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后记

字体:16+-

前几天,神户的朋友和我说,神户的三宫车站要翻新了。

三宫车站是神户的交通中心,也是神户人利用率最高的站台。所以,连我这个短暂停留的过客也对三宫附近格外熟悉。杂乱的商铺,匆匆的乘客,热闹的夜晚,是定格在我脑海的画面。但它很快将被一座名为Ekizo的新商场取代,我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划过一丝遗憾。

期待的是下次去神户有新的体验,遗憾的是我熟悉的神户开始变得陌生。疫情期间,我先后得知了许多让人难过的事:县厅附近不远处的东急手创馆(Tokyu Hands)歇业关闭了,那里是我经常在下班后流连的场所,买过很多生活用品;位于旧居留地的蓝带厨艺学校闭校了,那是我在神户时每周末都去上课的地方,法国烘焙老师和日本同学陪伴我拿到了蓝带的烘焙证书,是我在日本做公务员之外的收获,也是我回国后开展新工作的基础;我常去的面包房“サ·マーシュ”变成了店主一人经营的模式,且一周只营业四天……我知道,疫情期间一定还有更多细小的变化,在我离开神户的这几年间,缓慢而真实地发生着。

疫情仿佛让时间静止了,当我回想起在神户做公务员的时光,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可也许是那一年过得太丰富、太美好,我总以为那不过是昨日场景,一切都清晰可见。

我记得森先生带我从东京抵达办公室的第一天,浅田小姐很不好意思地和我吐槽,我们办公的县厅一号楼很老很旧,设备也落后,希望我不要介意;大型外事活动前,简陋的办公室里充溢着紧张的氛围,大家反复开会,确认分工,我每次都和小蓝、桥下还有其他交流员一起提早布置好会场,摆放兵库县的宣传册《美丽兵库》和印有兵库县吉祥物Habatan的徽章;和澳大利亚交流员Lui、韩国交流员闵桑、美国交流员Jack开心地去兵库县不同城市的中小学给孩子们分享各自国家文化,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办公室深入了解地方特色;而每周四晚上我都会提前准备一个面包,在七点半开始的“中文角”之前垫个肚子,以最好的状态和县厅里对中国感兴趣的公务员们交流中国的点点滴滴;海南省高中访问团来神户一周,我全程陪同老师们走访了多所初高中和职业学校,惊讶于国内学校规模之大和硬件之好的同时,也惊讶于日本学校的朴素环境和丰富的素质课程……

在这些回忆的另一面,我也清晰记得我在办公室的一年间,虽然上下班没有打卡,但也没有看到有人迟到;上班时间紧张严肃,午休一小时相对放松,偶尔的夜晚聚餐就是我见到每个人另一面的舞台,尤其是去了二次会的卡拉OK后,我不无错愕地发现大叔领导们竟然都会唱AKB48的歌曲;兵库县因为阪神大地震的振兴工作一直负债累累,所以华丽的外事活动背后是拮据的预算,我们没有县厅统一配备的文具,连招待客人的茶水也非常一般;每次做完交流活动,我们都祈祷着不要被留在学校里吃又冷又没味道的午餐,只想出门找一家美味的当地餐厅;中文角会借着每一次中国节日的名义聚餐,每次都是中餐,每次大家都要问我味道是否正宗,而我也只能勉强点头免得扫兴;走访教育一线后我才知道,呵护孩子们的同时,日本的老师们也承受着无声的职场压力……

同一件事的正反面,丰富了我这一年的公务员经历。不长也不短的时间,让我有宝贵的机会近距离接触日本政府部门、基础教育、地方文化,尤其是兵库县内的的方方面面。我不再像留学时那样单纯地看到表象,浅尝辄止于听到的话语、看到的画面、品尝过的味道,而是试图深一点、再深一点地去思考迎面而来的每一场相遇,无论是办公室里日日相见的同事,还是做活动时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无论是工作中经历的快乐和不悦,还是旅途中邂逅的惊喜和意外。

于是,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也记下了一段段新鲜的体验。

浅田小姐离开了县厅,Lui嫁到了法国,后来两个人一起回了澳大利亚,闵桑留在日本找到了其他工作,Jack带着他的日本新娘回了美国……在日本做公务员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的过去时,每个人都进入了新的生活阶段,但那段经历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至少对我影响很深。

回国后我在公开和私人场合,多次分享过自己的公务员经历,也不吝与大家探讨中日交流的细节。当对方好奇日本人是不是真的很冷漠时,我会肯定日本人的确有“表里不一”的一面,但也会提及我和健身房的吉田奶奶相识相交的故事;当对方好奇日本公务员是不是和国内公务员一样很受欢迎时,我会说自己的真实观察,公务员在日本也是稳定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但现在的年轻人并没有那么热衷于“考公”了;当对方质疑日本人是不是对中国不友好时,我会介绍“中文角学生”的故事,也会说起两位姐姐来广州找我旅游时的趣闻;当对方好奇我为何不留在日本生活,我笑说自己已经结婚了,而其实是此处和彼处的生活本质都差不多,而此处有让自己心安的人。

离开神户的日子里,我好像离那个地方很远,因为至今还没有回去过。原本计划2020年6月带一个深度的神户旅行团,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暂时搁浅。但神户的细节总是历历在目,我又时常觉得离那里很近。上下班的通勤路上,风景会随四季变换;上班的地铁停在“县厅前”那一站时,就自然地走出车厢门;海边的帆船酒店和神户塔总是那么好看;路过“森谷肉店”一定会买用神户牛做的可乐饼,也会在想吃包子的时候专程绕去神户“老祥记”……

去神户工作前,我最喜欢的日本城市是有着古都韵味的京都;工作结束后,我最喜欢的城市变成了神户。感情深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它也的确很好,好在无与伦比的宜居。离开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神户人的骄傲,也理解了关西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京都读书,在大阪赚钱,在神户居住。于是,多少次魂牵梦萦北野坂的悠闲早餐、旧居留地的午后咖啡、六甲山的夜景,也连带着怀念神户周边、宝冢歌剧团的表演、有马温泉的惬意,还有淡路岛的夏日风情。每每和朋友说起,我都如数家珍,仿若自己是神户当地人一般。

疫情早晚会过去,曾经自由移动的日子也一定会到来。等到那时,我想回神户看看老朋友,走走熟悉的老地方,看看新变化;也会重新带团向神户出发,带国内朋友深入小众景点,品尝最正宗的日本味道,感受我口头介绍过的神户的美好;更想带着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故地重游,告诉她/他我曾经在这里的经历,希望她/他也能对神户有一丝亲切感。

还好,还好我当时没有偷懒地用文字记录了每一天,才让四年前的时光跃然纸上,有迹可循,有情可依。更庆幸的是,这些文字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编辑看到,整理成书在国内出版。希望我能借此机会向更多国内读者介绍我眼中的兵库县和神户市,将那些在神户感受到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同时也希望这本介绍日本的书能成为我们无法前往日本时的一扇窗口,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也能看日本,看世界,耐心等待出发的那一天。

非常感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编辑凯特羊,为《我在日本做公务员》这本书付出了很多,中间经过多次沟通,才有了这本书的呈现;同时感谢在神户的朋友天羽,为书中需要的图片补拍了神户的场景,弥补了我无法亲自前往拍摄的遗憾。

感谢为本书做序的旅日作家唐辛子老师。无论是在神户期间,还是回国后,唐老师都在写作上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最后也要感谢我的先生,感谢他一路对我的关爱和支持,并在那一年间多次赴日,和我一起深入了日本很多地方,成为两人专属回忆的同时,日本也成了我们聊不完的话题。

时间流逝,但文字的力量不变。回看书中记录,我依然能轻易唤起彼时彼地的感受,还原出一幅幅画面。本书的成稿不失为一场奇妙的回忆之旅,也希望成为读者的好奇之旅。欢迎大家多多批判指正,探讨交流。

高璐璐

2021年5月7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