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注释

字体:16+-

[1]本书代序依潘光旦先生的《政学罪言》(观察社,1948年4月版)稍作改动。——编者

[2]参见《政学罪言》(观察社,1948年4月版)。——编者

[3]吴文藻:《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范围》,《社会科学学报》第一卷,1941年,云南大学。

[4]B.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商务印书馆,第17页。译文稍改。

[5]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1932年,第36页,《第三版专序》。

[6]B.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25-26页。

[7]B.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26-27页。

[8]雷·弗思:《我们提科皮亚人》,第490页。

[9]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168页。

[10]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168页。

[11]陈达:《人口问题》,第163-164页。

[12]H.E.沃特:《脊椎动物生物学》,第3页。

[13]梁漱溟:《朝话》,第108页。

[14]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153-158页。

[15]W.H.R.里弗斯:《托达人》;见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第83页。

[16]R.H.洛伊:《初民社会》,吕叔湘译,第88-89页。

[17]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66-71页。

[18]雷·弗思:《我们提科皮亚人》,第490页。

[19]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153-158页。

[20]R.H.福琼:《德布人的巫术》,第238-241页。

[21]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66-71页。

[22]B.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百科全书》,“婚姻”项。

[23]莫尼卡·亨特:《对征服的反应》,第187-188页。

[24]莫尼卡·亨特:《对征服的反应》,第190-193、212-213页。

[25]莱布尼兹:《形而上学序论》,陈德荣译,第350页。

[26]李济之:《民族学发展之前途其比较法应用之限制》,《社会科学学报》,云南大学,1941年,第57-58页。

[27]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注,第280页。

[28]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第80页。

[29]L.T.霍布豪斯:《进化中的道德》,第145页。

[30]J.G.弗雷泽:《图腾制度与异族结婚》。

[31]沃克:《性心理学》,第19页。

[32]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注,第256页。

[33]沃克:《性心理学》,第21-34页。

[34]沃克:《性心理学》,第93页。

[35]霭理士:《性心理学》,第280页。

[3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神州国光社本,第403页。

[37]《礼记·曾子问》。

[38]《礼记·效特性》。

[39]《礼记·昏义》。

[40]《礼记·哀公同》。

[41]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59-64页。

[42]莫尼卡·亨特:《对征服的反应》,第182页。

[43]R.H.洛伊:《初民社会》,吕叔湘译,第33-34页。

[44]霭理士:《性心理学》,第270页。

[45]《初访美国》,第122页。

[46]霭理士:《性心理学》,第275页。

[47]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第78页。

[48]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93页。

[49]W.古德塞尔:《家庭问题》,第577-578页。

[50]R.E.帕克:《人类的本性,态度与习俗》,见K.杨格著《社会态度》,第25页。

[51]最重要的母权论者是德国的J.巴霍芬,著有《女权》,1861年。

[52]L.N.摩根:《古代社会》,1878年。

[53]如韦斯特马克。

[54]R.H.洛伊:《初民社会》,第53页。

[55]R.H.洛伊:《初民社会》,第52页。

[56]同上。

[57]R.H.洛伊:《初民社会》,第54页。

[58]R.H.洛伊:《初民社会》,第56-57页。

[59]R.H.洛伊:《初民社会》,第175页。

[60]雷蒙德·弗思:《我们提科皮亚人》,第117页。

[61]A.L.克罗伯:《社会结构的基本的和从属的形式》,载《皇家人类学学会会刊》第LXVIII册,1938年,第207-208页。

[62]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17-18页。

[63]B.马林诺夫斯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家庭》,第132-133页。

[64]S.M.希洛科戈洛夫:《北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第247-248页。

[65]H.T.费(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第20页。

[66]H.T.费(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第29页。

[67]关于士绅和农民的分化可以参考费孝通《农民与士绅》,载《美国社会学杂志》,1946年7月。

[68]林顿:《人的研究》,第163页。

[69]R.H.洛伊:《初民社会》,第83页。

[70]R.H.洛伊:《初民社会》,第83-84页。

[71]B.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的**》,第5页。

[72]A.L.克罗伯:《社会结构的基本的和从属的形式》,第301页。

[73]R.H.洛伊:《初民社会》,第86页。

[74]B.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李安宅译,第249页。

[75]同上书,第33页。

[76]B.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第31-32页。

[77]同上书,第45页。

[78]同上书,第28页。

[79]同上书,第28页。

[80]W.H.R.里弗斯:《社会组织》,第93-94页。

[81]戈德斯坦:《人类的本性》。

[82]T.N.怀特黑德:《自由社会的领导》,1936年,第59页。

[83]B.马林诺夫斯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家庭》,第257-269页。

[84]W.H.R.里弗斯:《社会组织》,第116页。

[85]W.H.R.里弗斯:《社会组织》,第116页。

[86]B.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第26-37页。

[87]同上。

[88]R.H.洛伊:《初民社会》,第七章。

[89]R.H.洛伊:《初民社会》,第142页。

[90]R.H.洛伊:《初民社会》,第175页。

[91]同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