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善用肢体语言,拉近我们与听众的距离

字体:16+-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以为交际的技巧在口头语言上,而实际上,这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事实并不是如此。人们使用最频繁的是非语言的交谈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肢体语言”,它通常是在说话之前就已经表达出了我们的感觉和态度,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接受度。脱稿演讲中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肢体动作的利用。善用肢体语言,能拉近我们与听众的距离。

体态语,顾名思义,就是借用身体表达出来的语言,也被称为身体语言、肢体语言、无声语言。体态语包括动和静两种。动态语包括手、脚、头的等所做出的姿势,站姿、坐姿、服饰等就属于静态语了。体态语在演讲中的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也极高。在脱稿讲话中,我们一登台亮相,还未开口便已经用体态语,给听众留下第一印象。鉴于此,你若能在脱稿讲话中恰当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辅助口语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英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你说话内容的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表达方式。”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由此可见,体态语言有多么重要。像演讲这样短而集中的情感表达,怎么可能少得了体态、姿势、表情等体态语言的参与呢?

TED演讲大师们总结出三点运用肢体语言的方法:第一,双手自然下垂;第二,手势一定要有,但不能过度;第三,表情配合内容,眼神与观众交流。没有固定的肢体语言,只要你能找到一种感觉舒适自信的舞台模式就可以。

因此,如果你想让你的演说更精彩,就不要忽视肢体语言的力量,在演讲的时候不应该单是报告一些事实,还该把自己的肢体语言注入到你的演讲中,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打动听众。

事实上,所谓“演讲”,顾名思义,不仅要“讲”,还要“演”。我们也都明白一点,在台上讲话与在台下讲话不是一回事,站着讲与坐着讲,感觉又不一样。站在台上,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听众产生重要影响。可能一些人会认为,只要尽力控制住自己,在台上不哭不笑,不走不动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其实不然,这样你就成了一具会说话的木偶,这样的演讲,只能让听众觉得可笑。

在演讲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些肢体动作:

1.偶尔张开你的双臂

这是一个热情的动作。可以想象,当你遇到某人的时候,如果他交叉双臂站着或坐着,说明他很冷漠,一点也不高兴。因此,当你交叉双臂站着或坐着时,你给他人的感觉是:你不愿意交谈,你有防备心,你将自己封闭起来。手捂着嘴(或手捂着嘴笑)或支着下巴的动作表明你正在思考。反过来,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可能也不会打扰一个正在深思的人吧。另外,如果你双臂交叉,那么,你自身也会显得局促不安,从而让他人也不愿意靠近你,因为在与你交谈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不自在。

所以,脱稿讲话中,如果你想向听众表达出你的热情,就张开你的双臂,即便看起来有点夸张,也比交叉抱着双臂要好得多。

2.带着笑脸演讲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便发挥了微笑的作用。演讲开始之前,里根总是先微笑示人,让人倍感亲切,给大家留下一个极好的印象,演讲过程中也处处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平易和善,而非高高在上。这样的总统作风自然受人欢迎。拉近与他人距离,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以微笑示人。

3.讲话时身体微向前倾

当你站在演讲台上讲话的时候,身体微微前倾,这表明你热衷于你所演讲的话题,也是对听众的尊重。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们在演讲台上该怎样站,怎么看,甚至细化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重要的问题。懂得恰当地运用体态语,熟悉一些表演艺术,是使演讲者能在台上轻松自然地演讲的必要前提。

总而言之,体态语是脱稿讲话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你传情达意,使你站在台上不至于太呆板,还能塑造你的形象,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