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寿宁县西部的下党乡,在闽浙交界地带,曾经是宁德四个省定特困乡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从宁德到寿宁县城,坐车要一天才能到达,而下党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距离县城还有45公里。那时的下党仅靠峭壁岩石上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连接。没有公路,村民进进出出都要爬山,挑公粮到隔壁乡镇,来回要一天半的时间。没有公路,小贩们不敢挑**物品进山,怕摔倒打碎了血本无归,所以村里七成的人没有尝过醋,一半人没吃过酱油……下党人就这样守着难以逾越的大山,也守着无法摆脱的贫困。
1988年下党建乡时,是省级特定贫困乡,也是全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外乡人把下党称为“寿宁的西伯利亚”,所在地通往四处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步行十多公里,买卖东西只能靠肩挑背驮。那时候,因为没有路,村民们最怕三件事: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曾经九到寿宁,三进下党,帮助乡亲们解决发展难题。而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曾经的特困乡发展成为今天美丽富裕的乡村。
现在,这个依山而建、面朝溪水的小山村,让许多网络达人、游客都慕名而来,并将自己的游览经历制作成视频放在网上。在抖音,拥有超过488万粉丝的优质视频创作者“汪梦云”专门到下党打卡,推荐下党。
三十多年前,下党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当地百姓总结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光棍五保多。如今的下党有56家民宿,一直到半夜,游客依然可以吃到小点心。
曾经“五无”的下党,如今有5条进乡公路,催生了一批民宿、农家乐和各种旅游业态。下党新开发的16栋民宿已全部投入使用,下党画苑、乌金陶传习所、党员驿站、凰三公茶餐厅等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宁德下党乡亲们回信,肯定下党的脱贫经验和成果,并勉励下党乡亲: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0年,下党乡“滴水穿石”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露天艺术广场、修竹溪安全生态水系等27个民生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为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创设了有形无形相贯通、线上线下相叠加的传播网络。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下党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6月28日,下党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下党乡成为五个分会场之一。
走在如今的下党乡,一湾清水绕山乡,各个景点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曾经“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特困乡下党,从建乡之初的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到2020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9元,跟建乡之初比翻了八十几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下党方案”,做出了“下党榜样”。
三十多年山乡巨变的背后,是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靠山吃山唱好山歌”的重要嘱托,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探索出了“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八闽大地,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基础设施的改观,“五通”工程的基本完成,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温福、赣龙、龙厦、向莆等一条条铁路,促进了老区经济的腾飞。“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缩短了老区与外界的距离。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老区人民观念的改变,促进老区走出了一条条致富路。古田的食用菌业、福安的机电业、上杭的建筑业等,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形态,全省老区呈现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产业特色。
走过攻城拔寨、充满艰辛的非凡历程,如今八闽大地,拥有全省45%人口的红土地,这些福建全省曾经最为贫穷的区域,已经逐渐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据统计,龙岩、三明、南平、宁德4个重点老区市,2020年地方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近300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建组织11.1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2004年以来,选派5批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批3年。他们坚守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初心和使命,和群众心在一起、干在一起,立誓战贫困、斩穷根。
如今的坦洋村,绿色茶山,富了一方。
如今的宁德,早不是当初的“弱鸟”,连家船民上了岸,高楼林立、村美民富、产业兴旺。宁德市还积极推动以人才带动技术进村,致力于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渔民。
如今的福建,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站在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老区山区的人民,正在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天地不言,山河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