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一座城市,朋友圈或许是你精神世界的小小城池。
微信有段时间更新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把打开界面的地球和人换成了一堆娇艳的小花,另外一个版本是把小视频的功能突出了。
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张图,是关于微信的更新说明:新增朋友圈来访功能,告诉你“他来过”。新增朋友圈停留时长功能,告诉你“他来了多久”,后来证实是假的。
我把这张图转发到我的朋友圈,朋友们一片哀号:没意思没意思。
这个没意思是哪里没有意思呢?
再也不能明目张胆地鬼鬼祟祟了,多感伤!
朋友圈是一个巨大的秀场,你的朋友、亲人、同事们悉数在这个广场上面,演绎着各自的生活,宛如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读懂一个人的朋友圈,通常能把你积累了十八年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到极致,你看着每幅图,每段文字,可能都有它的言下之意。
如果增加了“谁来了”功能,首先遭殃的就是那些个暗恋党们。他们每天就靠着窥视对方的朋友圈续命呢,你说公开就给公开了,他们不要面子的啊!那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乐趣?暗恋党们,每当生活了无生趣,工作毫无尽头的时候,看一眼暗恋对象的朋友圈,那仿佛是雾霾天吸了一口来自东南亚的新鲜空气,周身都散着舒爽。
看着自己的小甜甜,小指勾勾,带着爱意地点了个小小的赞,希望能在屏幕的那头能收获微微的注意。虽然,大部分时候“然并卵”。增加了这个功能,对于“母胎Solo[4]”二十多年的你来说,那真的再也不会爱了。
工作数年,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的那一刻,我就习得一身本领,叫“朋友圈三分钟读人大法”。刚加了一人微信,第一时间打开了对方的朋友圈,瀑布流的界面刷几个页面,迅速地捕捉到一些信息,对方是什么牛鬼蛇神便能在这三分钟内一定程度上见分晓。
我一看全是转发的链接,连个点评都没有的,基本上是人云亦云,没有什么独立人格的人;要是天天转发什么成功学的,一定要敬而远之,使不得使不得,这位兄台,我这么不成功还不够格和你做朋友。这些人一般都很浮躁,天天想着一夜成名,你哪些地方可圈可点,这种好事就必须得砸你头上了。
还有一种天天让你帮着砍价,天天发砍价链接,让你给点赞打折领优惠券的也挺吓人的。万年不联系,一上来就跟我说,“亲,在吗?”我如果忙的时候没看到倒也还好,看到了我是回还是不回,好容易鼓起勇气回了一下,“亲,帮我朋友圈点个赞呗,帮我女儿投个票呗!”我天,心里想着不如不回呢!要是都是转发孩子的,没有其他的,基本上这类父母,生活应该也是蛮单调无趣的,没有自我。这种父母对孩子的依赖,超过孩子对他的依赖,等有一天孩子有了自己生活和社交圈,做父母的失落感会很强。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谁都首先是个独立的人。
还有一种从来不发朋友圈的,这种人吧,要不就是生活得太自得其乐了,有趣到即使独自在家里的卫生间,都能给自个儿开一演唱会,要不就是赚到想赚的钱,睡到想睡的人了,大赢家啊,自己在家玩就够了!要不然吧,就是最鬼鬼祟祟的那种人。要是你暗恋一个人,但对方从来不发朋友圈,多惨,你撩人都不知道从哪撩起。多少发一点朋友圈,还能来一波强行的尬聊,没互动谈什么恋爱,就算是弹棉花也得有个工具呢!第三种不发朋友圈的人,在朋友圈噤若寒蝉,却在微博蹦着最野的Disco。在朋友圈,三天只发一条,微笑着面对世界:我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儿,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哪!在微博,一个小时发三条,呐喊着:“活着就费劲了我全身的力气,好想去死一死啊!”还有一种不发朋友圈的人,可能就是:老了!
还有一部分人,在朋友圈发什么都得显得云淡风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Logo之间也。有心情的时候,回一个“壕”字,让他老人家开心一下,毕竟对方可能摆拍了五十多张,精挑细选了这张发出来,就是为了炫富炫得低调奢华。君子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成人之美。你捧一下,照着古话说的准没错。
还有天天在朋友圈露腰线、乳沟的女同学,**上半身带着些许下半身的男同学和朋友圈一直是同一姿势自拍照的同学,如果把这些照片打印成册,放在专门的平台上,说不定还能赚钱呢!每晚混迹酒吧,啤酒泡枸杞,走养生朋克路线的我也很佩服这些人啊,这些人精气神这么好呢?明儿不工作吗?家里有矿是怎么地?
还有一些“我很美也很有才华”系列,一般这类朋友女性比较多。她们附一些云淡风轻“我是美女”的照片,配一些令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岁月静好里透着一股“高富帅在哪里,你赶紧来发现我”的欲望。她们引用的文字没啥毛病,自拍照片单独看也好像凑合,但把照片拼一起,总一种矫情他妈给矫情开门,矫情到家了的劲儿。
还有那种万年顺手点赞狂魔,如果我遇到的话,就屏蔽或者删了,每天点赞是要打卡还是怎么着啊?还有只给老板和各路有钱人点赞的小朋友,嗯,现在拍马屁都改成静音比心模式了。人性从未变过,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如果一个女生之前还偶尔发一发朋友圈,突然消失了好一阵,很有可能就是怀孕生娃了,原来有发朋友圈的时间现在都在奶娃。
如果,一个女生每天在朋友圈秀恩爱,也不一定是为了虐单身狗,很可能她就是缺爱或者极度缺乏安全感。
我们能在朋友圈静默地观察一些好朋友的生活状态或者工作状态,对方或春风得意或不那么顺遂。发现朋友生活不顺,高自尊者,我插科打诨,约出来喝茶吃饭,顺便探讨一些解决思路。低自尊者,我会希望对方能以更开放的姿态,愿意和我沟通他遇到的问题。时间是个观察者,每个人的故事都镌刻在属于自己的时间线上,那就是他的人生。
我的朋友圈估计也挺不受人待见的,我一个五环外写作者,三环边投资人。自己写一公号,纯粹为了自娱自乐,没事就一天发个两三篇,跟吃饭一样,别人估计看着也挺烦的。还老发自己参加活动的照片。看着我的人,有些肯定觉得:“这嘛呢,谁都没你忙,看起来事儿事儿的。”
那些真正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朋友,不管是游历山河湖海,还是跨过人山人海。那是你在生活,鲜活生动。你发现了新的观点,经典的图书,有趣的角落,幽默的人儿,那都是你生活的情趣,你参加了活动,有了新的发现,人就是在这一点一点地累积之下,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包容。你总能从平凡的日子里,攫取到宝藏,这就是你生活的能力。你甚至还能激励一些人,你也会适时地露出你被生活弄得疲惫不堪的样子。或许一些也同样在低谷的人看到这样的你,会觉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给予我帮助的人,他们闪闪发光的灵魂,我都没有忘记。因为时间空间,各自的生活,忙碌的事情,见面也或许不知道从哪一行说起。故事太多,生活太琐碎,如果你的朋友圈有好好地在更新,我会悄悄地去看一看,你最近还好吗?那是我对过往悄悄地问候,你或许不知道,而我想记得。你依然存在我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偷窥,是好奇心使然,是坏词吗?那得看做这件事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我们从未真正拥抱过一座城市,朋友圈或许是你精神世界的小小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