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破金汤

三十一

字体:16+-

护城河定义为围绕城墙的河,古为军用,多由人工开凿。现指环绕整座城垣、皇宫、寺院等重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这样的以人工为主、天然为辅的护城河在中国和世界都比较常见,最典型的城市有南京、西安、襄阳等。

天下的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襄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一百八十米,最宽处达二百五十余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

而北京皇宫护城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护城河。它环绕紫禁城一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五十二米,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

天津市周围也有一条护城河,但它的历史不长,其规模比其他城市的护城河要小得多,不过也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这条护城河现为国民党天津城防工事之一,是在侵华日军原来修筑的工事基础上由天津市国民党政府修建的。

这个巨大工程共花费三百二十五亿法币,动用土方一百多万立方米。其中包括构筑一条城墙外围防线,并环绕外围防线挖了一条全长四十二公里、宽十米、深三米的护城河。

在护城河外五华里内还建了无人区,区内埋设电网、地雷、鹿砦。每隔二十至三十米建一座碉堡,护城河内外连同市中心有一千多座碉堡。市区内街垒层层,直达核心区域,构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这天下午,天气不是太好,厚厚的云层像一个棉花套罩住了天空,使白天的光线显得很暗。人们在阴暗的日子里生活,心情也格外阴暗。

在日益危机的形势下,一个车队急急火火地开到护城河边,陈长捷带着阴郁的心情去前沿阵地视察。

陈长捷下车后,阵地上的一个连长像背书似的报告了守备情况。陈长捷听得心不在焉,含含糊糊地说了声“好,就这么干”,然后便一头钻进岸边的地堡。

进入黑乎乎的地堡,眼睛很不适应,陈长捷的脚在摸索中踢着一个东西,发出“咣当”一声响,把跟随其后的那个连长吓了一跳。连长以为司令要训斥他管理不严,可是陈长捷什么也没说,径直朝有亮光的地方走去,那里是地堡的岸望口。

陈长捷来到岸望口,伸头朝离地堡不远处的护城河看了看。他凝神观察了一会儿,对自己的杰作甚感满意。于是笑眯眯地问那个连长:“护城河的水怎样了?”

“报告司令长官,”连长立正作答,“护城河的水比前两天多了!”

“多了,是多了。”陈长捷点点头说,“多了好,多了好啊!”

“奇怪呀!天没下雨,哪来的这么多水?”

陈长捷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心想他的这一招够“共军”喝一壶的了!他为自己这个成功的小伎俩颇为得意。

前段时间,陈长捷曾经来过这里。当时也是在这个地堡,他看了看面前水不没膝的护城河,就皱起了眉头。回到司令部后,立即让参谋长制定方案,命令部队在三元村附近将南运河与护城河沟通,使南运河的水大部注入护城河,然后关闭护城河陈塘庄、赵各庄的水闸,隔断流向海河的水。这样一来,护城河的水便越聚越多,水位不断上升。

现在,陈长捷看到他的决策颇具成效,十分高兴。于是说:“水涨了好啊!共军若要进攻,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是,那是。”连长附和道。

“你们丈量过没有,这里的水位有多高?”陈长捷问连长。

“足足有三米!”

“三米!有三米就可以了,比人高多了。”陈长捷的抬头纹如护城河里的水在游动,“好好守住这道防线,它抵得上十万精兵!”

“是……”

陈长捷不再说什么,一扭头,转身走出了地堡。

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水攻之法取胜的战例不在少数,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二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和庞德救援。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关羽发现于禁部队旗号不整,军士慌乱。他了解了地形,又根据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的情况,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当夜风雨大作,于禁军队大乱,关羽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趁势而下,活捉了于禁和庞德,大败敌军。

蒋介石也玩过“以水代兵”的把戏。

一九三八年六月,为掩护徐州突围大军转移,阻止日军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决堤的黄河水如一条咆哮的巨龙,从决口处翻滚奔涌而下,一时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使其陷入困境。水淹日军的同时,也让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四十四县五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水乡泽国,八十九万人淹死,一千多万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解放军包围天津后,陈长捷为阻止解放军行动,也想借水发威。他不仅让护城河里的水位上升,还淹没了北起大小梢口、南至八里台一线及沿(天)津保(定)公路两侧的侯家台、王顶堤等地区。

天津护城河水的上涨,的确给即将发起总攻的解放军带来一定困难。然而,陈长捷高兴得太早了,解放军根据城防图上的标记和当地老百姓提供的消息,早已了解到这个情况,准备在开战之前派兵拉开南运河水闸。

刘亚楼风趣地说:“陈长捷扬言护城河可抵十万精兵,只要我们一断水,它不过是一道堑壕罢了,就让他陈司令望河兴叹去吧!”

“嘟嘟嘟……”车队卷起的尘土形成一个长长的尾巴,犹如一头怪兽在往城里乱窜。

视察完护城河的陈长捷马不停蹄,又带着他的随从轰轰烈烈地来到横卧于海河之上的金汤桥。

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十三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一七三〇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

一九〇五年,因铺设从东浮桥至老龙头车站有轨电车路轨,由天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在桥南新建全长七十六点四米、用电力启动的永久性钢桥,于第二年竣工并举行通车典礼。

建桥耗银二十万两,桥面宽十米,用其中的四米铺设单轨电车道。沿岸一时车水马龙,繁华异常。由于坚固无比,故以“金汤”命名。“金汤”一名,也显示了这座桥的重要军事地位。

车队直接开上金汤桥,陈长捷下车后,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边走边看,又在桥上向海河的河面观望。

这条流经天津市区的通海之河其实并不大,既没有烟波浩渺的气概,也没有激流奔腾的雄姿,细细观察,它倒像一个待嫁闺中的处子,平静和缓地流淌着。

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河流,它灌溉了两岸的肥田沃土,养育了千百万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华夏儿女及其后世子孙。

然而现在,海河的大堤修筑了一个个碉堡,如怪兽一般圆睁着令人恐怖的乌黑狰狞的眼睛。

陈长捷盯着碉堡看了一会,然后收回目光,又看了看这座钢骨铁架的桥梁,问守桥的士兵:“你知道这座桥为什么叫金汤桥吗?”

守桥士兵立正作答:“报告长官,听我们连长说,金汤桥的‘金汤’二字是从成语‘固若金汤’中来的。”

“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吗?”

“报告长官:属下不知道。”

“金汤原是一个村名,在河南省方城县城东二十里古庄店乡,古驿道北侧,处于脱脚河与高庄河汇集而成的‘月牙形’突兀地带上,三面环水,一面陆地。这个村子原来叫小金庄,商代时是北部边界的军事要塞。驻守大将名叫金汤,因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因而长期安定,经济繁荣。商王为表其功,依据原名‘金’字和三面环水之势命名为‘金汤寨’,并赞扬说:‘大商边防均固若金汤,大将所守村寨将万世无忧。’后经逐步演变,‘固若金汤’就用来形容城防坚固,牢不可破,成语‘固若金汤’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属下明白了!”似懂非懂的守桥士兵立正说,“我们一定守住金汤桥,让它固若金汤。”

“不光金汤桥固若金汤,整个天津城都要固若金汤。”陈长捷向守桥士兵“礼贤下士”地拱了拱手,“弟兄们辛苦啦,拜托你们啦!”

“固若金汤?”负责陈长捷警卫工作的连长毕启明苦笑了一下。

解放军已出动重兵,把天津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犹如一只被铁皮箍住的木桶。他们的大炮已伸长了脖子,睁圆了眼睛。这护城河,这金汤桥,这天津城,还能固若金汤吗?要说“固若金汤”,恐怕连你陈长捷都被固若金汤得插翅难逃了……

濒临大战的夜,越发黑暗、寂静和神秘。

这天晚上,解放军派出一纵二团的邢排长带着两名战士查找护城河上游水源的闸门。因为这一带是解放军设定的主攻方向,水患严重妨碍着解放军的行动,排除水患是解放军攻城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邢排长已有三四年的军龄,算是老兵了,曾转战东北,参加过辽沈战役,多次荣立战功。他带的两个战士却是加入解放军时间不长的解放战士,都是在辽沈战役中被俘的。作为人民军队的新战士,他们多次表示要在反戈一击的战斗中杀敌立功。

他们沿着南运河走了一夜,一个一个水闸地查找。直到天蒙蒙亮,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马厂的小村子附近,终于找到了第十个水闸。

从远处望去,那水闸显然有人看守。通过三间草房的窗户,可以看到在马灯的映照下,有几个人影晃动。

“老百姓一般不用马灯,房子里肯定是敌人。”邢排长打了个手势,让大家迅速卧倒。

邢排长令两名战士原地待命,自己弯下腰,以极其隐蔽的姿式向敌人接近。

很快,邢排长又折返回来。他声若蚊鸣地说:“大约一个班的敌人,我去干掉哨兵,你们冲进屋里。行动要快,尽量不要开枪,抓活的。”

敌人做梦也不曾想到,在这寂静无声的凌晨,神出鬼没的解放军无异于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猝不及防地缴了他们的枪。

就这样,一个班的敌人只好举手投降,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

经审问,得知正是这座马厂水闸,控制了护城河的水位。

接下来,在邢排长的命令下,俘虏们关闭了水闸。

闸门关闭后,南运河的水便流入减河,从而使西南护城河水位迅速下降,打破了敌人的蓄水阴谋。

同样在这天清早,陈长捷接到手下人的紧急报告,说护城河水位急速下降。

陈长捷感到情况不妙,急忙亲自给驻守马厂水闸的那个班打电话。

电话铃响了几下,终于有人接听了。不过,接电话的那个人,是一名解放军的排长。

此时,陈长捷才明白,天下再好的计谋,也有对不上点儿的时候。

就在陈长捷为他的计谋破产而大伤脑筋之时,下面又报来一个坏消息:白庙、霍家嘴等处的民夫集体逃离。

原来,白庙、霍家嘴等村的农民被强行抽调去补建城防外围工事。在中共地下党的鼓动下,这些民夫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工期,使工事构筑进展极为缓慢,根本无法按时完成计划。

就在解放军发起扫清外围之敌的攻势时,民夫们突然集体逃避上工。霎时,整个工地空无一人,工事建筑陷于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