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生于唐朝末年,著作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1卷。
王贞白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作,在唐朝末年的诗坛中颇负盛名,他自己也常以此为傲,并十分狂妄自负,只愿与诗坛前辈交流,不屑与其同期或在他之后的诗人互通诗作。关于这一点,可从他在写给“芳林十哲”之一的郑谷的诗中称自己的诗“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一事中看出。
唐朝末年,社会动**,到处兵荒马乱,各地的学堂也都在战乱之中被摧毁了。很多读书人无处可去,只得躲入庐山,一边避难,一边继续学习。王贞白也是这些读书人中的一员。
庐山五老峰南有一处白鹿洞,此洞并不是真的山洞,而是由环状山峰形成的一处天然景观。唐人李勃曾在此处隐居求学,因其饲养了一匹极通人性的白鹿,世人将称他为“白鹿先生”,又将此处称为白鹿洞。此处三面环山,松竹翠绿,清溪潺潺,风景优雅,环境静谧。这些读书人们便时常聚集在此处,讨论学问。
在白鹿洞读书期间,王贞白十分用功。因为学习得太过投入,他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以至于不知不觉中一天便过去了。有一天,他猛然发现春天已经过去了,心中十分感慨,认为想学的东西太多,而时间却过得太快,让人总觉得不够用。于是他以《白鹿洞》为题创作了一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读书生活,来表达他对光阴飞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对时光的珍惜。
世人常用《增广贤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劝人珍惜时光,却少有人知其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句最早便是出自这首《白鹿洞》。金子珍贵,应该珍惜,时光也同样珍贵,同样值得珍惜。王贞白在写下这一句诗时,或许只是抒发内心的感慨,并未想过这句诗会成为千古名句。而这句诗对后人的启发却是十分深远。
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读书读得太过专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要过去了。时间如此宝贵,每一寸光阴都像黄金一样珍贵。
如果不是有来往的道人与我开玩笑,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应是还在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呢。
关于时间,人们总是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快得让人措手不及,有些人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慢得让人饱受煎熬。其实,时间的速度从来没有变过,我们会对它产生不同的看法,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立场不同。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上课时,无心听讲的人想要逃离,一心盼着下课,于是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勤奋好学的人想要多学一些知识,多问一些问题,于是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同样的一场电影,有些人看到一半就希望快点结束,是因为他们对电影的内容不感兴趣;有些人从来不关注电影播了多久,还剩下多久,是因为他们正全神贯注地享受着电影带来的乐趣,所以才会在看到片尾出现时还觉得意犹未尽。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与其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时光,或把时间荒废在无聊的消遣中,倒不如打起精神,让生活充实起来。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不但让生命更加有意义,也让自己过得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