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秋

飄泊中的永恒

字體:16+-

西起奉節白帝城,東到宜昌南津關,三條大峽穀氣勢如虹,一路昂首東去。大自然用兩百萬年的耐心和偉力,打造出數不清的神秘與神奇,從而成就了長江三峽這幅迤邐詭譎的風情畫卷。

——題記

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兩百餘年前的清康熙某年,窮困潦倒的詩人徐夔越高唐、穿龍門、過巫峽,興之所至,慨然寫道。

徐夔,字龍友,號西塘。現存徐夔的資料不多,《清詩別裁集》收錄其詩隻有九首。他初學韓愈,後學李商隱,曾與沈德潛結詩社,詩趣相投,頗多唱和。徐夔少時家貧,館穀不足供母,遊京師僻處蕭寺,不謁貴人,終無所遇而歸——其率性真情、孤傲不馴,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不妨設想——這一天,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徐夔衣袂飄飄,**舟而來,他或許孤身一人,或許結伴城南詩社諸友,煮酒青梅,指點江山,興之所至提筆賦詩,激揚文字,心逐巫峽。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千年古鎮,萬年文明。

在中國的曆史版圖上,從沒有哪道山灣水景,像巫山巫峽這般鼓**旅人的情思、放縱行者的想象。

山高,壁陡,流急。

長江裹挾歲月風塵,浩浩湯湯,呼嘯而至,像一把利刃,切開了巫山堅實的腹地,造就了巫峽的壯美。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每個美國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羅拉多大峽穀,因為峽穀是用時間緩慢雕刻出的驚心動魄。

巫峽何嚐不是如此?時間緩慢地推動著曆史,雕琢著曆史,也記錄著曆史,緩慢中的尖銳鋒利讓人驚心動魄,緩慢中的一往情深令人**氣回腸。根據現有資料的地貌分析,三峽地區的峽穀主要是通過溯源深切與河流襲奪而成。地質學家推斷,在長江三峽貫通以前,四川盆地的水流本是匯入藏南地帶的古特提斯海,之後又匯入雲貴地區一些沿斷裂帶分布的湖泊。但由於新第三紀以來青藏高原及雲貴高原的強烈隆起,藏東形成向東傾斜的大斜坡,從而開始出現大麵積匯水的向東流,它橫截了一條條原向南流的水係,又經三峽地區向東入海,從而形成現在這條長約6400公裏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