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温哥华(移民百态)

第三十二章

字体:16+-

丁伊娜邀请刚离婚不久的晓雅到家里吃饭,想帮她排解一下心情。晓雅把善解人意的伊娜当成自己无话不谈的姐姐。

都说劝和不劝分,伊娜在晓雅离婚前,没少劝她再给廖智勋一次机会,别在意婆婆怎么样,她又不会和婆婆过一辈子。但晓雅表示,她和廖智勋之间真的出现了问题,伊娜看着泪流满面的晓雅,知道晓雅已经伤心透顶了,也就不再劝晓雅了。都说婚姻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外人看来再般配,再郎才女貌的婚姻,只有漂亮鞋子里那双脚自己知道,起了多少水泡,走路时多么疼痛。

周六,晓雅如约来到伊娜和李大勇前不久刚买的一栋旧别墅。房子虽然不大,而且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屋龄,但保养得很好,新粉刷的浅绿色外墙,在院子里的鲜花草坪映衬下,透出一种童话小屋的味道。走进院子,晓雅看见李大勇正在拿着锤子钉一块木板。

回头看见晓雅的李大勇热情地说:“晓雅来了,快进屋,我爸妈和伊娜正做饭呢。我钉完这块板子就进屋。”

“大勇姐夫,你可真厉害,除了做计算机,还会木工活。”

“嗨,来了北美,哪个男人不是Handy Man(多能多艺的人),房子出了问题,车出了问题,能自己修的,就自己修了。正好我也喜欢,乐在其中。”李大勇嘿嘿笑着说。

听到院子里的声音,丁伊娜迎了出来:“晓雅,来了,快进屋,快进屋。”

晓雅提着水果进了屋,看见伊娜家的宝宝胖胖正和一个七八岁的外国小女孩一起玩儿,旁边还有一条小狗。

“伊娜姐,你们家来小客人了?”

“对,这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姑娘Tina(蒂娜)和她家的小狗,Tina特别喜欢胖胖,每天都要过来找胖胖玩儿,胖胖也可高兴了,每天都和Tina小姐姐、小狗腻在一起。”

“你们邻里关系真和谐。”

“嗨,远亲不如近邻嘛!相处好了,凡事也有个照应。Tina这孩子,还特别喜欢吃中国菜,每次要是赶上饭点儿,就在我家吃饭,最爱吃红烧排骨。她妈妈有一次来跟我请教,到底是怎么做得这么好吃,让Tina回家和妈妈念叨了很久,我就把菜谱翻译成英文给她妈妈了,结果Tina说她妈妈做的没有我婆婆做得好吃。”

“哈哈,这孩子太可爱了。”

“Tina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她爸妈可高兴了,Tina还教胖胖说英文。这不,明天他们全家去度假,小狗会放我家寄存一个礼拜,Tina正和胖胖、狗狗依依不舍呢。”

“你们这是邻里、族裔和谐相处的模范了。”

“嗨,啥模范呀?人和人不就是两好并一好,”伊娜说出了她的处世哲学,“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不就都好了吗!”

“是呀,事在人为,伊娜姐,你的家庭、事业、邻里关系都这么好,其实就是验证了你真诚友好待人的处世哲学。我还记得我刚来温哥华时,看到你热情的笑脸,就觉得特别温暖。”

“晓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也是给人送温暖的人,所以我们才能成为好朋友。”

“汪汪汪”,这时传来小狗的叫声和两个孩子的笑声,三个小伙伴玩得特别开心。

“这两个宝宝和狗狗真可爱。伊娜姐,你们也养一条狗吧。北美的标准生活方式不就是一栋房子两台车,两个孩子一条狗。”晓雅笑着说。

“那我也得先把另一个孩子生出来才能达标呀。”伊娜看着晓雅不像刚离婚时那么忧郁和落寞了,替晓雅开心,“我们是想再过两年,等胖胖大点了,再生个老二,这不省政府公布政策,增加托儿补助金,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会便宜了,我们也借着春风生个老二。我们移民到这‘万万税’的加拿大后,竟交税了,工资看着挺高,扣掉税,拿到手里也没多少了,这不,有了孩子以后,终于可以享受一下福利了,我这一年半的带薪产假也快结束了,还真不想回去上班,舍不得胖胖。不过再不回去,我都不记得怎么编程了,在家都待傻了,就知道孩子吃喝拉撒睡这点事儿了。”伊娜说完哈哈大笑。

“你这高才生,不用愁,回去上班几天立刻就全回忆起来了,到时肯定满脑子的Java语言。伊娜姐,你真是人生赢家,你有和大勇姐夫的美满婚姻,你有疼爱你的父母公婆,你有自己热爱的专业工作,你的生活太完美了,你太幸福了。”

晓雅坐到地毯上看Tina、胖胖和小狗玩耍,善良的伊娜想到晓雅的身世,越发觉得这个女孩子真是不容易,她到厨房倒了一杯鲜榨橙汁递给晓雅,轻柔地拍拍晓雅的后背:“晓雅,你聪明、美丽、善良,你将来一定会找到一个真正爱你、理解你、支持你的人。你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想,上天一定会眷顾你这样的女孩子。”

“谢谢伊娜姐!我也在反思我和廖智勋的婚姻。人家都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我现在想来,我和廖智勋的婚姻在选择阶段就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偏差,我以为我们之间是爱情,但其实不是,我是把感动当成了爱情,廖智勋则觉得把我追到手,是他的成功,那也不是爱情,是好胜心和占有的欲望。我们俩对人生的想法和价值观南辕北辙,现在想来,早分手早好,对彼此都是放手和解脱。”

“晓雅,难得你想得这样透彻,那一页就让它翻篇儿吧,你这么年轻漂亮有才华,未来的晓雅医生,一定得好好挑着找。对了,我们公司有一个帅哥,计算机硕士,和你同岁,要不要见一见?”

“伊娜姐,我现在想的就是赶快学成毕业,其他的事情,我先不想考虑。”

“妹妹,别不考虑呀,咱要做到学习、恋爱两不耽误。我是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优秀的赶快给自己的妹子介绍。”伊娜热心地说,“考虑考虑,一定要考虑考虑哈。我同事可抢手了,我把你夸成了一朵花,他才同意见见的,给他介绍女朋友的人,可多了。你知道,温哥华适婚年龄的华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他们这帮单身汉,可抢手了,上市一个,光一个。”

“伊娜姐,谢谢你。我真的不见了。”

“再考虑考虑,晓雅,我不勉强你。什么时候你想通了,告诉我,我帮你物色。”

“嗯。”晓雅感谢伊娜的热情,但她知道,自己心里的那扇门,已经牢牢地关上了。

晓雅和李大勇、伊娜一家人共进晚餐,吃着东北特色菜——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锅包肉、油焖大虾、凉拌大拉皮、地三鲜和手工水饺。

“谢谢叔叔阿姨的盛情款待,你们的手艺太棒了,真好吃。”晓雅举杯向李大勇的父母致谢。

“哎呀,不客气,丫头以后常来,这就和你自己个儿的家一样,想吃什么,告诉阿姨,阿姨给你做。”伊娜的婆婆柳阿姨有着东北人的热情、豪爽和善良,边说边给晓雅夹菜,“晓雅,多吃,你看你,又瘦了。别光学习,也得照顾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常来,把这儿当自己家。”晓雅的心头一热,差点没流下眼泪来。这久违的家的温暖,晓雅从九岁就失去了。

从前,伊娜一家还住在公寓时,晓雅就特别喜欢到伊娜家,感受这一家人的温暖和善良,感受他们的其乐融融。晓雅特别羡慕这一家人,这个家里充满了爱和欢笑,充满了真诚和关怀。用伊娜的话说,这叫“两好并一好”,就是人和人之间相处,都真心善待对方,关系自然就好了。

从前伊娜的两室一厅公寓不大,现在新买的老房子也不是很大,但却收拾得干净清爽,布置得温馨雅致。晓雅留在伊娜家过夜,两个好朋友就这样躺在**聊呀聊呀,说出了一肚子的话,在异国他乡,彼此带来温暖。

伊娜也告诉晓雅,其实她也有很多的不如意,在成人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容易”一词,尤其是他们这样的第一代技术移民,世界上哪有“完美”二字。她和李大勇都是靠自己的专业吃饭,在各自的公司里表现也都非常不错,活儿干得没得挑,他们都是开发项目的主力,但是他们却都已经看到了各自职业上的玻璃天花板,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

伊娜说,自己开发组里的一位印度裔同事,虽然专业上并非最棒,但却因为英文是母语,和公司的白人总经理能聊能侃,每次经理来视察,他都冲锋陷阵,给经理介绍产品,虽然开发主力是伊娜和其他同事,但那印度人却能口若悬河,讲的就像他是项目的带头人一样,现在他已经当上了他们的项目组长。

“咱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明明自己干了十成,却要谦虚地说只干了八成。但人家印度人和西方人受到的教育是,要勇于推销自己,明明干了八成甚至更少,却要天花乱坠地说成十二成。咱们拼不过呀。”伊娜感慨着文化的差异,“还有,虽然我和李大勇的英文都不错,工作交流完全无障碍,但我们的英语只是工作语言,不是社交语言。”

晓雅专注地听着伊娜讲她的职场经历。“你知道,那些母语是英文的同事们一聚在一起,聊最近看的电影,看的英文综艺节目,看的冰球赛,点评一下各个球员的表现,我都能听懂,但就是干着急插不上话,咱不懂啊,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不了深层次交流。人家随便说一个单词,另一个人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就像咱们说孙悟空,就能想到《西游记》,说林黛玉,就知道谈的是《红楼梦》,说‘天王盖地虎’,就知道接‘宝塔镇河妖’一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打底,语言就成了空的了。我和同事们关注的都不一样,我下班回家,陪孩子,把孩子哄睡以后,就喜欢窝在沙发里,上网追国内的电视剧、综艺节目,让自己编了一天程序的脑袋放松。你让我再去看英文节目,看冰球球赛,我肯定得看睡着了。”伊娜拉过毯子给晓雅盖上继续说道,“我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就是微信,不仅用它和温哥华本地的好友沟通,还用它和国内的亲朋好友联系。微信里,光同学群就好几个,小学群、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研究生群,好不热闹,一下子就觉得离亲朋好友都近了,不是相隔近万里了。可是我们同事用的社交媒体都是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我也懒得关注。除了工作,和其他族裔的同事文化交集太少,很难做到畅聊,很难有精神交流的愉悦感。出了国,我反而比以前更关注国内的文化和娱乐。也感谢当今的发达网络,身在国外,完全不会落伍。”

伊娜承认,出了国以后,对西方的文化和娱乐项目反而不那么在意了,现在自己知道的外国电影明星和歌星的名字还不如自己出国前知道得多。

“那时候为了学英文,拼命追美剧看《老友记》的一套碟,都快看烂了,有的剧集,台词都快背下来了。喜欢Monica(莫妮卡)喜欢到不行。别说,我和同事还真聊起过《老友记》,他们当年也追着看。当时聊得可尽兴了,大家一下找到了共同话题。现在我可没有那个劲头了,也不想为了迎合同事们的聊天,而逼自己去追欧美娱乐,你不让我看国内的电视剧、综艺节目,还不如杀了我。”伊娜问晓雅,“晓雅,你最近看×××××了吗?那些选手,唱得太好了,有一次都把我唱哭了。”

“没有,最近太忙了,真没时间看。祖国和加拿大的流行文化,一概不知。和同学聊天,全是作业和论文。”

“是呀,医学院可不是盖的,晓雅,你太厉害了,我们的骄傲。将来你毕业了,我们全家就指望你给看病了哈。周医生。”

“没问题。”

“我们也好好培养胖胖,长大了也让他做医生。”

“胖胖刚一岁,你这产假还没修完,就开始规划儿子的人生了?”晓雅调侃着伊娜。

“唉,第一代移民,都是第二代的垫脚石,能在异国他乡取得事业上辉煌的第一代移民,真是凤毛麟角。晓雅,你就是凤毛麟角中的一员。我是不行了,已经看到了自己职业的未来,没有多大上升空间了。把希望都寄托在胖胖身上了。这小东西多有福气,将来没有语言障碍,没有文化障碍,希望他能前途光明,没有事业上的玻璃天花板。你看新闻了吗?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说,加拿大移民第二代在教育程度和经济社会地位上,非常成功,华裔移民第二代在所有族裔的移民第二代中是最厉害的。”

“伊娜姐,胖胖将来一定错不了,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但你和大勇姐夫也都非常棒了,你们都是业务骨干,多少人都佩服和羡慕你们。”

“唉,这职场啊,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看着光鲜亮丽,但自己知道职业未来在哪里。我的研究生同学,现在在国内都是技术总监级别的了。我还在印度人的总监下,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

“伊娜姐,你还这么年轻,前途一片光明。”

“做技术是没问题,但想再上个台阶,当管理层,就不那么容易了。当初我和你大勇姐夫,还为了无法再上一个台阶,感到伤心和不公平,但现在我俩也想开了,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游刃有余,事业有成。现在的我们,没有事业可言,无非就是一份高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

伊娜轻轻哼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伊娜动听的歌声,在小屋里轻轻回**着,晓雅听得入神。这首歌,她在高中时代就听过,但那时,不太明白歌词的含义,以为就是唱远方的风景。现在自己身在国外,身在远方,终于明白了流浪的滋味,明白了这首歌。晓雅看到了伊娜眼里晶莹的泪光,晓雅伸手轻轻地帮伊娜擦眼泪。

“晓雅,这里有小溪,有草原,却没有我梦中的橄榄树。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伊娜姐,我明白,但你和大勇姐夫在第一代移民里,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自立自强的专业人士,你们的孩子也会为父母骄傲的。”

“我以前一心想出国,以为到了国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凭着真本事吃饭。现在出来了,才知道,天再高,那不是你的天,你的头顶有一层玻璃天花板,你是飞不上天的;海再阔,那不是你的海,你即使像三文鱼一样,逆流而上回到海里产卵,也是遍体鳞伤。我现在特别想国内,那里才是故乡啊!晓雅,你说,谁愿意背井离乡?我现在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高级民工,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完全融入这座城市。”

“伊娜姐,你想过回流吗?以你和大勇姐夫的技术,到了国内,也会前途无量。”

“晓雅,做我们计算机这一行,拼的就是年轻,头脑灵活,思维创新,现在初出校园的本科生、研究生一把一把的,我们都三十多岁了,回去也怕是不容易。没有在国内累积的过程,谁会你一回去就请你当技术总监啊!如果回去从程序员做起,我们还不如在温哥华混呢。现在我也想好了,为了胖胖,就这样吧,我也不想再折腾了,折腾不动了。”

“伊娜姐,别太悲观,多少人羡慕你们,我就羡慕得要命。有幸福的家庭,有专业的工作。”

“唉,可是我们错失了国内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晓雅,你知道国内的计算机和网络,在过去十多年里,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当初我们不出国,现状肯定会比在温哥华发展得好太多了。但能怎样?选择是我们自己做的,出国是我们自己定的。知足常乐吧,还能怎么样?只能知足常乐。快睡吧。呀,天都快亮了。”伊娜看着窗外喊道。

两个人拉开百叶窗,一起望向窗外,天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曙光初现,朝阳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