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要学会控制情绪

第一章 每个人的情绪知多少

字体:16+-

“情”为何物?

周末,15岁的麦蒂想和父母开个玩笑,躲在衣橱里,待父母访友归来时,突然跳出来吓他们,而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

但爸爸妈妈以为麦蒂当晚会去朋友家玩,因此当他们进门听到屋里有声音时,便高度紧张与恐惧。父亲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枪,小心翼翼地走进女儿房间,只见一个人影从衣橱里跳出来,父亲慌乱中扣动了扳机,打中了女儿的颈部,后虽全力抢救,但仍未能活下来。为此,夫妇俩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因为麦蒂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可惜由于其父母未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因而导致了这一悲惨结局。枪杀女儿的阴影笼罩着他俩一辈子。

麦蒂的故事是人类情绪化的悲惨结局。事实上,人类在面临危险、痛失亲人、遭遇挫折、维系夫妻关系等决定个人发展前途及命运的重要情境时,都不容理智独力担纲,而必须依赖情绪的指引。

英国一位文学家曾说过:“对好思索的人而言,生命是喜剧;对只凭感觉的人而言,生命是悲剧。”

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惧等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情绪的印迹。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需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古往今来,人们为此感叹,亦为此迷惑,不断提出一个古老又常新的问题:“情绪、情感究竟是什么?”

情绪的定义

情绪泛指一个人心灵、感觉、感情的**,指任何激越或兴奋的心理状态。或指一个人的感觉及特有的思想、生理与心理状态及其相关行为倾向。如愤怒、恐惧、痛苦、羞耻、忧伤、冲动、讥讽、自卑、暴力、快乐、兴奋、自信、爱心、毅力、迷恋等都是。人的一切言行及其最终结局皆源于人的情绪及心理活动。

从对人的作用,或者从“人生里的意义”这个角度看,情绪不只如上述定义那么简单。在这里,让我们先介绍情绪的7种意义:

1.情绪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情绪其实是大脑与身体的相互协调和推动所产生的现象,因此,一个正常的人,必然是有情绪的。不仅如此,没有某些情绪的人,其实是有缺憾、不完整的人,其人生不是有欠缺,就是极之痛苦。

2.情绪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

除非我们内心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有所改变,否则,每次对同样的事我们都会自然地有同样的情绪反应。如果你是一个对死老鼠或者某些事物特别反感或害怕的人,每次偶然遇上,你的惊叫、跳起来或者其他的行为,不是每次都一样,并且马上出现吗?某人的嘴脸,或者他说的某些话,在你每次遇到他时不是都触起你同样的情绪反应吗?

3.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感到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的额头很烫,需要做手术切除,你会觉得这个医生精神有点儿不正常吧?人人都知道额头很烫是身体有病的症状,可能是肠胃有毛病,也可能是感冒。症状使我们知道健康有问题,但它本身不是问题。情绪也是一样,它只是症状而已,可是绝大部分人都把情绪看作是问题本身(家长往往针对孩子的情绪而加以斥责,目的只是制止情绪的出现,便是最普遍的例子),情绪只是告诉我们,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去处理。

4.情绪是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

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是提供我们学习怎样使人生变得更好的机会。情绪的出现,正是保证我们有所学习。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便是给我们一份力量,甚至两者兼有。如果我们没有不甘心被别人看低的感觉,我们便不会如此发奋;如果我们没有痛的感觉,我们便不会把手从火炉上抽回;如果我们没有恐惧,生命会变得多么脆弱!

5.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

如果情绪能被妥善运用,是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好的。只是要“运用”它,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御。情绪既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手与脚、过去的经验、累积了的知识能力等,是为我们服务,使人生更美满的。可惜的是,在今天社会上有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恼中,不能自拔,成为了自己情绪的奴隶,而不是驾御自己情绪的主人。这种情况是可以扭转的,有很多技巧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6.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

我们的大脑在把摄入的资料储存为记忆的过程中,把这些资料的意义决定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我称之为“编码”程序。这个程序其实是把摄入的资料与已存的过去资料做比较合并后得出的模糊意思,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做一次过滤,所得出的意义才能纳入我们的记忆系统做长期储存。这份意义必有一份感觉并存。没有此等感觉的,便是没有做或者未做好“编码”的程序。何以见得?你少年时在学校曾经熟读的那些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多少?相反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历,却永世难忘。何解?那便是因为前者未做好“编码”工作,而后者做好了。如果说《长恨歌》那么长的唐诗你也记得,那是因为诗中的每一句,你都有很深的感觉。所以,感觉是记忆储存的必需部分。

7.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

活到今天,你当然拥有很多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信、勇气、冲动,或者是冷静、轻松、优悠,或者是坚定、决心,也或者是创造力、幽默感,更或者是敢冒险、灵活、随机应变……所有这些能力,细想一下,你会发觉都是一份感觉,一份内心里的感觉。即使有知识、技能和其他的资源去助你,使用这些资源的原动力,仍是这份内心里的感觉。没有这份感觉,我们即使具备了这些资源也不会去用,或者用不好。

情绪的特性

情绪的生理特性

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称之为情绪的生理特性。

所谓“测谎机”,也就是根据“说谎—紧张—生理反应”的原理制作的一种包括测试皮肤电、脑电波、呼吸、脉搏、血压等反应在内的多道生理仪。

情绪的外显特性

当个体发生情绪时,还会出现身体的外部变化,这是情绪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我们称之为情绪的外显特征。这种情绪的身体外部变化,就叫作表情。

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表情行为、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主观体验。

表情分言语和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一个人言语时的音高、音响、音速、停顿等变化来反映其不同的情绪。非言语表情又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两方面。

表情的特点:第一,表情具有先天性;第二,表情具有后天性;第三,表情具有可控性。

情绪的情景性

特定的情景产生相应的情绪,当这种情景小时改变后,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当一个人获得成功时,一般会产生兴奋、欢快、喜悦、满足等情绪;当一个人遭受失败时,则可能会出现悲伤、沮丧、失望、不满等情绪。

情绪种类繁多,差别细微,变化多端,复杂异常,其短暂性更为明显,瞬息万变屡见不鲜。

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具有两极性。它首先表现为情绪的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等。在每一对相反的情绪中间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情绪的多样化形式。构成肯定或否定这种两极的情绪,并不绝对互相排斥。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件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此,处于两极的对立情绪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或相继出现。例如为崇高事业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亲人,既体验着对烈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爱国主义的荣誉感,又深深感受着失去亲人的悲伤。革命者的坚韧性正表现在这样的体验中。

情绪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快的情绪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或不同的人,同一些情绪可能既具有积极的性质又具有消极的性质。例如恐惧易于引起行动的抑制,减弱人的精力,但也可能驱使人动员他的精力向危险情景进行斗争。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这样的两极性常常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或人所处的情景的最有意义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例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和这样的处于关键时刻的活动过去以后出现的紧张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能代表这种两极性。紧张决定于环境情景的影响的行动、任务的性质,如客观情景所赋予的对人的需要的急迫性、重要性等;也决定于人的心理状态,如活动的准备状态,注意的集中,脑力活动的紧张性等。一般来说,紧张与活动的积极状态相联系,它引起人的应激活动,有时候过度的紧张也可能引起抑制,引起行动的瓦解和精神的疲惫。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激动和平静。激动的情绪表现为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体验,如激愤、狂喜、绝望。**的产生往往与人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的出现有关,同时又出乎原来的意料,违反原来的愿望和意向,并且超出了意志的控制之外。与短暂而强烈的**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人在多数情景下是处在安静的情绪状态之中的,在这样的场合,人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最后,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在强度上,即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许多类别的情绪都可以有强—弱的等级变化,如从微弱的不安到强烈的激动,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等。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以上从情绪的两极性的分类中归纳了情绪的某些表现形式上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不同的侧面,又从每一侧面的两极形式加以归类的。这些从不同侧面归纳出来的情绪的表现形式,往往成为人们度量情绪的尺度。即情绪的强度、情绪的紧张度、情绪的激动程度、情绪的快感程度、情绪的复杂程度等。

情绪的变幻

一个震惊世界的重要时刻,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地点是美国宇航局指挥中心,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我们回来了。我们登上火星了。”一个狂喜的美国宇航局官员在高声叫喊着,刚才的压抑与安静的气氛被彻底打破了。所有的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兴奋地拥抱在一起。这里面还有一个身穿美国星条旗图案、戴着眼镜的黄皮肤年轻人,挥舞着右拳,满脸兴奋地欢呼,情不自禁地在人丛中转着圈子,手舞足蹈,他就是在这次计划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华裔科学家李炜钧……

科学家获得重大科学成果是那种兴奋情绪溢于言表,他们对科学发现的强烈感受,以及欣喜若狂的情绪状态,极其真切地让人们分享着。这样的情绪状态,也只是众多情绪状态中的一种。

作为具有多种变相形式的情绪状态,比较常见的有心境、**、应激三种。

心境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它似乎成为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能对人的情神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人们处在某种心情时,在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种心情就不自觉地扩散到人们的活动过程中,使其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心境状态的形成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情况所引起而滞留在心理状态之中。举凡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甚至天气、环境,都可成为某种心境的原因。有重大影响事情的回忆、无意间的浮想也会导致与之相关心境的重视。人对引起心境的原因并不都能清楚地意识到,但它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

心境对人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除了外界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境外,身体的自我感觉(如健康状况、个性特点等)也可以引起心境的变化。例如,心境稳定与否与人的个性特征息息相关,乐观洒脱的人心境一般都很愉快,而悲观狭隘的人心境通常都很郁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发现引起心境变化的原因,经常听人说:“不知道怎么搞得,这几天烦透了。”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心境不好的时候,就应当努力找到导致这种心境的原因,并设法改变这种情绪状态。与那些飘忽不定、影响时间较短的心境相比,每个人所特有的稳定心境才是构成人们各自独特性格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稳定的心境是由其占主导地位的情感体验所决定的。例如,有的人总是生气勃勃、笑口常开,这种人的愉快的心境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总是死气沉沉、愁容满面,这种人的忧伤的心境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注意培养、保持积极健康的稳定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身体等,都是形成积极性稳定心境的话总要条件。

因此,对自己或他人心境的觉知,有助于对消极心境的克服。

**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属于在“激动—平静”维量中偏激动一极的情绪。**常常是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向冲突所引起的。**可以是正性的,也可以是负性的。暴怒、惊恐、狂喜、悲痛、绝望的激烈状态都是**的例子。

**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整个人都被卷进。在**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在短暂时间内,理智分析和控制能力均会减弱。因此,对负性的过分激动应当避免。例如,使注意转移以冲淡**爆发的程度。积极性质的激动虽有动员人的力量的作用,但过度激动并不十分可取。

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汽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地震、火警等时刻,都会使人发生应激状态。应激被认为是一种紧张而带有不愉快的情绪。应激英文Stress是是由拉丁语stringer所派生,意为“费力地抽取”或“紧紧地捆扎”。运用于心理生理反应中,含有紧张的意思。指紧张而带有压力的情绪状态。应激与其他情绪相结合可以形成各种复合性的情绪。如与痛苦、惧怕、失望等情绪相结合表现为抑郁性紧张;如与恐惧、厌恶、愠怒等情绪相结合,表现为焦虑性紧张,等等。引起应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通常不能直接引起个体的应激。

研究表明,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有许多中间因素,如生活经验、应付能力、个性特点、健康状况、认知评价、理想和信念、社会支持等等。产生应激状态的认知原因有:

(1)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的新要求不相一致或者是新异情境的要求是过去所从未经历过的,这时就会导致应激状态。

(2)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人对当前的境遇感到无能为力,也会导致应激状态。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不利,甚至会有危险。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等人的研究表明,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得病,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应激状态,并且还要学会科学地对待应激状态。

情绪还有一种表现状态,就是表情

表情是表达情感状态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表情动作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情绪语言,它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感情的内在体验,成为人际间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工具之一。也是了解感情的主观体验的客观指标之一。

1.表情类别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面部表情是额眉、鼻颊、口唇等全部颜面肌肉的变化所组成的模式。例如愉快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悲伤时额眉紧锁、上下眼睑趋近闭合,嘴角下拉;轻蔑时嘴角微撇、鼻子耸起、双目斜视等,形成标定各种具体情绪的模式。由于面部表情模式能最精细地区分出不同性质的情绪,因而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除颜面以外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例如狂喜时捧腹大笑,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磨拳擦掌等。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姿态表情,它协同或补充表达言语内容的情绪信息。手势表情是后天习得的,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惯的影响而往往具有民族或团体的差异。

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均由随意运动所支配,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随意地控制。姿态表情虽不像面部表情那样能细微地区分各种情绪,但它能与面部表情一起表露情绪信息。也往往在人有意地控制面部表情时,而由身体姿态泄露真情。例如,一个人用和蔼微笑的面容去掩饰对对方的愤怒时,他那紧握的拳头、僵硬的肢体却明白无误地泄露了真情实感。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外,声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形式。声调表情指情绪发生时在语言的音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变化。例如,悲哀时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喜悦时语调高昂,语速较快。此外,感叹、烦闷、讥讽、鄙视等也都有一定的音调变化。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语中音调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等所表达的情绪,则成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上述3种表情形式中,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都不具有标定特定情绪的特异模式,唯独面部表情所携带的情绪信息具有特异性。因此,面部表情在情绪的通讯交流中起主导作用,姿态和声调表情则是表情的辅助形式。

2.面部表情的先天预成性与后天习得性

面部表情是先天程序化的模式。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总结道:“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在种族进化过程中,有些对机体生存具有适应价值的面部动作,最初并不是有意识地传达情绪的。但由于其适应意义,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固定的生理解剖痕迹而遗传下来,发展成为表达特殊情绪的面部肌肉模式。

例如,啼哭时嘴角下撇、眉眼皱起的面部模式源自人类祖先在困难、痛苦中求援的适应性动作;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的面型是准备搏斗时的适应性动作;厌恶表情源自呕吐的面部动作。这说明面部表情是具有原始的生物学根据的。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面部表情的先天预成性。首先,婴儿生来就具有表情,在出生后一年内,婴儿逐渐显露出兴趣、愉快、厌恶、痛苦等基本情绪表情,这些表情是随婴儿生理成熟而逐渐显现的。其次,先天盲婴在发生早期显露与正常婴儿同样的面部表情。只是由于盲婴得不到来自成人面部表情的视觉强化,他们的表情才在以后逐渐变得淡薄。再次,跨文化研究表明,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模式通见于全人类,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艾克曼在60年代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从未与西方文化有过任何接触的新几内亚原始部落民族,按照向他们讲述的故事情节,能准确判别西方人的面部表情(照片)所感染;而这些原始部落人的表情模式也能被西方人的面部表情(照片);而这些原始部落人的表情是先天预成的程序化模式。正如艾克曼所说的那样,外国人的表情不是“外国语”;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相通。表情在个体发展中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表情的显露从先天预成性向整合性、随意性转化。

诚如前述,为了适应社会情境、文化规范以及人际关系的需要,表情经常被主体所修饰。表情的随意性体现了情绪的社会适应性,是情绪的生物适应性在人类身上的延伸。面部表情的社会化使得人类表情极大地复杂化起来,具有后天习得的性质,所以面部表情兼有先天预成性和后天习得性。

先天盲童的表情不像常人那样灵活与丰富,且日见匮乏和单调的情况说明,社会强化对于表情的维持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面部表情社会化的另一结果是形成文化差异。在不同民族之间,某些带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表情信号可能是不相通的,而且在表情规范方面也存在着文化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情绪的喜怒不形于色;日本人强调礼仪,在陌生场合绝不表现愠怒;而美国人则追求个性,情绪表达较为开放。

情绪的钟摆效应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就如世上所有事物一样,应以对人生的成功快乐有没有贡献为衡量标准,有没有这个效果决定了一种情绪状态是好还是坏。传统上,我们认为某些情绪是不好的,例如愤怒、悲伤,称它们为负面情绪,于是,世上就有了正面(好的)情绪和负面(不好的)情绪。

有人因为压力太大,受不了情绪上的折磨,学会了“麻木感觉”,听之任之,意思是不再对事情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保护机制,短期如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对这个人有很大的损害了。也就是常说的情绪适应不良。

原来,当一个人在某种情绪上调减了反应的强度时,他在所有其他情绪上也会有同样的减少。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减少了,正面的情绪也会同样地减少,就如同钟摆的摆动一样。

对别人的责骂,这个人“反应麻木”了,不觉得像以前那样愤怒;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他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难受;“有什么好哭,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同时,对一个笑话他也不会感到好笑:“有什么好笑?只不过是笑话而已。”不好的事不会创伤他,好的事也不会使他欢欣、喜悦、满意和骄傲!

情绪麻木,日久天长,他就会对任何事情他都没有了感觉,变成了一个能够走动的植物人了!每天的生活枯燥乏味,有一天他醒来会问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每天的挣扎,难道只为延续这种没有乐趣的存在?”

应该怎样做?与那个人刚好相反,把自己的情绪强度尽量扩大。如此,每天每件事给我们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我们会完全得到,并达至到极点,心中充满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偶然有一次,事情给我们负面的情绪,虽然强度达到,但因为每天所得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再多,我们也能承受了。何况,我们有种类繁多的技巧去处理“负面”的情绪:消除、化淡、运用、配合。

“正面”情绪我们充分享受,完全拥有;“负面”情绪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处理,成功快乐的人生,便是如此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