
冯春林挑了挑眉毛,对于黄耀世想要表达的事情有了大概的眉目。
黄耀世叹气完,继续道:“这件事说来也简单,我等的目的不在大师,而是云溪寺。至于大师等到风波过后,我等自会全力相助,助其重建云溪寺。”
黄耀世这一招在古代广为盛行,朱棣更是将其总结为三个大字:“清君侧”。
至于清完君侧后,云溪寺重建一事,冯春林相信黄耀世和林家为了自己的招牌那肯定还是会做的。
只是这云溪寺和过去那个垄断整个闽南高端茶叶的云溪寺那肯定只有一个名字相同了。
冯春林听到这儿,终于确定了另一件事:林家很明显是眼馋云溪寺的茶叶许久了,所以找到这么一个机会后,这才不处心积虑想要将这门生意拿到手里。
至于黄耀世所讲的那种种理由,很明显只是一个借口。要是这样,也是难为黄耀世了,仅仅两天的功夫,就能相处这么完善的借口。
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才智之高。
冯春林心中想透这点后,很多事情看得更加清楚,因此继续追问道:“那么如果出现意外,黄科长可有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