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慈善指南

二、现代慈善

字体:16+-

现代慈善的特征是组织化、专业化、可持续,其中“组织化”是前提条件。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慈善组织。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慈善就是组织慈善”(3)。根据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发布的《全球慈善家族百杰报告(2016)》,在2015年以前累计捐赠额超过1亿美元的100个慈善家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据统计,在其榜单上的100个超高净值家族中,有93个设立了一个或多个以家族或个人命名的基金会、公益信托。通过这些公益财团,捐赠人持续支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智库等组织。同时,这些家族慈善组织也有能力和决心聘请专业水平高的执行团队,其战略规划、治理、信息公开、资助管理等具体业务项目普遍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组织化”面临制度性障碍。因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双重管理”制度,一般个人或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发起成立社会组织,即使大额捐赠人有现代慈善的战略眼光,也很难实现“组织化”。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牛根生,他信奉“财散人聚”,早在2002年底就有了捐赠股权的念头,但是当时没有现成的“捐股”路径可选。与专业律师进行多次往来磋商后,2005年初他携家人宣布捐赠家族资产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2004年6月1日《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允许民间出资设立非公募基金会,这一法律设置为我国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过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现路径。当年,翟美卿在民政部设立“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在民政部注册的001号非公募基金会。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大额捐赠者以企业、个人或家族等名义设立基金会,以组织化的方式来探索现代慈善之路。

非公募基金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慈善也迈入十亿元捐赠时代,2011年中国公益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捐赠百杰榜”,曹德旺以10.28亿元捐赠额成为2010年度首善。随后几年,每年的首善几乎都采用了股权、股票捐赠方式,何享健、鲁伟鼎等都创造了捐赠股票价值数十亿元成立慈善信托的纪录。这些大额捐赠事件呈现出“传统慈善”向组织化、专业化的“现代慈善”乃至更高形态进化的特征。

何享健设立和的慈善信托保障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先生发起,成立于2013年12月(登记注册时名为广东省何享健慈善基金会,2017年变更为现在名称)。原始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捐赠,后续资金来源于家族慈善捐赠,并设立和的慈善信托(计划)保障家族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的基金会由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担任主席,何享健的两个女儿何倩嫦、何倩兴均担任理事。和的基金会体现家族基金会吸纳家族成员参与、实现家族治理的重要特点。

基金会定位于资助型、支持性的慈善组织,基于家族低调务实、回馈桑梓的理念,开展养老、文化、青年创新等公益慈善项目资助,培育了良好的区域公益慈善生态。

和的慈善基金会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基金会、专项基金及社会服务机构等方式,秉持“低调务实、专业友好、富有远见”的工作理念,创立并持续支持韶关乡村振兴基金会、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顺德双创公益基金会、德耆慈善基金会、善耆家园、和泰安养中心、和园文化发展中心等机构在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创新创业、养老、文化艺术、医疗健康等领域专业发展,并在和的慈善体系平台上形成跨界合作与协同共振,推动建立了一个立体、可持续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

2018年起,和的慈善基金会重点在广东韶关及四川凉山地区开展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启动医疗健康、艺术基金等战略领域,继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2020年,非营利性医院和祐国际医院正式落地顺德,非营利性美术馆和美术馆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