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

第三百一十五章 萧关逢候骑

字体:16+-

听到李彦的问话,郑玫倒是微微一笑,转身把那个小姑娘给推了出来。

“这是应国公的女儿。”

“我们临出发前,还是皇后派人把她送过来,说是要跟咱们一起上路。”

李彦微微点头,想起前日李世民跟他说的话。

心中思索:“这个小姑娘,莫非就是陛下派来的人?”

“她年纪这么小,哪里能监视得了本状元。”

“再说了,陛下连娘子她们都送过来了,还搞这一套,倒是有些矛盾。”

李彦摇晃着小脑袋,走到那小姑娘面前。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啊?”

那小姑娘面色平静,不卑不亢:“李彦大人,您第一见面,就来问别人的芳名,似乎有些不妥。”

李彦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你倒是有点意思。”

说完之后,他转身重新上马,就要带着众人继续启程。

苏婉枝倒是担忧地看着李彦的背影,怕他生这小姑娘的气。

于是小跑过去,一把拉住李彦。

“你一个朝廷命官,总不能跟个小姑娘置气吧!”

李彦摇头。

“娘子,你都想到哪里去了?”

“我只是懒得搭理她罢了,这次西征,你夫君我可是主帅,千头万绪,都得我一人操心。”

“哪里还有功夫去管这个小姑娘。”

苏婉枝这才松了口气。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对了,既然那小姑娘不肯告诉你名字,我告诉你就是。”

“她本姓武,倒是还没有大名,家里都叫她媚娘。”

李彦本来还没往心里去。

听到最后一句,才嘴角一抽,差点从马上翻下来。

“你说她叫啥?”

苏婉枝重复了一遍,然后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

“李彦,你这是怎么了?”

李彦面色古怪,重新坐稳在小红马背上,然后才开口:

“这……我没怎么。”

“对了,娘子,你平日在那个什么媚娘身前,说话做事,总要注意一点。”

苏婉枝听完,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彦这话是什么意思。

但李彦却拍马而走,同时心里吐槽。

“陛下这可真是知人善任,把武则天派到本状元身边了!”

“要不是我知道她以后的厉害,肯定小瞧了她。”

“说不定哪天,他就把本状元给卖了!”

“不过不对啊,我记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皇后有意让她跟哪个皇子结亲来着。”

“怎么又送到本状元这里了。”

“莫非是皇后见过她之后,觉得这小姑娘实在是太厉害,她那些孩子都把握不住,所以送到我这里,来做金牌小密探?”

李彦骑在马上,思索了好一阵,也没有头绪,最后索性不想了。

“管她以后多厉害,现在也不过还是个小姑娘,本状元就不信她能翻天!”

李彦干脆不再想这事情,只是带着人马,继续西行。

而于此同时,皇宫之中。

大唐最尊贵的夫妇,也站在城楼上,看着西方。

“哎,彦儿此时,应该已经出京了?”长孙皇后捏着一串佛珠,满脸担忧。

“应该吧!”李世民叹了口气。

“只是希望他此行平安。”

李世民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皇后。

“观音婢,你把阿史那家那个小姑娘,送到彦儿身边,倒还合适。”

“但是把应国公的女儿送过去,又是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翻了个白眼。

“你说我是什么意思?”

“还不是给彦儿找个侧妃!”

“那小子在朝中朋友不多,这次西征,一走多年,等回来之后,就算咱们给他铺好路,让朝臣接受他的真实身份。”

“他能用的人也不多。”

“让她先跟应国公的女儿处好关系,到时候勋贵那边,肯定就接受彦儿了。”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时,突然又笑了一下。

“再说了,我看这小姑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也就是彦儿能降得住他。”

队伍中,李彦突然打了个喷嚏。

“这是谁在念叨本状元呢!”

这一路上,前来投军的少年极多,李彦来者不拒,把他们都收在帐下。

西北自古就是出精兵的地方。

汉时便有六郡良家子的说法。

到了大唐,虽然已经过去七八百年,但当地仍然出强兵。

李彦这一路,有的是仗打,自然不会怕没地方安置他们。

除了这些主动投军的少年之外,朝廷还下令,从关中西部的折冲府,抽调精锐,给李彦送来,算是为他保驾护航。

等车队到了萧关时,李彦麾下的兵马,已经接近万人。

兵马器械,也都十分充足,只需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锐。

这时,马周主动找到李彦,对他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在萧关休整数日?”

李彦小眉头皱起,思索片刻,还是摇头。

“李靖将军在草原,已经理顺了突厥各部,现在已经征召各部精锐,就等着本状元过去交接呢。”

“要是在这里耽搁时间,不是让李靖白等?”

马周还是一脸担忧。

“李彦大人,您这次出征,作为主力的突厥人,未必就很值得信任。”

“绝对可靠的,可是这些汉家儿郎。”

“要是不把他们训练好,等大军到了西域,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到时候悔之晚矣!”

听到这话,李彦还没有开口。

一旁的王重信就大笑着走了过来。

“小马啊,这就是你不懂了。”

“咱们李彦先生,在突厥人心中,那地位可是太高了。”

“就是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造李彦先生的反。”

马周还是将信将疑。

见他这副表情,王重信摇头。

“算了,等你到草原,自然就知道了!”

上次李彦去北地,王重信一路随行,见过李彦大发神威,一人镇住十余万突厥兵,还把他们的士气打崩。

自然毫不担心。

而马周却没有见过这个场面。

何况他是文官出身,倒也不太相信李彦那些传说,只当是传播中,出现了夸大。

李彦武力或许很强,但也不至于能做到,威压十余万人的地步。

他摇头叹息。

心中想到:“幸好前方还有李靖将军,他久经战阵,自然知道厉害。”

“等见到他后,我跟他说清楚情况,让他跟在李彦大人身边,多逗留数日。”

“等这些汉军都整编好之后,再让他离开。”

“如此一来,可就万无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