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发表演说,就是为了让听众接纳我们的意见并采取行动,然而,只有能打动听众共鸣的演讲,才是成功的演讲,这一点,也是演讲者最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又该如何打动听众呢?
关于这一点,TED演说者们深有感触,他们给出一条建议:高明的演讲绝不是滔滔不绝地说,也不是演独角戏,实际上,只有听众参与的演讲才是成功的。因此,我们要像与朋友交谈一样演讲。在TED演讲者看来,演说应该是分享和交流会,而不必非要遵循严格的演讲过程,在演讲过程中,如果你过于严谨和局促,如果你的声音、手势和肢体语言与你的话语不协调,观众就会怀疑你传递的信息的可靠性。正如你有一辆法拉利跑车(一个美妙的故事),却不知道怎么开(表达)一样。
更善于从听众的角度说话,把听众内心的情绪迸发出来。因为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能感同身受,人们是愿意接纳对方的。因此,作为演讲者,如果你想你的话能发生效力,且非要将你的话一吐为快时,你在演讲的时候就不应该单是报告一些事实,还该把你的听众当成你的朋友,并亲切地与他们交谈,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听众。
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是一位口才出色且善于以情动人的人。
有一次,他仆人的太太问他:“鹌鹑长什么样子?”仆人太太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她从没有见过鹌鹑,于是,罗斯福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罗斯福突然亲自打电话回家,然后告诉仆人太太说:“在你窗口外面恰巧有一只鹌鹑,你现在顺着窗户看出去,它应该就在那。”
实际上,罗斯福总统之所以能成为美国伟大的领导人之一,就在于他在运用语言时善于以情动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他在作报告或者讲话的时候,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亲切入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赢得人们的喜爱。
的确,演讲其实就是与听众的一次沟通,期间,如果一个人丝毫不顾及听众的感受,只是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侃侃而言,那么,自然很难流露出自己的热情和**,也就无法打动对方。反之,如果他能把听众当朋友一样亲切又自然地沟通,那么此时开口,必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该怎样说才能打动听众呢?
1.全身心投入演讲中
演讲需要你投入高度的热忱,当一个人只被自己的感觉影响时,他的热情就会被点燃,他的行为、语言都会出于自然,一切也就都顺其自然了。
事实上,任何表达技巧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全身心投入演讲之中的前提之上的。
2.多说亲切的话
如果你说的话净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或者满脑子“阳春白雪”的思想在作怪,经常说一些文绉绉的话,就会让听众觉得你过于喜欢伪装,从而在内心里就疏远了你。
比如,在和听众寒暄的时候,说一些“路上没有堵车吧”“最近还好吧”之类的话,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把他当成了朋友,对你产生亲近感。
3.多提及听众的名字
卡耐基曾参加一次演讲,那次他坐在主讲人的旁边,在开始演说前,他发现一点,他看到主讲人四处走动去打听那些陌生的人,卡耐基感到很奇怪。在后来的演说中,卡耐基才明白——主讲人是为了把刚才打听到的名字运用到演讲中,卡耐基更注意了一下台下听众的表情,那些被提及名字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快乐。当然,这个简单的技巧也为他赢得了听众温暖的友情了。
4.让你的声音展现生命力
不得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都失去了年幼时的纯真和自然,与人说话、沟通也都陷入模式化之中,变得没有生气,但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好的演说者,你就不能拒绝吸收新的词汇,或者吸收新的表达形式。
5.以“情”动人
(1)坦露心声,真情动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在演讲中,如果演讲者的话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听众的情感之弦就更加容易被拨动,演讲者和听众的共鸣就会更强烈,听众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演讲者所表达的观点。
(2)适时评述,**动人
**,是情感的瞬时爆发,是最能够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适时地对演讲材料进行充满**的评述,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感情,是让观点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的又一妙招。
(3)铺陈渲染,豪情动人
在演讲中,利用铺陈渲染方法为演讲的主题“蓄势”,可以激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把演讲推向**。尤其在表达理想、志向和成长感悟时,运用铺陈渲染更能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磅礴的表达效果,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气势恢弘、壮志豪情的美感和震撼,更容易以豪迈的情感和气势征服听众。
的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情”,情感在演讲中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演讲者和听众的心。以“情”动人心,就必须要求演说者能做到亲切自然地演讲,这样的演讲才更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