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展现现实例证,让你的话更有说服力

字体:16+-

相信任何一个有过演讲经历的人都明白,有时候,向听众传达一些观点,如果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明,用口号来呼吁,不但困难,而且会让听众感觉枯燥无味。而如果通过举一些事例来引证,则既能有效地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让听众信服,又能让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听众感兴趣。

研习过TED演讲的人们可能都发现,曾在TED大会上发表演讲的人都口才非凡,且善于修饰自己的演说语言,并且,他们通常博学多才,在演说时绝不说空话和大道理,而是经常引经据典,营造好的演讲氛围,让听众产生信任感。

的确,我们不要指望所谓的大道理会起到感染他人的作用。想要提升你的语言的可信度,就要学习运用现实例证,否则,讲了也是白讲。

有人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志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肯定那些应该肯定的事物,坚决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事物。我们不能只知道肯定应该肯定的事物,而不知道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事物;也不能只知道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事物,而不知道肯定那些应该肯定的事物,更不能够肯定了应该否定的事物,而否定了应该肯定的事物。我的话讲完了。”

这个讲话,等于没讲,毫无意义可言。的确,现实工作中,一些人总是说空话、说套话,甚至说假话,于是说者滔滔,费尽口舌;听者恹恹,苦不堪言。

在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述问题。这样可以为你的观点增加点分量,并且能够表明你的陈述是比较客观的。如果缺乏事实的依据,你的故事再感人,也没有信用度可言。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引用过多事实,避免听众厌烦。

的确,演讲必须具有可靠性,这样才能有说服力。一段话,即使讲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趣,但如果有一处被怀疑,讲话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而为了让讲出的话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借助事例来引证。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一个叫约翰·爱伦的普通人和一个南北战争中的著名英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在竞选演讲即将结束时,还说了几句很带感情色彩的话:

“诸位同胞们,记得17年前(南北战争时)的今天,我曾带兵在一座山上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风餐露宿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话应该说是很精彩的,许多听众都认为爱伦定输无疑了。然而,爱伦不慌不忙,说了几句很轻松的话,便扳回了败局。他是这样说的:

“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了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寒风冷露的滋味,来保护他。”

这话比陶克说得更高明了。因为听众中许多人是南北战争时的普通士兵,所以,爱伦的话更容易激起这些人的共鸣。于是,爱伦击败了陶克,胜利地跨进了国会大厅。

为什么爱伦的话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为什么爱伦能击败陶克?因为爱伦拥有着和这些听众同样的经历,因此,当他将这些事实拿出来与听众共同分享的时候,就显得更有信服力,更容易打动听众。

在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述问题。这样可以为你的观点增加分量,并且能够表明你的陈述是比较客观的。如果缺乏事实的依据,你的故事再感人,也没有信用度可言。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引用过多事实,避免听众厌烦。

那么,我们在演讲时,该如何摆事实,以获得听众的信服呢?

1.调查事实,收集材料

真实性要求材料必须来自生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材料的准确性则要求讲话者自己对材料是有把握的,不能用模糊的词语,让人不敢确定。

我们讲话要有深度,除了深刻的见解,还要有充分的理由,讲道理与摆事实缺一不可。充分的事实捏造不出、假设不出,因此,这就要求这事实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上,建立在平时的丰富积累上,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想问题、讲话就容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讲话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才不至于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2.语言流畅、严谨有致

我们讲话时,要有气势,这并不是指要声音大、语速快、滔滔不绝如河水汹涌,也不是指非要盛气凌人,以压倒对方为目的地抢话。讲话的气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语言流畅,我们在讲话过程中,要把所要表达的问题以一种非常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在于严谨有致,前后内容丝丝入扣,不要有太多的破绽,不要出现前后的矛盾。

一个讲话既流畅又严谨的人说出来的话,即使语速不快,声调不高,也能形成一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美好感觉,从而形成气势。要做到讲话的流畅与严谨,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需要讲话者有良好的知识素养,能够比较快速地寻找到话语材料;其次,需要讲话者在讲话之前能对即将要讲的内容有精心的准备;最后,还需要讲话者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及时填补讲话的漏洞。

另外,演讲时,我们引用事例要避免一个误区:事例所体现的观点与演讲主题不相关或矛盾。这样的事例,不但不能论证观点,反而会让演讲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总之,真正有说服力的演说是不允许存在漏洞的,演讲者要从根本上说服听众,就要学会引用事例,这样,讲出来的话才会具有权威性,才能使听者不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