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自爆穿越后,朱元璋破防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勤奋好学朱元璋

字体:16+-

老朱急匆匆的走了,正如他匆匆的来,挥一挥衣袖,把杨曲这段时间的劳动成果直接卷跑了。

嗯,所谓的劳动成果,当然指的是那三本书,朱元璋急匆匆的回去准备抄录,说明天他亲自送学生过来,到时候再还给杨曲。

三本书,一晚上的时间,朱元璋一个人自然是抄不完的。

所以他叫来了几个识字的太监,抄完之后,就让他们安静的消失了。

尽管杨曲跟他说过这东西不必隐瞒,但朱元璋并不是那么听话的人。

若这三本书当真是杨曲的全部学识,那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后谁想看,起码要先获得一定的资格。

又比如说送给杨曲的学生,都是从各地挑选,原本打算培养成死士——当然,在杨曲那里学了之后,还是死士,不过却是死士当中的精英,

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的把东西把握在朱家人手中。

这些学识能够造福天下,但学识本身,绝不能泄露。

次日下午,该到上学的时间,朱元璋当真带着孩子们过来了。

杨曲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等等教学用具,还专门腾出一件屋子来作为教室。

朱元璋把书本交还,人却没有要走的意思,自顾自的坐到了教室最后一排。

杨曲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

因为目前教材就杨曲手里的三本,是没法给十几个孩子看了,所以杨曲采用的办法是发给他们书本和笔,每天要学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写在书本上。

如此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更利用掌握每个人的学习进度。

笔,就没有用毛笔了,而是炭笔,做得有些简单,至于铅笔,详细的制作方法已经送去了未来庄,想要做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杨曲亲自下发,孩子们都老老实实,隐约有些紧张,唯独朱元璋淡然如常,接过炭笔之后,还好奇问道:“这也算笔?这么硬怎么写字,吸得住墨水吗?”

杨曲白了他一眼,回到讲台,这才开口:“诸位,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我应该自我介绍一下,然后再让你们一个接一个的起来自我介绍,让大家互相先认识一下。”

“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必这麻烦,十多个人就算是介绍了,我也记不住,所以你们就免了吧。”

“我姓杨,名曲,字知味,以后你们要称呼我为杨老师。”

“第一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学习用具。”

“书本就不说了,你们应该不陌生,重点是笔。”

“现在的炭笔只是一个替代品,之后会有铅笔作为你们主要的书写工具,铅笔和炭笔一样,都是硬笔,而毛笔被我称为软笔。”

“硬笔软笔都是书写工具,但是侧重点不同,硬笔的一大优势就是写字比毛笔快,这对你们来说非常重要。”

“而硬笔也不需要沾墨水,只需把尖的这一头在纸上直接书写即可。”

这也算是回答了朱元璋刚才的疑问。

“好了,下面开始第一节课,数学。”

杨曲说罢,转身在黑板上依次写下零到十的阿拉伯数字,并且在下面对应写上汉字。

“第一课是数学课,我们来阿拉伯数字还有四则运算。”

……

一天四个小时的课时,四节课,前面是两节数学两节物理,化学他们有一定基础了之后才会开始讲,到时候再来调整课程。

一天课上下来,孩子们都勤奋好学,可见朱元璋挑他们当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而最好学的那个,赫然是朱元璋。

朱元璋学东西特别快,而且还特别努力,遇上搞不懂的直接就问了。

但是这样搞得杨曲就很难受,因为朱元璋问的问题后面都会讲,现在讲了,孩子们能消化得了吗?

幸好一天就四个小时,否则杨曲真人忍不住把这捣乱的家伙赶出去了。

上五休二,一连五天,朱元璋当真是一分钟都没有错过,学得比谁都快,还学得比谁都积极。

那一天,杨曲终于回想起了被学霸支配的恐惧。

这就搞得杨曲特别不待见朱元璋,好不容易捱了五天,迎来两天假期。

结果朱元璋又来了。

杨曲几乎要炸毛了,但好在在杨曲炸毛之前,朱元璋就道:“你别急,咱过来不是问物理的事儿,咱是过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说罢,就递过来一封信。

杨曲强忍不适接了过来,一边还问道:“什么东西?”

朱元璋乐呵呵的坐到一边,哦呦跟到家一样,自己就把茶满上了,道:“冯胜传回来的捷报,辽东一战大捷,半月时间已连下五城,这般战绩,着实不俗啊。”

杨曲对此不屑一,一边看一边道:“不俗个毛线,拿着炸药包,半个月时间占不下五座城,我看他这个大将军也不必当了。”

朱元璋稍加沉默,啧了一声:“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也别说得这么直白,好似说的冯胜一点作用都没有似的。”

“这一仗到底是打出了大明的风采,这段时间倒是有不少人来降。”

辽东那边和北方草原其实也差不多,随着元朝大势已去,那边的残余势力合力抗明以外,内斗也一直没有停。

没发生什么大事儿的时候,最上头好歹还有个纳哈出镇着,眼下明军摆明了势不可挡,这些人就迅速分崩离析了起来。

冯胜在占下五城之后就没有动作了,倒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不能继续打,而是来投降的人陆陆续续就没断过。

既然都有人投降,那何必再费力去打呢,徒添伤亡而已,所以干脆等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派人大肆宣扬炸药包之威,如此那些墙头草多半是捱不住要过来投降了

之后,会投降的基本也都投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多半也不会投降了,再一股脑的打过去。

辽东大势已去,估计很快就该结束了。

冯胜就是因为这事儿才来专门给朱元璋写信,这种事情到底还是需要请示一下这位当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