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瀾

第二章 在天回鎮

字體:16+-

-1-

由四川省省會成都,出北門到成都府屬的新都縣,一般人都說有四十裏,其實隻有三十多裏。路是彎彎曲曲畫在極平坦的田疇當中,這是一條不到五尺寬的泥路,僅在路的右方鋪了兩行石板;大雨之後,泥濘有幾寸深,不在草鞋後跟拴上鐵腳馬幾乎半步難行,而晴明幾日,泥濘又會變為一層浮動的塵土,人一走過,很少有不隨著鞋的後跟而揚起幾尺的;然而到底算是川北大道。它一直向北伸去,直達四川邊縣廣元,再過去是陝西省的寧羗州、漢中府,以前走北京首都的驛道,就是這條路線。並且由廣元分道向西,是川、甘大鎮碧口,再過去是甘肅省的階州、文縣,凡西北各省進出貨物,這條路是必由之道。

路是如此平坦,但是不知從什麽時代起,用四匹馬拉的高車,竟自在四川全境絕了跡,到現在隻遺留下一種二把手從後麵推著走的獨輪小車;而運貨隻有騾馬與挑擔,運人隻有八人抬的、四人抬的、三人抬的、二人抬的各種轎子。

以前官員士子來往北京與四川的,多半走這條路。尤其是主考、學政、總督們上任下任。沿路州縣官吏除供張之外,還須修治道路。以此,大川北路不但與川東路一樣,按站都有很寬綽、很大樣的官寓,並且常被農人侵蝕為田的道路:畢竟不似其他大路,名義是官道,卻隻能剩一塊二尺來寬的石板給人轎、駝馬行走,而這路還居然保持到五尺來寬的路麵。

路是如此重要,所以每日每刻,無論晴雨,你都可以看見有成群的駝畜,載著各種貨物,摻雜在四人官轎、三人丁拐轎、二人對班轎以及載運行李的杠擔挑子之間,一連串來,一連串去。在這人流當中,間或一匹瘦馬,在項下搖著一串很響的鈴鐺,載著一個背包袱、挎雨傘的急裝少年,飛馳而過,你就知道這是驛站上送文書的人。不過近年因為有了電報,文書馬已逐漸逐漸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