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 生育製度 鄉土重建

從欲望到需要

字體:16+-

提起了時勢權力使我又想到關於社會變遷的另一問題,也就是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社會計劃,甚至社會工程等一套說法。很明顯的,這套名字是現代的,不是鄉土社會中所熟悉的。這裏其實包含著一個重要的變化,如果我們要明白時勢權力和長老權力的差別,我們還得在這方麵加以探討。人類發現社會也可以計劃,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也就是說人類已走出了鄉土性的社會了。在鄉土社會裏是沒有這想法的。在鄉土社會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但在現代社會中欲望並不能作為人們行為的指導,於是產生“需要”,因之有了“計劃”。從欲望到需要是社會變遷中一個很重要的裏程碑,讓我先把欲望和需要這兩個概念區別一下。

觀察人類行為,我們常可以看到人類並不是為行為而行為、為活動而活動的;行為或是活動都是手段,是有所為而為的。不但你自己可以默察自己,一舉一動,都有個目的,要吃飯才拿起筷子來,要肚子餓了才吃飯……總是有個“要”在領導自己的活動;你也可問別人:“為什麽你來呢?有什麽事麽?”我們也總可以從這問題上得到別人對於他們的行為的解釋。於是我們說人類行為是有動機的。

說人類行為是有動機的包含著兩個意思:一是人類對於自己的行為是可以控製的。要這樣做就這樣做,不要這樣做就不這樣做,也就是所謂意誌;一是人類在取舍之間有所根據,這根據就是欲望。欲望規定了人類行為的方向,就是上麵所說要這樣要那樣的“要”。這個“要”是先於行為的,要得了,也就是欲望滿足了,我們會因之覺得愉快,欲望不滿足,要而得不到,周身不舒服。在英文裏欲望和要都是want,同時want也作缺乏解。缺乏不隻是一種狀態的描寫,而是含有動的意思,這裏有股勁,由不舒服而引起的勁,它推動了人類機體有所動作,這個勁也被稱作“緊張狀態”,表示這狀態是不能持久,必須發泄的,發泄而成行為,獲得滿足。欲望——緊張——動作——滿足——愉快,那是人類行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