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務員

神戶の『中心』 ——三宮車站

字體:16+-

一方麵,我常為它在旅遊景點上遭遇的“不公”感到惋惜。雖然和京都、大阪同屬於京阪神地區,還頂著“神戶牛”的光環,但神戶的遊客數量遠遠不及另外兩個城市。即便是行程寬裕的遊人,也大多選擇當天往返,鮮少願意在此過夜停留,錯過了神戶的夜景外,也給神戶空留了名氣大過實質的無奈。

1868年是日本明治維新的開端,也是神戶開港的那一年。2017年為紀念開港150周年,神戶舉辦了一係列活動,處處可見紀念標識。

可另一方麵,我又不希望神戶變成京都、大阪那般熱鬧的城市。尤其是居住過之後,我更明白了這個海濱小城的宜居之處,斷不是一兩日走馬觀花能領略到的。正因為遊人不多,才保留了城市的閑適、舒暢,以及本色。難怪關西有句俗語,“讀書要在京都,工作要在大阪,居住要在神戶”。

這個日本最早開港的城市,留存著西式的浪漫風情,在北野阪和舊居留地隨處可見歐式建築;而早期華人移民的加入,又給神戶增添了濃鬱的中國元素(1),附近還有規模不小的“中華同文學校”。

而神戶的妙,就在於它不僅有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日本氣質,更有中西合璧、和風洋魂的融合風韻,這讓它在所有城市裏顯得獨一無二,難怪日本人自己都格外偏愛這裏。當我的日本朋友得知我即將在神戶工作時,發自內心地為我感到開心,“神戶可是個好地方呐!”

這個好地方並不大,使我得以在有限的居住時間裏挖掘了不少神戶的寶藏,用好腳力丈量了北邊的山,南邊的海,用好奇心推開了一間間有趣的店鋪,用好胃口品嚐了豐富的美味,也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打動我的瞬間。

在這個城市走得多了,不知不覺收集了不少私藏list,是那種經常去也去不夠,隔一段時間不去就會想念的地方。於是,每次有外地朋友來找我玩兒,我很樂意變身“當地導遊”,不吝分享我眼中神戶的美。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