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站在听众的立场说话更易获得认同

字体:16+-

可能所有演讲者都希望自己在说话时候获得听众的认可和参与,但任何人都不会支持那些与自己站在对立立场上的人,因此,在TED演讲技巧中,就有重要的一点:光有热情还不够,一定要站在听众的立场说话。

关于这一点,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的演说家,也包括TED大会上参与演说的人,他们大都是富有活力和精神抖擞的人,他们更善于从听众的角度说话,让听众内心的情绪迸发出来。因为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能感同身受,人们是愿意接纳对方的。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二战”期间,她发表过一个对中国人民的广播演讲,这篇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她在演讲中这样说道:“我今天说话不完全站在一个美国人的立场,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一生的大半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我3个月大时就被父母带到中国去了,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又是先说的中国话。我小时跟着父母,并没有住过什么通商大埠。数十年间,我们到的地方是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山东各省的小城市、小村庄,清浦、镇江、丹阳、岳州、蚌埠、徐州、南州……这些地方,是我最熟识的。可是我最爱的,是中国的农田乡村。我长大了,又在南京住了17年。我曾亲眼看见南京在几年之内,由一个古旧的城市变成一个新式的都市。但是无论我住在什么地方,我与中国人相处,都亲如同胞。因为小的时候,我的游伴是中国孩子;成人以后,来往的又是中国的朋友们。现在我人虽已归故国,心中却没有忘掉旧日的朋友。所以今天我要从这两种身份说话。我既在中国长大成人,又在美国住了多年,受了双方的教育,有了双方的经验,我觉得我是属于两个国家的。”

在这篇演讲中,假如赛珍珠站在一个美国公民的立场上,哪怕所讲内容再精彩,恐怕也不会打动中国人的心。毕竟,人们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是十分陌生的。按照惯例来说,赛珍珠应该在演讲之中讲些“亲爱的中国朋友们”之类的话,不过那样只会让人觉得那只是一种虚伪的客套,根本不可能激起中国人民对她的认同。但是,赛珍珠却在演讲之中一再提起中国人所熟悉的城市名字,多次强调对中国的特殊感情,强调和中国人的亲密关系,这样在中国人的眼中,赛珍珠就不再是一个所谓的外国友人,而变成了一个和自己一起经历风雨的同路人,亲切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可以说,在演讲场合,一个人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信口开河。然而,演讲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往往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找话语倾泻之后的快感,追求“一吐为快”,却不考虑听众的立场、观念、和性格感受,从而引起听众的逆反情绪。

可见,无论你的演讲目的是什么,无论这个人讲话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的话,往往会让听众难以接受。站在听众的立场上说话,就需要我们做到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而让我们看到对方的处境、想法等。这样,我们能对事物产生深度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帮助我们把说服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

演讲中,我们应当把自己和听众所处的位置关系交换一下,站在听众的立场上,以听众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说话。这样,多为听众考虑,听众会觉得你在为他着想,自然就会臣服于你们的真情实意。

为此,你需要做到:

1.话语中注满真诚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要想自己的话语能够打动听众,就需要在话语里注满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花言巧语或者虚情假意地表达,反而令听众厌恶。

2.讲话要有耐心

耐心地演讲,不仅有利于听众听懂你的意见,更能让你慢条斯理地理清思绪。生活中,不少人因为没有花时间系统地质疑自己的先入之见而身陷糟糕的演说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急切的心态称为“确认陷阱”——他们没有去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同时又忽视了那些能证明相反意见的证据。

3.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

人都是有感情的,说话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最完美的沟通。我们在演讲中要注意听众的反应,学会从听众的反应中修正自己的话语,尽可能把话说到听众心里。把话说到听众心里,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4.站在听众的立场说话

如果你在说话时总是想着自己,光顾着自己,这样说出来的话是不会有感情的。因此,我们应该让自己站在听众的立场说话,这样说出的话才有感情,才能打动听众。

5.演讲中多与听众沟通

向听众询问意见,能带动听众认真倾听你的演讲,尤其是当听众默不作声或不愿意参与互动的时候,可用询问行为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并且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

总之,演讲中的说话绝不是嘴唇上下碰撞的简单动作,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说话之前,我们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了解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该怎样说话才是站在听众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