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王的急診室(醫生文)

序一 生老病死與活在當下

字體:16+-

認識小畢醫生有三十多年了,看著他從一位品學兼優的初中生,到考入台北市陽明大學[1]醫學係,接受完整的醫學學習及台北市榮民總住院醫生的嚴格訓練,再到宜蘭縣懸壺濟世十餘載;他也由一位“文武雙全”的“小魔王”,蛻變成一位看盡生老病死的“老魔王”。

在急診室二十多年晨昏顛倒的職業生涯中,他經曆了至親的離去,也挽救了無數生命,並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醫療小組的成員。不值班時,除了回饋母校及服務社會之外,他也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上山下鄉”做義診,足跡遍及海內外,並勤於筆耕,將所見所聞記錄在他的博客上。他發表在博客上的文章有超過四十萬人次的瀏覽量。欣逢“人”中之“龍”醫生第一本大作問世,我很高興也很榮幸為他寫序。

我嚐試用企業界的觀點,來簡單分析“老魔王”提出的一些故事與案例。書中提到讓“客戶滿意”,這使我想到醫療服務業與我們在高科技領域或各個產業強調的“客戶滿意”不謀而合,畢竟病人也算是醫生們的“衣食父母”,雖然普通大眾若非有事,是不願意跑醫院看病的。另外,提到防禦性醫療[2],其實,在法律規定或是企業經營上也有類似的自保措施。早期做生意有一諾千金或以握手代替定下合約,確定合作關係,但是當不理性的病人或病人家屬越來越多時,彼此耗費社會的資源與時間也就越來越多。

小畢醫生在急診室積累的工作經驗,包括接觸各式各樣的病人及家屬、“粉絲”或是暴力分子,確實是我們普通上班族無法想象的,這也使看慣了人生百態的醫生,在巨大的壓力下有時說話的語氣有點無情,我們應多加體諒。書中提到以嚴重性及緊急性來區分病人的病情,從第一至第五級,作為急救的級別,我想普通大眾能諒解並支持,就像在企業裏我們也要求主管或是基層同事以此兩個準則來做日常工作或是長遠規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