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时间范畴:永世长存还是止于当止
很多基金会都没有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机构应该长久存在吗?即便是希望在家族中传承下去,那么大概的时间范畴呢?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基金会的战略决策。
20世纪初,安德鲁·卡内基与约翰·D.洛克菲勒这两位美国先驱为现代基金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他们也都创立了日后影响世界的家族基金会。安德鲁·卡内基一生向社会捐赠的财富高达3.3亿美元。1889年,卡内基通过《财富的福音》(32)这篇著名的文章,提出了全新的慈善思想和慈善捐赠方式,直接推动了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兴起。其中名言“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对后来的慈善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内基看重长远,认为必须突破只重视慈善事业和财产积累的传统基金会观念,应该大力资助有一定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发展前途的研究与发明创造。1911年,卡内基设立纽约卡内基公司,即后来的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其使命为“促进知识的进步与传播”,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在当时达到1.25亿美元。
安德鲁·卡内基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约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困惑于捐赠的有效性和巨额财富的负担,在其朋友弗雷德里克·盖茨建议下,捐赠建设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院(33)、教育总会等一系列机构,并于1913年正式注册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为这些慈善机构总共捐赠约5亿美元。时至今日,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承超过五代,其捐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和成就之卓越,被誉为“世界第一慈善家族”。(34)
如果从卡内基、洛克菲勒算起,美国的家族基金会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不仅是在美国,在欧洲或是其他地区,家族基金会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其创建时目标即希望“永世长存”。一个永续传承的基金会对于绝大部分捐赠者而言有着难以言喻的魔力。宾夕法尼亚州基金会的董事契约书如此表述:“一种高尚宏伟的热情燃起了理想之火,去创立一个世代相传的慈悲为怀的基金会,在不幸的世界上广施厚赠,直到永远、永远、永远。”(35)
在美国,这类长久存在的基金会被称为永久型基金会(Perpetual Foundation)。这类慈善基金会的捐赠人要求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必须永远遵守其为基金会所规定的宗旨与原则,必须做到使基金会的资本金保值、增值,所有的内部开销和对外的捐助只能出自基金会资本金的投资赢利或红利。这就保证了基金会资本金的稳定,从而就从原则和经济上保证了该基金会的长期存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凯洛格基金会等属于永久型慈善基金会。(36)
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一种基金会并不追求永世长存,而是在一定时间满足一定条件后就予以终止,这种基金会被称为终止型基金会(Liquidating Foundation)。人们通常用“捐赠用尽”(spend-down)或“日落”(sunset)来表述这类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绝大多数是一些资本金较少的小型慈善基金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其固有资本金就会使用殆尽,该基金会也就不复存在。有少数大基金会也会根据捐赠人的要求而终止。创建于1917年的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Julius Rosenwald Foundation),其创始人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Julius Rosenwald)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著名慈善家,在美国捐赠者中罗森沃尔德是早期最强烈反对设立永久性基金的人。他深信“那些继承我们的人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差,也一样充满人性、开明进步、有干劲、有能力。未来的需要应该放心地交给未来的一代来安排”。罗森沃尔德要求基金会的全部财产必须在其死后25年内用完,他强烈主张所有的公益事业“都应当在慈善家的生命终结时结束,最多在他去世后延续一代人的时间”,其热诚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影响了一些捐赠者。(37)
家族基金会应该选择永世长存还是止于当止,这关乎个人信仰、价值选择、社会观念与文化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发展阶段、家庭价值精神、外部政治因素等综合作用下,捐赠人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2020家族慈善的全球趋势和战略时间维度》报告中调研指出,2000年以后成立的基金会有三分之二选择了非永续型基金会。这一趋势表明了新一代慈善家越来越倾向于“确保今天的社会问题在当世得到解决”。
比尔?盖茨已经多次公开表示,在他和梅琳达去世20年后,他们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将会关闭。这一案例,可以视为大捐赠者们对罗森沃尔德思想的新回应。总体而言,“在慈善事业中,存在对永久性问题的一些争论,但最终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捐赠者的正确方法。为长期或为当前而创造基础的决定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选择,它应以捐赠者及其家属制定的慈善目标为指导。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些慈善目的需要紧急关注,而其他的则会影响好几代人。这两种问题都应有慈善资源来应对”(38)。
中国的慈善捐赠活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捐赠者从事慈善、创建家族基金会,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动机包括:创建和谐社会的愿望、通向个人幸福的途径、宗教及世俗价值观的体现、感恩及回馈社会的表现、人类的义务、家庭价值观。其外部影响包括:国家愿望和中国的“软实力”、全球慈善活动的影响、政府影响、个人愿望的作用。(39)家族基金会是家族精神和慈善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有利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因此也成为家族传承最好的工具之一。从精神与价值传承这一角度而言,选择一个长期存续的家族基金会,其意义明显要比用尽捐赠、中道而绝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