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 生育製度 鄉土重建

費孝通先生學術年表

字體:16+-

費宗惠 張榮華

1910年

11月2日,生於江蘇省吳江縣縣城(舊屬蘇州府)鬆陵鎮富家橋弄一個既傳統又善於接受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費玄韞(璞安,1879—1972)曾在科舉考試中取得生員資格,1905年赴日本留學,讀教育專業。回國後興辦新學,曾任江蘇省教育廳視學,一生致力於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選為吳江縣議長。母親楊紉蘭(1880—1927)畢業於上海務本女學,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在鬆陵鎮積善弄創辦私立吳江第一蒙養院(幼稚園),是一位敢於開風氣之先的女性。

1913年

入吳江縣第一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該院後並入愛德女校,成為該校附設的幼兒園。

1916年

入吳江縣第一初等小學(俗稱“雷震殿小學”),喜歡聽校長沈天民所講授的“鄉土誌”課,認為鄉土誌講的“都是些有關我們熟悉的地方,想知道的知識”。

1920—1923年

舉家遷至蘇州城十全街,入振華女校(今蘇州第十中學)讀書。

1924—1926年

轉入蘇州東吳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在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少年》雜誌上,發表《秀才先生的惡作劇》、《一根紅緞帶》、《新年的禮物》等文章。

1927年

在《少年》雜誌發表《聖誕節的話》、《聖誕節續話》。開始參加蘇州進步青年的一些政治活動,擔任蘇州《民報》副刊編輯。協助二哥費青辦平成工人義務夜校。

1928年

入東吳大學醫預科。

在《少年》雜誌和東吳一中畢業紀念刊《水荇》上發表《年終》、《雪花》、《一封未寄出的信》、《死》、《桂花》、《冬》等文章。

1929年

任東吳大學學生會秘書、校刊通訊秘書,參加東吳大學學潮。

1930年

夏,參加上海滬江大學暑期學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