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技巧:高效表达心理学

演讲不是争论,不要总是试图赢了听众

字体:16+-

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几乎都会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然后我们会就此讨论,我们常常需要在办公室、社交场合、家中赢得人心,进而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思想。那么,你是否与对方争论了呢?

拿破仑的管家曾写过一本书——《拿破仑私生活的回忆》,这位管家常与约瑟芬打台球,他在这本书的第一卷第71页中说:“虽然我认为自己的台球技艺不错,但是还是努力让她赢我,因为这样会让她十分开心。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道理,我们在与我们的丈夫、妻子、情人或者顾客交往时,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胜过我们。”

释迦牟尼曾说:“恨不止恨,爱不止恨。”而误会却是永远不能以争辩来结束,而需要用手段、外交、和解来看对方观点,以此使对方产生同情的欲望。

同样,演讲中,我们也不要总是试图赢听众,要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听众接受我们,即便我们争论赢了,也未必会让听众心服口服。

曾有人对TED演讲之所以成功在语言表达上进行了总结,发现任何一场引爆全场的TED演讲都具备四要素:语气热情谦逊;最好不要使用口头禅;发挥停顿的力量;改变语速、音量和音调,打造有变化的声音。

在这四要素中,语言谦逊是首位,要知道,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表达谦逊、尊重听众是任何一场演说成功的前提。诺曼·文生·皮尔博士在论及专业喜剧家时这样说:“人类的个性需要爱,也需要尊敬,在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内在的价值感,他们渴望被尊重和重视,一旦伤害这种感情,你就永远失去了那个人。因此,当你爱一个人时,就要尊敬他,你也就能成就他,而且,他也会同样地爱你、尊敬你。”被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同样,我们面对媒体,也要心怀尊敬,切莫出言不逊。另外,媒体最大的职能就是报道事实,如果你对媒体不敬,也会被报道出来,很明显,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损害我们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诺曼·文生·皮尔博士曾经谈到自己的一次经历:

“一次我和一位艺人一起上一个节目,当时我们并不熟悉,只是知道他,在那次会面之后,我从其他的杂志上了解到他有困难,我想大概没有人比我更知道其中的原因。”

“我很安静地坐在他旁边,就快该我讲话了。‘你好像不紧张嘛!’他问我。”

“‘啊,不是的,当然会有一点紧张,当我站在听众面前的时候,自然会有点紧张,因为我尊敬他们,正是这样的责任感让我产生了紧张感,那么,难道你不紧张吗?’”

“‘怎么会?为什么要紧张?那些观众就像上了瘾的鸦片鬼,他们一定会照单全收的。’他当时这样回答我。”

“‘怎么能这么说,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是至高无上的评委,我们要对他们怀着敬畏之心。’我说。”

在得到了此人近况不好的消息时,皮尔博士就了解到,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将自己置于与观众敌对的位置,而不是用谦虚之心赢得人心。

可见,公众面前,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力求做到自信却不自傲,这样说话才有底气,讲话才有分寸、有分量,媒体和公众才能信服,才能推动实际工作,解决遇到的难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骄傲是人类人性中一个最基本且容易被引燃的天性,所以,聪明的演讲者是不会和人们的骄傲去对抗的,而是让它为自己所用。那么具体来说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的听众看,这能让他感觉到,我们所给出的意见事实上是与他曾经信奉的事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只有这样,对方接受起来才更容易,而不是拒我们于千里之外,才能避免在对方的脑海中产生相反的理念,从而对抗我们的演讲。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缺少这种能力,他们不懂或者没有意识到该一起与对方进入他们原来已建立成的信仰的城堡里。一些人错误地以为,要先攻占城堡,就要对其进行炮轰,将其夷为平地,但是最终的结果呢?在炮轰之前,对方已经产生了敌意,做好了防御工作,甚至先下手为强,那么,最终只是一场头破血流的恶斗。在双方争斗之后,却发现谁也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他们也没有改变对方的想法。

事实上,在目的是说服他人的演讲中,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想把自己的观点灌输到听众的耳朵里和心里,那么,很容易滋生相反或者对立的观念。长于此道的人,说起话来魅力无穷,总是能在有形或者无形中影响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