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自爆穿越后,朱元璋破防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年轻人的出路是进厂

字体:16+-

该怎么说呢,只能说这个东西已经形成了固有观念,也不能说他是错的。

或许以往,有烧了煤炭但没出事的,看到大家都说那玩意儿有毒,也只会认为自己运气好。

具体的原理,杨曲自然是懒得再解释了,只是道:“这个你放心,我有办法让煤炭变得无毒。”

反正到时候都是在户外的环境烧,根本不需要担心通风的问题,只管烧就是。

何通脸色明显有些犹豫,这也难怪,毕竟和杨曲刚认识嘛。

不过想到杨曲钦差大人的身份,还有秦王之前的叮嘱,何通也只能勉强的点了头。

“既然这样的话,我等会就叫人传信回去。”

杨曲吃着饭,一边道:“还有人,人的事情一定得抓紧,三天之内一定要把人都找齐。”

“我不管你们是强征徭役,还是重金悬赏,一定要把人尽快找齐。”

听到这话,何通脸色终于变了。

就见他脸上多了几分敌意,道:“我知大人立功心切,但还望大人念在百姓的命也是命的份儿上,多替百姓考虑考虑。”

“威逼利诱,固然可以短时间内召齐人手,可大人不能因为自己要立功,就拿他们的命来开玩笑吧?”

杨曲无语的白了他一眼,道:“你想哪儿去了,我立的功多了去了,你也不仔细去打听打听。”

“我这么着急,不是因为自己想立功,而是这事儿真的拖不得。”

“现在不过才刚进入冬天,就有人冷死了,再等一个月呢?等河水结冰的时候,蜂窝煤若还不能开始生产,今年不知道要多冻死多少人。”

“再说了,我哪儿是在拿他们的命开玩笑,我若真如你所说那般,何必还说要买药来熬药汤?”

说着,杨曲递给小菊一个眼色,小菊顿时会意,从身上摸出一小沓银票,放在何通面前。

何通一时惊疑,询问的看向杨曲。

杨曲没好气道:“这当然是买药材的钱啊,还有给那些人的工钱,你就只管放话,只要来干活,一天一百文,我还不信就没有几个要钱不要命的。”

何通惊疑更甚,没有去拿,而是问道:“大人,这钱理应朝廷出才是,这应该是大人自己的钱吧?”

杨曲顿时露出鄙夷的神色:“就户部那抠门的样子,我还不清楚?既然把这事儿交给我,就没打算让户部出钱。”

“索性也没有多少,我又不是出不起,也省得朝廷拨款,一来二去浪费时间。”

半个月之内必须完工,一个人就差不多要一千五百文,招他五百个,也花不了一千两。

而一千两对杨曲来说真不叫事儿,上次卖琉璃的钱都还没花完呢。

当然,他也只是出开头的,后续的花费,就得朝廷来承担了,不然他还真承担不起。

“还看?拿着啊!”杨曲忍不住道。

就见何通稍加犹豫,总算是把钱收下了,随后对杨曲道:“不好意思,大人,我刚才误会你了。”

杨曲摆了摆手,并不在意,指着桌上的饭菜:“吃饭,吃完你传信回去招人,这事儿一定不能耽误。”

何通认真的点了点头,随之开始干饭。

吃完饭,杨曲就坐在一旁休息,让小菊帮他按摩着双腿。

刚开始不觉得,眼下休息起来,这两条腿真是有麻又痛,他估计自己今天走了得有个小十公里吧?

何通为表重视,决定亲自回去安排,杨曲也没拦他,吃完饭就走了。

倒是他们吃完之后,赵大山一家这才吃,即便是杨曲他们剩下的,对这一家来说也是难得的盛宴。

杨曲对这种事情多少有些不太适应,但也没有拒绝。

吃完饭,杨曲就把赵大山叫了过来,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

“老村长,咱们虎头村一共有多少劳动力啊?”

“就是那种,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手脚健全的,女的也算。”

赵大山倒没想到杨曲会问这个,自己算了一下,道:“若是女的也算,那咱们村里大约有个二百八十个左右吧。”

听到这个数字,杨曲自己算了一下。

初期的话倒是够了,只是后面扩大规模,这点人肯定不够。

刚开始做,自然是就近了。

于是杨曲便道:“那这些人,冬天没啥事吧,那不如进厂赚钱咯。”

赵大山投来疑惑的目光,显然并不理解:“进厂,是何物?”

“哎呀,就是做工的意思,不过咱们这个要规范一些,比如一天做五个时辰的工,每七天里可以休息一天,而每个月的工钱……暂定九百文吧,你说能招到人不?”

听到这话,赵大山顿时激动了:“还有这种好事?大人此言当真?”

这种条件放在现代虽是常态,但到底是被人唾弃,可放在这里,那的确是难找的好工作了。

现在谁做工或是种地,不是一天干到晚?而且根本就没有假期这一说。

而且工钱也不低,现在在外面做工,基本也是这个价格了,甚至这个价格还略高一些。

这不是好事,什么是好事?

“大人,真是这样的话,肯定招得到人的,不过就怕有些人做不下来啊。”

“女人的力气到底要小一些,别到时候弄坏了什么东西,可赔不起。”

杨曲摆摆手:“这个无须担心,有需要力气的活儿,也有不怎么需要力气的活儿。”

说白了,制作蜂窝煤不怎么费力气,真正费力气的是搬运,这个肯定是不会让女人来做的。

“这样吧老村长,你这段时间就在村里打听打听,看看都有那些人愿意来,你把他们都先记着。”

“等蜂窝煤厂一建好,就可以过来上班了。”

想了想,又补充道:“哦对了,这个东西只有冬天的时候做,不会耽误你们务农。”

赵大山大喜过望,还不耽误务农?这可太好了!

然后他就忍不住道:“大人,你看我怎么样?”

“老头子我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你看能不能就大人说的,也进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