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任何人都明白,一个人要想在公共场合做好演讲,就要自信满满,而恐惧是良好表达的天敌,一个人在“不敢说”的前提下是“说不好”的,唯有卸下恐惧的包袱,在语言中注入自信的力量,你才能成为一个敢于表达的人。
曾经在美国有一个调查,人类的14种恐惧中,排在第一位的恐惧是什么?是当众说话!在一群人面前说话真的有这么恐怖吗?可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时代,你活泼开朗,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只要老师让你上讲台朗诵课文,你就面红耳赤,甚至结结巴巴。爱默生曾经也说:“恐惧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能击败人类。”即便那些演讲大师,也会紧张,只是在逐渐的努力中,他们克服了恐惧。
TED演讲大师给出建议:对于那些初次登台的演讲者或内心紧张的演讲者,要想放松自己,在开始演讲前,最重要就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为此,你可以在演讲前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陈小姐是一名培训讲师,她的工作就是经常在全国各大企业对人才进行培训,自然免不了要经常在众人面前说话。对于自己的工作虽然已经十分熟悉,对于那些演说词,可以说,陈小姐甚至已经能背下来了,但是每次演讲前,她还是莫名地紧张。这几年,陈小姐逐渐摸索出了能帮助自己减轻紧张感的方法:平时没事的时候,她会在网上搜集一些小笑话,然后存在自己的手机里,到演讲前,她就拿出来看,那些小笑话能让陈小姐开怀大笑,她心里所有的不安也就烟消云散了。
和故事中的陈小姐相同,即便那些演讲大师,在演讲前也会紧张,只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调节方法,陈小姐使用的就是幽默放松法,的确,演讲中,要想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要学会自我放松,放松了才能自如。那怎样才能放松呢?这里,经验丰富者为我们分享了几个有用的方法:
当然,要做到自我暗示,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自信心。如果你是个自信心不足的人,你可以掌握以下几个自我练习的方法:
1.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2.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在开会发言时,要注意提高您的音量,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科学的对比实验的解释是,大声说话能解除压抑,提高自信,调动全部潜能,包括那些受到压抑的潜能,同时也能使您的胆量在大声说话中得到扩张,那么您的发言也就挥洒自如了。
3.学会微笑
我们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4.公共场合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5.找到放松自己的小窍门
有的人当众讲话,觉得十分痛苦;自我介绍时,会十分紧张。他不敢去接触别人;如果别人稍稍接近他,他就立即躲避起来。像这种人,如何才能克服他的扭捏呢?可以用假按摩、真放松的方法:大家先围成一圈,然后每个人闭起眼睛,把双手放在前面一人的肩上,慢慢地替他按摩,由肩移至腋下,然后再一次由肩按摩起,直到你想象自己的腋下被人搔得想笑,这样因为想笑而放松了自己,你自然就不会再害羞了。
6.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我
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我,你不应该人云亦云,不应该盲目跟风,更不应该唯唯诺诺,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会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当然,当你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后,在演讲时,如果你还有紧张感,你可以这样进行语言暗示:“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我一定可以超常发挥”等肯定自己的短句。
一个自信的人常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必能尊重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尊重他人的价值。要做到演讲时减少紧张感,需要在平时的生活里就培养自信心,比如在平时休息之余多和自己交谈,不断地强化一种必胜的信心与信念。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