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時辰

字體:16+-

從景寧縣城,一路向西南。高聳的山峰撲麵而來,層巒疊翠,綠意漸濃。靜謐的山間公路上,微風掠過綠穀,薄霧彌漫山澗,小鬆鼠在樹梢間跳來跳去,遠處不時有鳥兒悠鳴。彈指間,澄照鄉金坵村便在眼前。

從四野清涼的山路進入遊人如織的步道,耳邊一下子熱鬧起來。遠處,新落成的彩虹滑道沿封金山蜿蜒而下,徐徐降落在一大片玫瑰花海中。近處,喜慶的佘族婚嫁演出正在進行,遊人被“新娘”拉進舞蹈的隊伍中,引來陣陣歡聲笑語。

村口廣場上,村民圍著篝火跳起舞。在過去35年裏,接續“治村”的四任村書記手挽手帶頭唱起了山歌:“一說浙江幾多年,人馬多來又無田。藍雷鍾姓商量講,一心乃念封金山……”

金坵村的故事,就在歌聲中飛揚著,飄向遠方。

金坵村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南宋淳祐年間,佘族先民藍氏從福建遷往浙江,最早在此地落腳,距今已有約800年的曆史。某天,在山間開墾時,曾掘得黃金數斤,金坵的“封金山”由此得名。從掘金到封金,寄托著佘族先民對小康生活的憧憬與夢想。

然而,多少年過去了,金坵人沒能挖到“黃金”。

崎嶇的山路、飛揚的塵土、寬闊的柏油路、忙碌的農耕機……說起金坵的變化,年過半百的村黨總支書記蘭文忠首先想到的,就是——路。

金坵村是景寧佘族自治縣32個民族村之一,距離縣城不到8公裏。20世紀80年代,金坵村隻有一條揚土暴塵的羊腸小道與外部世界相連。村民們揮起鋤頭,在狹窄的山間田地上種稻穀謀生,等待老天爺賞飯吃。那時候,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那時,國家鼓勵農村發展小水電,金坵建起150千瓦的蒲洋二級水電站,每年為村裏帶來5萬元的固定收入。可相鄰幾個村通過勞務輸出和興辦企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金坵逐漸被甩在後頭,成了一個低收入農戶集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