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字体:16+-

提及李白,人们眼前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这样的形象: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人,身穿一袭白衣,在一个深夜里微微仰头,举杯对月;又或是松了衣带,将身子随意地靠在船沿上,一手撑着身体,一手执着酒杯,望着远方,然后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李白好饮酒,世人皆知。很多人饮酒只是为了借酒消愁,李白却不是,他心情不好时会饮酒,心情好时也会饮酒。酒于他而言,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调剂。一杯酒,先入口,再入心,最后与他骨子里的那种侠士风范,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那种豪放的性格融为一体,便使他有了“酒仙”这一称号。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敢将自己称作“酒中仙”,甚至连天子召他为诗作序都推脱不去,除了李白,怕是没有几人有这样的胆量了。

酒是李白创作诗歌的催化剂,也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物件。李白一生之中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诗篇。《月下独酌》是一篇由四首五言古诗构成的组诗,其中,第一首最为出名,在世间流传也最广。该诗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诗人在寂寞环境中乐观洒脱、及时行乐的心态,将一人独酌这件原本孤独冷清的事写得非常热闹,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花丛之中,有一壶美酒散发着它的醇香。我独自斟酌着美酒,身边没有人与我共享。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我举起酒杯邀请它与我共饮,再加上我的影子,刚好三个人。可明月不懂得如何与人共饮,我的影子也只会悄悄地跟在我身边,不懂得品尝美酒的芬芳。我只能暂时把它们当成我的伴侣,如此良辰美景之下,就应及时行乐,否则便等于是浪费了时光。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放声歌唱时,明月在我上方幽幽地徘徊;我纵情舞蹈时,影子在我脚下零乱地转动;我尚未喝醉时,我们一同在夜色之中共享欢乐。一旦我醉了,它们就会悄然离开我,在我不知不觉中与我分散。愿明月、影子与我能够永远这样忘情地欢乐,纵使今日分离,也能在他日再次相见,重温美好的今天。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害怕孤单。因为害怕孤单,所以寻找同伴。

形单影只是孤单。晴天时的孤单,会令人感到阳光异常刺眼,将双眼刺痛到流泪;阴天时的孤单,会令人感到空气异常沉闷,将胸口压得喘不过气;冬日里的孤单,会令人感到寒冷的天气越发寒冷,整个身体从内到外都是凉的;夏日里的孤单,会令人感到嘈杂声无处不在,心烦得无法安宁。

为了避免孤单,有些人不断地寻找,又不断舍弃,身边的人接连更换;有些人不断被身边的人弃而不顾,却仍然固执地不停寻找;有些人认为自己找到了期望中的人,却不想那人在自己身边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自己在分

分合合中饱受折磨,却始终舍不得放手;有些人索性只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挤,将自己置身于高涨的热情氛围中,不在乎那种热情会像烟花般转瞬即逝,也不管那些人终究能不能成为自己的同伴。

有时,我们越是害怕一件事,就越是无法摆脱,也越容易被它所控制,最后只得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面对孤单也是一样,害怕孤单的人,一味地想要逃离孤单,却始终逃不出孤单。孤单就像一个怪兽,当我们害怕它,拼命想要用各种方式赶走它,或者四处逃避它时,它就越发地得意,一次又一次驱赶着我们,然后看着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开心地大笑,笑我们的软弱和无助,也笑我们的胆怯和无能。

几乎所有人都曾经历过孤单,却不是所有人都会因此惆怅低迷。内心充实的人不害怕孤单,因为他们知道,孤单只是一种表象,他们可以独享一段时光、一首歌曲、一篇散文、一处风景……等遇到知己时,再拿出来与那些人共享;性格洒脱的人不害怕孤单,因为他们知道,孤单是件平常事,人生漫长,起起伏伏的事太多,与其将大好的时光浪费在纠结这些小事上,不如及时行乐。

其实,孤单并不可怕,当我们坦然面对它,接受它,它就在我们面前低下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