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 生育製度 鄉土重建

對於各家批評的總答複(後記)

字體:16+-

這本《鄉土重建》繼續《鄉土中國》,加入《觀察》社的“觀察叢書”。這兩本集子雖則是同時寫的,但性質上卻屬於兩個層次。在《鄉土中國》裏,我想勾出一些中國基層社會結構的原則,接下去應當是更具體地把這結構,從各部分的配搭中,描畫出一個棱角。關於這工作,我也在嚐試。就是我在《觀察》周刊所發表過的從“社會結構看中國”那一套,但是牽涉太廣,一時還不能整理出一個樣子。這裏所做的其實是第三步工作,就是把這傳統結構配入當前的處境裏去看出我們現在身受的種種問題的症結,然後再提出一些積極性的主張來,希望有助於當前各種問題的解決。現在我把第三步的工作倒過來先做,至少是先發表了,總不免有一點亂了步驟。

其實我所規劃給自己所做的工作早就超過我的能力。如果為了我自己打算,最好是等自己的思想長成了,好像樹上的果子結得熟透了,再摘下來,給人家嚐,不至於生澀難堪。但是我並不想這樣做,反而願意這樣生澀澀地拿出來,甚至給人吐棄了也甘心,那是因為我相信,思想這個東西是社會性的,不但得之於社會,而且隻有在社會中才能成長,並不能關了門讓它坐大。

我承認曆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時代,文字是少數人用來下酒消遣的,是一種娛樂,這個時代我想是過去了。我承認曆史上也有過一個時代,文字是被視作權威的,是載道的,是經典;從文字的玩弄裏,像符咒一般,可以獲取權力和利益,支配別人,這個時代我想即使還沒有完全過去,也快要過去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文字不過是人類社會化的一種工具。我所謂社會化就是從交換經驗獲取共同了解以發生共同行動來達到共同生活的過程。

我們所生活的處境已經不再是孤立的、自足的、有傳統可據的鄉土社會。現代生活是個眾多複雜,脈脈相關,許多人的共同生活。這許多人各自帶著他個別的曆史,懷著各人的抱負,走入這個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場合。在這場合裏,起初每個人,囿於自我的經驗,都會覺得自己才是對的、正確的、應當如此的。但是每個人如果都是如此的話,共同生活也就沒有了基礎。你要強迫別人依著自己認為對的走,別人也在要強迫你依他所認為對的走。如果不能各自走各自的路時,局麵也就僵了。這時,要維持共同生活不能不大家說個明白再走。說個明白就是把自己認為對的說出來;各人說出來的不同,於是要問什麽使各人看法不同的?各人所根據的經驗怎樣?每個人的經驗絕不能是完全的,是否可以互相補充?把各人的經驗會合了,是否大家可以求得一個一致的看法?——這是社會化的必經階段。人多了,不能大家直接用嘴,用話商量,於是用筆用字來代替。文字在這裏有了新的用處,它是用來表達一種經驗,一種看法,一種意見,不是一種真理,更不是一種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