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停了?”杨曲喝着热茶,看着面前微服的朱元璋。
朱元璋乐呵呵的,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释然一般:“消停了,是该消停了。”
“这人呐,不服老不行。”
杨曲顿时附和:“这就对了嘛,你说你整天到处倒腾啥哟,你这老胳膊老腿的,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想现在这样,每天喝喝茶,下下棋,享受一下悠闲的养老生活,他不香吗?”
“唉,说得我都想养老了。”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糕点,嗤道:“你养老?你都还没成家呢,就想着养老了?”
杨曲微微沉默,啧了一声:“怎么就没成家了,咱现在也不是光棍一个了,这家里不是有妾嘛。”
虽然这段时间,彩夕变得很老实,但杨曲从未真的对她放心。
好消息是,父母已经回了泸州,彩夕在应天再怎么闹,也不至于祸害到父母哪儿去。
朱元璋一阵摇头晃脑,道:“有了妻,才能算成家,妾室,不过就是一个高级些的丫鬟罢了。”
“说到这个,朝中倒是有不少大臣的孙女正值出嫁的年纪,要不咱也当一回月老,帮你牵牵线?”
杨曲连忙摆手:“千万别!”
“老朱,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你们现在的风俗,但在我们哪儿,讲究的是自由恋爱。”
“我实在是接受不了,直接娶一个毫无了解的女人,所以这事儿你还是打主吧。”
当然这也只是表面理由,杨曲真正担心的,是若他真的和哪个大臣扯上这种关系,朱元璋怕是要睡不着了。
杨曲并非是自夸,事实就是如此,他的存在对大明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此也代表着,他除了和皇家,不能和其他人扯上什么关系。
不然你让皇帝如何自处?哪个大臣有杨曲这一层关系,那到底该不该升官呢。
那要是有暗中结党营私怎么办?当年的胡惟庸案历历在目,影响至今都还没有消除。
哪怕是你什么都不做,也会引起怀疑。
被朱标怀疑会怎么样,暂且不说,被朱元璋怀疑的人,下场通常都只有一个。
当然杨曲也不太可能一辈子不娶妻,不过这个妻子绝不能和朝中之人扯上关系,最好只是普通百姓。
可普通百姓嘛,杨曲至今为止也没见过几个能让他有些动心的,所以暂时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都笑了,道:“你这小子尽会嘴上胡累累,这么说你对刘本霞很了解咯?”
提到这个,杨曲着实有些绷不住了,老脸一红:“她……她是个意外,说起来这事儿还怨你,要不是让我去查那些事儿,我还会去清江楼?”
“你不会?”
“我!……我,我草啊,你要是这样,那这天就没法聊了。”
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咱就喜欢你这点,实诚!”
杨曲恼羞成怒,这家伙真是不会聊天,索性起身:“你继续笑吧,笑个够,我去干正事儿了。”
“你还有正事儿?”
“哟,你还真是转眼就忘啊,小石子庄的事儿你忘了?”
这还真是正事儿,朱元璋顿时止住笑声,正色起来:“那你现在是准备过去?咱跟你一起!”
“随便你。”杨曲白了他一眼,反正朱元璋现在闲得很,只要不往前线跑,爱去哪儿去哪儿。
坐上马车出城,一路赶来小石子庄,当然杨曲要的那些田地不在小石子庄,而是在隔壁的刘家村。
那几亩地杨曲单独买下来了,之后的时间,都是由庄上的佃户过去打理,买完田地当天就让人种上了,一共也就六七亩地,全中上也要不了一天时间。
当然,现在还不是种苗的时候。
杨曲之前就打过招呼说要过来的,村民们这会都等在田地处,还没开始施肥。
杨曲和朱元璋结伴下了马车,梁有财第一时间就凑了上来。
“见过大人。”
直接杨曲行了礼,因为梁有财也不认识朱元璋。
朱元璋自然不会在意这种事情,倒是兴致勃勃,低声问道:“说来,你这次又做的什么好东西?”
杨曲之前只是说了要田,又没说具体做什么。
但话又说回来,上次毛骧回去之后,应该是给朱元璋汇报过。
别管朱元璋知不知道吧,反正他都问了,杨曲再解释一遍就是。
“梁有财,拿点肥料过来。”
杨曲喊了一声,梁有财立刻提了一包牛粪做的氨肥过来,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布袋子一打开,这小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
他虽说是放牛娃出生,这牛粪味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但到底是好多年没有再接触过这东西,突然一下子有些受不了。
“这不就是牛粪嘛,你这几天就捣鼓这个了?”
朱元璋还给梁有财,忍不住在鼻前扇了扇。
干牛粪没有臭味,但这肥料都是用的新鲜牛粪,那味道,嘎嘎猛。
“牛粪用来给田地翻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你应该知道,再用我这配方一改良,效果贼猛。”
“这只是其中一种,因为时间关系,只做出来四种,还有两种需要的时间比较久。”
有机肥要堆肥三个月,鸟粪这东西,也没有那么好收集,所以现在这里是没有的。
对梁有财摆了摆手,杨曲道:“开始干活儿吧。”
梁有财应声,扭头吆喝了一声,那边等在田埂的汉子纷纷起身,各自施肥了。
现在的田地还没有种苗,因为水稻要先育苗再铺开种植,现在是在翻地增肥。
也就是把肥料洒上,然后犁一遍,过几天等水稻苗长到差不多一掌高,才放水入田,栽上稻苗。
当然,他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搞杂交水稻,起码理论他是知道的。
但可惜,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关键缺陷,杂交水稻需要人工剪掉雄性植株,但偏偏杨曲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分辨雌蕊和雄蕊。
等于死在了第一步。
所以才迫于无奈,退一步,选择增加土地肥力,来达到增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