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時辰

字體:16+-

夕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將粘膏樹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它們手牽著手,根連著根,微風吹拂,枝葉**漾,仿佛一群態濃意遠、肌理細膩的美人。

三口兩口吃完晚飯,陸朝明急三火四地收拾好碗筷,就往懷裏村跑。

今晚,他要給村民在家門口放映他拍攝的紀錄片《染色的季節》。

陸朝明出生於南丹裏湖鄉懷裏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白褲瑤農家娃娃。他現在的身份,是南丹裏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工作人員。

2018年,對紀錄片還完全是門外漢的村民陸朝明,同白褲瑤生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雲南昆明參加“雲之南”紀錄片影展,學習紀錄片的知識。此後不久,他又參加了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廣西生態博物館攝影攝像培訓班”,不到十天的時間裏,他學習了拍攝、剪輯等製片技術,還學習了不少紀錄片理念,這讓他眼界大開。

陸朝明一邊學習,一邊琢磨:既然別人能拍自己民族的文化,我為什麽不能也拍自己熟悉的本民族文化?

回來之後,陸朝明從南丹生態博物館借來攝像機,下定決心嚐試自己幹。拿慣了鋤頭的手,突然要拿起攝像機的那一刻,陸朝明才發現,事情沒那麽簡單,他的手不停地顫抖,這真的是一個無比艱難的選擇,也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挑戰。陸朝明猶豫了,可是很快便鎮定下來。透過攝像機,他看到了白褲瑤人那無比璀璨的光芒,看到了浸潤於白褲瑤人血脈裏的自信。試了一次又一次,他終於成功了。

“我為什麽沒有早點認識攝像機呢?”看到穿著民族服裝的白褲瑤鄉親,他心裏的甜和美,比地裏大豐收還開心。他下定決心,任何事情都不能讓他動搖。

陸朝明嚐試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紀錄片《取粘膏》。沒想到,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首屆生態博物館紀錄片影展”上,這部作品一炮而紅,獲得了紀錄片影展最佳影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