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温哥华(移民百态)

第六章

字体:16+-

晓雅学习的医学专业学制五年,先毕业一年的廖智勋只身一人先飞赴温哥华,为两个人的美好生活打头站,离别时和晓雅依依不舍。

“晓雅宝贝儿,我在温哥华等着你!你现在就开始准备,一毕业就过来找我!”廖智勋拉着晓雅的手说道。

“好的。”晓雅点头。碍于廖母,晓雅第二天没法去机场给廖智勋送行,正放暑假的两个人,就在前一天晚上,在老家的河边告别。廖智勋紧紧拥抱着晓雅,此刻的他,万般不舍。虽说就分别一年,但他觉得是那么漫长。晓雅也依偎着廖智勋,两人的心里,都充满着离别的忧伤。

恋爱中的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更何况,这一别将是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廖智勋饱含深情地吻着晓雅,这一吻里有浓浓的爱和深深的不舍。

“晓雅,我去温哥华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前站,我在温哥华等你。”

第二天,廖洪志、刘春枝和家里的众多亲戚,将廖智勋送到了机场,飞往北京。廖智勋到北京后,再转机前往温哥华。走入安检大门,回头和父母、亲人告别的那一刻,廖智勋有些舍不得,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兴奋,他要出国去闯天下了,他要去那里为自己和亲爱的晓雅未来的幸福生活奋斗了。

二十二岁的廖智勋带着对异国的憧憬、逃离家人的兴奋和对晓雅的依恋,来到了温哥华——这个地球另一端遥远的城市。虽然遥远,但廖智勋已经在网上将温哥华的资料查个透,他知道温哥华多次被评为全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而且华人非常多。

从北京飞了近十个小时,飞机即将降落温哥华。空乘人员已经收走了最后一餐的餐盘,飞机广播中传出:

“女士们,先生们:本架飞机预定在三十分钟后抵达温哥华,地面温度是二十三摄氏度。”

廖智勋完全没有感觉到长途飞行的疲劳,精神相当亢奋,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从飞机的舷窗望出去,温哥华的地貌清晰可见。

“温哥华,我来了!”廖智勋兴奋地想着。三十分钟后,广播再次响起:“女士们,先生们:飞机正在下降。请您回原位坐好,系好安全带,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谢谢!”

播音员的声音,在廖智勋听来如音乐般悦耳动听,仿佛是为他登陆温哥华谱写的序曲。

“就要到温哥华了!温哥华,我来了。”廖智勋在心里自言自语着,难掩兴奋。

虽说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一丝紧张,但年轻的廖智勋,相信自己能够在这里有一番作为,能够和晓雅在这里共筑爱巢,“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下了飞机,廖智勋随着人流走进了多次被评选为北美最佳机场的温哥华国际机场。宏伟的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高大的木雕图腾柱,廖智勋以前了解过,知道图腾柱反映的是北美原住民的文化。机场指示牌上,除了英文和法文,还赫然印有中文。这让廖智勋一下子觉得亲切无比,对温哥华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他用机场的WiFi,通过微信给父母和晓雅分别发了消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平安抵达,不要惦记。此时的国内还是凌晨,廖智勋却很快就收到了父母和晓雅的回信,原来他们都在等待他报平安。廖智勋分别告诉父母和晓雅都赶快睡觉吧,自己一切都好。当然还不忘给晓雅送上热辣辣的吻,刚刚分别一天,廖智勋已经开始想念晓雅了。

“晓雅宝贝儿,我想你,我在温哥华等你!”凭借着出国前充分的准备,廖智勋顺利通过了海关,办妥了手续,正式入境加拿大。接机大厅内,有留学中介公司帮着介绍的人——老李,举着牌子来接廖智勋。近五十岁的老李是北京人,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侃爷形象,留一板寸儿头,身穿中式短袖儿汗衫,大裤头儿,脚上拖着一双趿拉板儿凉鞋。

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廖智勋走到老李身边说,“李大哥,我就是廖智勋。”俩人握手寒暄。

“兄弟,我代表温哥华人民欢迎你。”老李幽默地说。

“哎呀,那我太荣幸了。”廖智勋笑着回答。

老李指着牌子上的名字说:“兄弟,你这仨字儿可够复杂的,我家打印机没墨了,我在纸壳上写了半天。”

廖智勋被老李给逗笑了,他看着老李牌子上“廖智勋”仨字儿说:“哥哥,父母给的,没办法,小时候一考试写名儿我就头疼,别人两道题都答完了,我的名字还没写完。”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

虽说两个人是第一次真人见面,但之前已经通过微信聊天,聊了很久,老李已经在微信里很热情地给廖智勋介绍了温哥华的很多情况。廖智勋今天见到老李,觉得他非常亲切,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一下飞机就有个说着母语的人接应,廖智勋很是感激。

出了温哥华国际机场,就进入了大温哥华地区的卫星城市之一列治文市。廖智勋好奇地从车窗看向外面,没有想象中那样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相反,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都不是很高,但干净、整洁。城市绿化非常好,八月的盛夏,到处都是绿树和鲜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天空碧蓝如洗,空气也洁净得就像在氧吧内。而且让廖智勋惊讶的是,街边的商店、餐厅,到处都是中文招牌,多数是中英文双语招牌,甚至还有招牌就是纯中文的。

廖智勋问老李:“李大哥,这全是中文招牌,华人这么多?”操着一口京片子的老李笑着说:“列治文一半以上人口都是华裔,在这里咱中文是主流。之前还有老外向列治文市议会提出抗议,说他们看不懂中文招牌,他们在列治文被边缘化了,他们受到歧视了。有一老外,追着一辆公交车跑了一条街拍照,就是为了向市政府检举,那辆公交车上的广告是纯中文的,一个英文字都没有。”

“真的呀?真是没想到,中文的力量这么大了!那我还用学英语吗?”

“用啊,兄弟,你哥哥我就是吃了英语不好的亏了,只能在华人小圈子里混,你得好好学英语,将来冲出华人小圈子,打入主流大圈子,那才叫牛掰!”

老李移民到温哥华快二十年了,出国前在北京一家知名杂志当摄影师,出国后因为英文不好,没能在英文媒体找到工作,干了几年中文报纸摄影师,又嫌弃给的工资低。

干脆辞职,自己开起了北京风味儿小饭店,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累得够呛,钱却没挣多少。

温哥华的人工太贵,除了给大厨和服务员工资,去掉房租水电,最后自己和老婆也就落下个每人挣个服务员的工资。

十一岁的儿子俩人还没时间管,送回了中国让爷爷奶奶照顾,本来十岁才来加拿大,英文还没说溜的儿子,转学回国后,英文又变得夹生了,三年后再回到加拿大,很难适应。

儿子变得极度叛逆,老李管教孩子时遵照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则,认为不打不成器,却被儿子拨打911报了警。虽说孩子没有被儿童厅带走,但从此社工时常上门,监督孩子是否再被家暴。夫妻间的关系还因此恶化,最终离婚收场,儿子判给了老婆,老李付抚养费。

老李一气之下关了不景气的餐馆儿,开始和移民公司合作,做起了移民安顿服务。说白了就是接机,帮忙安排住宿等杂事,但他不再当老板,落个省心。

“温哥华人工太贵,温哥华的哪个老板不是身兼数职?哪个不是孙子?当孙子受的罪,只有老板们自己知道。”

正坐在列治文一间中餐馆里,陪廖智勋一起吃面的老李,一打开话匣子就刹不住车了。老李也难得找到一个这么有眼力见儿的投缘听众,他开始掏心掏肺地警告廖智勋:“小廖哇,你可得吸取我的教训,温哥华好是好,但挣不着钱啊,挣的都是辛苦钱。我最终还落得个妻离子散。我要是当年不出国,现在在北京也是杂志社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我悔就悔在出国出早了,错过了在国内发财的机会。”

廖智勋耐心地听着老李诉说革命家史。

“当年我的小徒弟,小跟屁虫,现在都混成副社长加摄影总监了。小廖,你说我来温哥华是为什么呀?我自己到现在都没整明白,赶出国潮,赶上这波潮为了什么呀?”

廖智勋听了却不以为然,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他相信自己在温哥华能有所作为,能闯出一片天地。

本来就特爱聊天的老李,又觉得自己和廖智勋颇为投缘,如祥林嫂一般抖搂自己的移民辛酸史。

“我二十年前刚来温哥华那会儿,比你们现在苦多了,那时哪有什么接机专业服务,下了飞机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吃一口面,老李接着说,“好不容易奋斗奋斗吧,买辆几百元加币的破车,老坏,一坏就得有人帮着推车。那个时候温哥华的人也比现在善良,不用吱声,人家就停车到路边帮你推车。那时候开车,哪有什么GPS全球定位地图帮你找路,手里拿张地图,你就自己找去吧。有一次,我认识的一个姐妹儿,地图拿倒了,方向开反了,彻底迷路了。最后爬到车顶,找温哥华的山。温哥华的山在北边,只要看到山,就找着北了。”

老李说的这个诀窍,还真让廖智勋在今后的找路中,受用不少,找着温哥华的山,就找着北了。

“那个时候的治安也好,有一次我钱包丢了,落在商场的购物推车里,过俩小时想起来回去找,推车被人放到了一边,钱包还在上面,愣没人动。”

“真的假的?”廖智勋不敢置信地问。

“真的,哥们儿的亲身经历。不信吧?那时候真那样,现在可不行了。再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喽。现在在机场,都得把行李看好了,说有犯罪团伙,专门偷旅客行李,还专爱偷中国人的行李和背包,知道咱中国人有钱。还有盗窃团伙,专门盯着中国人的豪宅偷,防不胜防。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有钱,中国人是财神爷。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那时候出国,是想到国外淘金,哪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中国遍地是黄金,到处是发财的机会。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这不是来往反了吗?十多年前我回国探亲,那叫一个风光,现在我再回国,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看哪儿哪儿新鲜,看国内什么都觉得那么先进,那么高大上,我整个就是一个从温哥华农村回到北京的土老帽儿。我回国出门还带一堆现金,连我妈都说我土,她老人家到菜市场买个菜,都掏出手机,扫码支付了,你说我这活得,连我妈一个老太太我都比不上。”

老李无限感慨,显然认为自己出国是个错误,而且是个极大的错误。感慨归感慨,老李擦擦嘴,把面碗一推,接着给廖智勋介绍温哥华的情况。

“普遍说的温哥华是指大温哥华,这儿的华人通常叫大温地区,大温里有二十一个城市,其中就包括温哥华市,其实这二十一个城市就相当于中国各个区的概念,几十万人口的地方愣管自己叫市,还有市长和一堆市议员,在咱国内,一个县的级别都不到。”

吃完这顿痛说自己的革命家史,外延到介绍温哥华历史地理政治人文的面条,老李仗义地买了单。

“李大哥,还是我来买单,应该我请您,我这一下飞机,就遇到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您,让我表表心意。”

“别价,兄弟,我老李请顿面条的钱还是有的,而且咱俩投缘,我这嘚吧嘚地和你唠了这么半天,你都不嫌烦。这顿我请,算是给你接风,咱哥俩来日方长。”

拗不过老李,廖智勋只能客随主便,表示感谢。出了餐厅上车,老李将廖智勋拉到了一处位于列治文市内的别墅前。别墅外观虽说并不宏伟,但却透着精致,院里的当季鲜花怒放着,草坪绿油油的,栅栏后的树墙也经过精心修剪,一看这房屋的绿化就是花了心思的。老李和房主打招呼,两个人看起来很熟。

“老严,小廖我接回来了。”“好的,好的,老李辛苦了!我这教学生画画刚下课,来,小廖,我帮你拿皮箱,带你去房间。”

老李跟老严一起,帮廖智勋把行李搬进了从别墅后门独立出入的出租房间。

“小廖,你就踏踏实实在老严这儿住着,老严是好人,没说的,这是我电话,需要用车你就给我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肯定比出租车便宜,我还给你打折。”

“谢谢李大哥,真是太感谢了。”

“甭跟我客气,你好好休息,咱哥儿俩以后有空再聊。”老李收了廖智勋五十元加币,和廖智勋、老严告别后开车走了。送走了老李,廖智勋和房主打招呼,看了看房间,干净整洁,便交了第一月的房租五百加币,还交了二百五十元加币作为押金。

房主姓严,是上海人,五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样貌和蔼可亲。“小廖,你叫我老严就行。”“我得叫您严叔叔。”廖智勋管老李叫大哥,管比老李大不了几岁的老严叫叔叔,这辈分真是乱了。但儒雅的老严和老李的气质的确不一样,让廖智勋恭恭敬敬地叫叔叔。

“刚坐完长途飞机,辛苦了!”老严说着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这样的温暖关心,让廖智勋很感动。

老严的别墅一层出租单位里有三间客房,一个大客房是带洗手间的套房,两个小客房的洗手间则在房间外面,需要公用,还有一个公用厨房,廖智勋住的是两个小间中的一间。

“这房子附近就有超市和餐厅,走路十分钟就到,买菜、购物很方便。”老严告诉廖智勋,“这房子特别好出租。多亏老李和我很熟,要不你一下飞机,还真很难租到这么好的房子。”

廖智勋也觉着自己很幸运,遇到了老李和老严这些同胞,让自己的出国第一步非常顺利。

廖智勋放好行李,锁上房间门,问老严附近是否有手机店,自己要去买一张本地的手机卡。

“附近的商场里就有,你刚来不熟悉情况,我陪你去。”“那怎么好意思?还得麻烦您!”“都是自己同胞,别客气。”老严热心地陪廖智勋走到了商场,果真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老严带着廖智勋,找到一家华人经营的电讯商店,买好了电话卡,签约了手机计划,老严还做了廖智勋计划的担保人。廖智勋谢过老严,说想逛一逛,老严告诉了廖智勋自己的手机号码,叮嘱廖智勋有事打电话,就先回家了。

廖智勋在商场里逛了起来,商场里面基本都是华人面孔,耳边混杂着广东话、普通话的交谈声。廖智勋真没找到身在异国的感觉,甚至有些怀疑,这里是国外吗?怎么看不到外国人的面孔?

“我是出了一个‘假的国’吧。”廖智勋自嘲道,但看着处处是同胞,心里觉得很踏实。

商场里的各类店铺上,都有中文招牌。中文书店、服装店、电器商店、**针织用品商店、中药参茸行、按摩椅店,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廖智勋走进了商场里的一个超市,看到各类中式食品、蔬菜、水果一应俱全,廖智勋甚至在货架上看到了东北出口来的酸菜,上海出口来的年糕,武汉出口来的鸭脖,自己家乡省份出口到这里的多种调料和火锅底料。

最令廖智勋啧啧称赞的是,他竟然还在熟食区发现了温哥华本地制作的、加工得干干净净的他最爱吃的猪大肠,还有看着十分诱人的麻辣凤爪。

“天,我真的出了一个‘假’的国。太好了,看来不用担心亏待我这中国胃了。”廖智勋很是开心,各买了一盒猪大肠和麻辣凤爪,准备当作晚餐。

温哥华的中国食品太丰富了,之前自己担心到国外吃不惯,看来完全是多余的。而且食物天南地北,中国进口来的,东南亚进口来的,南美进口来的,美国进口来的,墨西哥进口来的。

“简直太丰富了,比我在国内逛的超市,品种还丰富。”廖智勋开心地想着,他又买了点面包和水果,出了商场,沿着一条大道,廖智勋走回了老严的别墅。

廖智勋进入自己的小房间,把行李拆开,从皮箱里拿出一套崭新的**用品和枕头,在**铺好、放好,开始蒙头大睡。从家乡坐飞机到北京再转机飞温哥华,前后一共折腾了近二十个小时,现在终于平安抵达了,先好好睡上一觉吧。廖智勋是真的累了,飞机上的他太亢奋,怎么也睡不着,一路上看了好几部电影。现在头沾上枕头就睡着了,睡得特别沉。

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廖智勋看了一下手机,已经是温哥华时间晚上七点多了,但看见外面天色还大亮,他爬起来走到卧室外,看见宽敞的公用厨房里有一对男女在忙着做饭。

他走上去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廖智勋,英文名Raymond(雷蒙德),我今天刚到温哥华,以后请多关照。”

这对夫妻和老李、老严一样,非常友善,分别自我介绍叫李大勇和丁伊娜,都来自东北。

“欢迎来温哥华,之前听严叔说你今天到,以后咱们就是室友了。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尽管吱声,别客气。”一看块头就知道是东北大汉的李大勇说道。

“对,都是祖国同胞,有事吱声。”身材娇小的丁伊娜带着东北口音热情地说。“没吃饭呢吧?我们正做饭,做好一起吃吧。”

廖智勋也欣然同意,从冰箱里拎出了自己下午在商场买的猪大肠和麻辣凤爪,问李大勇和丁伊娜:“这是我下午在商场买的,你们喜欢吃吗?”

李大勇和丁伊娜一看乐了:“口味一致,口味一致。”李大勇憨笑着说道。三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边吃边聊天。李大勇和丁伊娜是东北一所知名大学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都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结婚,工作两年后以夫妻身份一起申请技术移民到了温哥华,又都很幸运地先后找到了计算机专业工作。俩人现在分别在两个电脑软件公司工作,李大勇主攻电脑游戏开发,丁伊娜主攻防火墙软件。刚来温哥华两年多,他们已经凭自己的能力付了首期后,贷款买了一套公寓的期房,还有一年房子竣工,两个人就能搬进去。

廖智勋听了他们的经历,羡慕不已,这就是他理想的技术移民之路和生活啊!

“哎呀,你俩就是我和我女朋友的蓝图、范本、榜样和奋斗目标了!”廖智勋由衷地感慨道。

“哪有,我们就是比较幸运。”李大勇憨憨地谦逊地说。

“运气是一方面,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算机会摆在面前,也未必抓得住,你们俩的实力,用你们东北话说,就是杠杠的!”廖智勋放下筷子,伸出两个大拇指点赞。

廖智勋希望自己和晓雅,有一天也像李大勇和丁伊娜两口子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打拼出理想的生活。廖智勋把自己和晓雅的情况向李大勇和丁伊娜介绍了一下。

“你们两个条件这么好,前途一定比我们更好。”丁伊娜真诚地说。

“和李哥、丁姐这么有缘,一下飞机就同居在一起,三生有幸!以后请多多指教!”廖智勋很是庆幸自己一下就交到这么好的一对朋友。

“没说的,都住在一起了,还有啥说滴,相互指教,相互指教。”丁伊娜大大咧咧地笑着说。

一餐饭愉快地吃完了,廖智勋觉得温哥华真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地方。

另一间小房间内住着一个中国留学生叫小夏,但廖智勋来的一周里,只见过一次小夏。原来小夏神龙见首不见尾、日夜颠倒地天天宅在房间里打游戏。小夏的父母辛苦送儿子来留学,哪曾想到儿子变成了上“游戏大学”。小夏不愿回复父母的微信,父母还以为儿子是在用功努力地学习呢。

只要没人阻拦他打游戏,小夏对廖智勋这个新来的和他共用一个洗手间的室友毫不关心和在意,他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将外界的一切都屏蔽。

在李大勇指点的公交网站的帮助下,廖智勋已经知道如何乘坐公交车和Skytrain(架空列车)出游了。一个周末,李大勇和丁伊娜夫妇友情开车一起陪同廖智勋游览。

他们到了高楼大厦林立的温哥华市中心,参观了2010年冬奥会用于新闻中心的温哥华新会展中心,在中心外面的广场上,看到当年的奥运火炬,屹立在广场中心,廖智勋兴奋地在火炬面前留影。

到了温哥华市中心,外国面孔多了起来,除了白人,还有印度裔、中东裔、菲律宾裔等多个族裔。

“温哥华就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据说再过二十年,大温哥华地区会有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是少数族裔,到时白人就该被称为少数族裔了。”李大勇介绍道。

廖智勋感叹造物主如此偏爱大温哥华这块宝地,这里有山、有海、有湖泊、有河流,步步美景,处处怡人。正值盛夏,却温度适宜,舒服清爽。怪不得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愿意来温哥华。

抬眼望去,到处是植物,草坪、绿树、红花,干净的街道,向北望去,能看到连绵的远山。据李大勇和丁伊娜介绍,山上分布着三个滑雪场,等冬天来的时候,他们可以带廖智勋去滑雪,三个世界级的滑雪场,开车都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当天晚上,廖智勋还和李大勇、丁伊娜一起到位于温哥华市内的英吉利海湾,观看了温哥华烟火节中国队的烟花表演。每年的烟火节,主办方都会邀请不同国家的烟花队前来参加,之后评出冠军队伍。

虽然表演晚上十点才开始,但人们都携家带口,带着沙滩椅、太阳伞、野餐装备,早早来到海滩上,占好有利地形,等着看晚上的烟花绚丽夺目地绽放。

盛夏的温哥华,阳光明媚,孩子们穿着泳衣,拿着挖沙子的小桶和小铲子,在海边挖着沙子,堆着城堡;大人们或在水里畅游嬉戏,或坐在沙滩椅上享受着碧海蓝天的美景,好不怡然自得、惬意舒适。

廖智勋向李大勇感叹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家庭生活呀,带着老婆孩子,在沙滩上无忧无虑、开心地玩耍。”

“是呀,温哥华的节奏就是这样慢悠悠、怡然自得的,特别适合家庭生活,这也是我的理想生活方式,兄弟,看来咱们‘英雄所见略同’,都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李大勇调侃着廖智勋。

“哎呀妈呀,这是我最爱听的话了,就喜欢你这个伟大的理想。”正在往野餐垫子上摆放吃喝用品的丁伊娜冲着自己的老公来了个飞吻。

三个人在沙滩上野餐完毕吃饱喝足后,坐在自带的沙滩椅上聊着天,晒着日光浴,和周围的人群融为一体,享受着悠闲的周末时光。

夜幕降临,中国队烟火表演在晚上十点如约开始。表演开始前,现场先分别奏起了加拿大国歌和中国国歌。中国国歌奏响的时候,廖智勋无比激动,在异国他乡,竟然听到了国歌,恐怕只有海外游子们能够体会当时的心情。廖智勋和周围的很多中国同胞一样,跟着节奏在唱着国歌。这对廖智勋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在温哥华的英吉利海湾,和至少三十万各个族裔的民众一起,聆听中国国歌和加拿大国歌,让他体验到了世界大同的感觉。

烟花表演正式开始,海面之上,夜空之下,烟花璀璨夺目地绽放着,红色、金色、紫色……五彩缤纷,花朵形状、瀑布形状、喷泉形状……仪态万方。海水里映出烟花的倒影,一切美轮美奂,让廖智勋仿佛置身仙境。

多次夺得冠军的中国烟花队的表演真不是盖的,太精彩了,廖智勋听到耳边传来阵阵欢呼喝彩声,加上音箱里传来的音乐伴奏声,配上夺目的烟花,廖智勋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形容,他将这美景录下来,发给晓雅看。此刻,他真希望晓雅就在自己的身边,他会将她拥入怀中,一起感受这壮丽的美。

“晓雅宝贝儿,温哥华太美了,我迫不及待地等你来,我要和你一起畅游,带你到海边,带你去爬山,带你欣赏这里的好山好水。真想你!”恋爱中的人,恨不得把看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分享给爱人。

倒完时差,廖智勋的开学日期也到了,他按照预定计划,到一间社区学院先学习语言,准备考过雅思后再在学院里申请读一个两年制好找工作的专业,毕业后争取找到工作,工作一年后就申请移民。廖智勋知道他想留在温哥华并不容易,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刻苦,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和晓雅两个人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