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视线变化是了解听众心理突破口之一

字体:16+-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视觉动物,眼睛是人获取信息90%的来源,同时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除了语言、表情、动作以外,从人的视线中也能获得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从中分析对方的心理。

曾经有个叫詹姆士的建筑家,他发现了一种可以防止偷盗行为的方法,并且,他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工作中:他画了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

不出所料,在那段时间,城市的盗窃案少了很多,当警务人员问其原理时,他说:“我画的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毕竟做贼心虚啊,他们看到眼睛,必然会极力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这就是眼神的力量,那些小偷看见的虽然是假的眼睛,可是有种心虚的感觉,因此,都想极力避开该视线,所以要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视线入手最好不过。

可见,从心理学角度看,透过人的视线,我们能窥探出人的内心活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因此,演讲中,如果能通过视线了解听众的心态,那么,对于我们的演讲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加举世闻名的TED大会的演说者们都有这样一项技能:通过观察在座听众的视线变化来洞察他们的心理,进而调整自己的演说方向和技巧,做到始终把控现场的氛围。

有“绅士小偷”之称的魔术师阿波罗·罗宾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观众随身携带的物品偷出来。他曾当着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面从特勤人员身上偷到东西。而这名20年资深“扒手”曾现身TED,现场演示如何一点点偷走你的注意力!他在TED大会上连续演讲8分钟,全程未离开观众视线,最后在全场1350人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换掉了自己西服里面的衬衫。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成功吸引住了听众的注意力,让魔术就发生在了观众的眼皮底下,而阿波罗·罗宾斯所做的就是“错误引导”——引导观众的视线,这是魔术成功的根基。

同样,在演讲中,我们也要有掌控听众情绪和注意力的能力,而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就是观察大部分听众的视线变化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此来调整我们说话的方向。

下面是演讲大师和心理学家对此作出的几点分析:

1.目光突然变得斜视,表明藐视、拒绝或者提起兴趣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商业谈判中,彼此对立的双方会有这种眼神。

还有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一旦人们对某个人或事产生兴趣时,视线也会产生这样的变换。演讲中,如果大部分听众对你产生这样的视线变化,那么,你就要引起注意,你的话是否引起了某些观众的反感,或者是某些观点正合某些观众的心意。

2.视线突然转向远方,表明观众对你的谈话不关心或正在考虑别的事情

如果观众有这样的反应,那么,他很有可能在心里盘算你的话,以确定是否是正确的。或者对你的观点嗤之以鼻,表示否认。总之,遇到这样的情况,你都应该继续论证你的观点,给出充分的证据,以重新获得观众的信任。

3.对方做没有表情的眼神,表示心中有所不平或不满

可能你会认为,没有表情的眼神应该是内心没有波动的情况下才有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的思维产生变化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闭起眼睛,有的则呆滞地望着远方,还有的则会做出毫无表情的眼神,一旦思维整理妥当或产生新的构思时,眼睛则显得很有神,或出现有规律的眨眼现象。这也是接着将要说话的信号。所以,演讲中,听众面无表情不是好现象。

4.听众眼神发亮略带阴险时,表示他对你不相信,处于戒备中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那些打扮太过妖艳或奢侈的女性,走在大街上,也很容易招致这种眼神。

与听众初次接触,他们如果带着这样的眼神,而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的话,很有可能是他曾经听到过一些关于你的负面消息,当然,这一消息很有可能是不实的,你要做的就是尽快澄清误会。

总之,在演讲中,与听众的视线交流是沟通的前奏。一个人的视线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观点来了解。其一,听众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关键;其二,听众的视线是如何活动的;其三,视线的方向如何,也就是观察听众是否以正眼瞧着自己,或以斜眼瞪着自己;其四,视线的位置如何,究竟是由上往下看,还是由下往上看;其五,视线的集中程度。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