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师兄,人家有危难的时候咱们袖手旁观,将来就算这小家伙成就不凡,只怕也懒得理会咱们吧!”
吴均敬表示,要是自己遭遇梅生的待遇,将来紫云观真遇上什么麻烦,他也跟不知道一样!
陈均衍却道:“你这般想,却是偏颇了!或许这就是你修行遇阻的原因之一!”
吴均敬表示不服!
陈均衍道:“梅志生无论身在何方,其修行之本,便注定了他是我大赤天丹教门下,这一点,无论他是否承认自己是紫云观弟子,都没有妨碍。只要丹教重兴,我紫云观自然也会得到应得的好处。”
“除此之外,他自己招惹还教,又不是宗门要他那么做的,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后果,本就是天地至理,他若晓事,便没有理由因此怪罪我等。”
“最后,紫云观前路如何,终归要靠我们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人,又是什么道理?无论梅志生将来如何看待你我、看待宗门,我等行事无愧于心便好。”
听了陈均衍的解释,吴均敬也只能表示信服,反正他向来都是听他这个师兄的。
不过疑惑解除了,吴均敬看向梅生的目光立刻变的炯炯有神。
他在期待梅生从《紫图经》中领悟到的功法、道意等等一切!
因为他自身的修行出现了问题,修为难以寸进,翻遍了紫云观前贤留下的典籍,也没能找到解决之法。
于是,吴均敬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紫图经》中,希望通过参悟,获得解决自身阻碍的方法。
可惜这么多年了,吴均敬也没有什么收获,如今梅生明显将会有所得,他希望等下问问,梅生都从《紫图经》中参悟到了什么,或许其中就会有能够帮助自己的东西。
道境当中的梅生,自然是对陈、吴两位太上长老的一言一行了若指掌的。
待到此次参悟即将结束,梅生也有了精力用来查看紫云观众人的反应,对于陈均衍的话,梅生极为认同,同时他也在心中想着,若是紫云观上上下下都能有陈均衍的心性,他又何至于要离开紫云观呢?
可惜,如今的紫云观,弟子真的是一辈不如一辈,似鱼志清、方志冲那样的,越来越多,想要静心修行的弟子,反倒难以出头。
既然如此,离开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梅生已经想好了,此次离山,他准备向北翻越方壶山山脉,前往琼灵陆中部,那里有着广阔的低山丘陵与平原河网,人烟稠密。
虽说天地元气比之方壶山这样的修行胜地差了许多,但那里也没有什么名门大派,主要就是散修汇聚之所。
反正梅生不缺修行功法,到了那里无拘无束,正好修行。
而且,最关键的是,散修聚集之地,想要收集各种炼丹宝材就会很容易,到时候梅生把炼制纯钧丹所需的材料,混在其它丹药的材料中收集起来,也不引人注意,等救好了聂凡,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
很快,梅生睁开了眼睛。
吴均敬早就等着他呢,一张脸就差贴上来了!
梅生无奈轻笑,向后略略仰头。
“那个,梅志生,你领悟到了什么法诀没有?”吴均敬开门见山。
梅生还没答话,一旁的陈均衍一拂袖子,立刻就把吴均敬吹开了一些。
“你很好,观摩紫图经能有所得,非常好!不要害怕,吴长老只是因为行功出了岔子,所以比较着急,想要从紫图经中获得一些解决的法子,你愿意说说你所领悟到的收获吗?”
陈均衍面含微笑,毫无居高临下之意。
梅生对这两位太上长老其实感观都不错,当下毫不介意道:“法诀是有关《紫部洞真丹经》的,能与两位长老交流,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以晚辈之见,吴长老的麻烦,不在法诀,而在外邪!”
这话一出,陈均衍先是心中了然,《紫部洞真丹经》,紫云观中眼下就有留存,看来这位梅志生就是得到了第一劫时道希真人的遗赠了!
在联想当初炼制龙虎聚气丹用的丹炉,就是道希真人留下的法器,真相已经呼之欲出。
不过陈均衍并没有对此多想什么,他的注意力被迅速拉到了梅生说的最后一句话!
“不在法诀,而在外邪?”陈均衍重复一遍。
他和吴均敬都是元婴境修士,修行中出现的问题,真的是一名练气小修可以诊断的吗?
哪怕这个小修得了前辈遗赠,参悟了《紫图经》,但这话也太过惊人了!
要知道,陈均衍和吴均敬可是把紫云观中,积攒了几十亿年的典籍都查过了的!
虽说很多道书不是他们两个能理解的,梅生这么一个练气境的弟子,把他们两个多年来的推测直接否定,真的可信吗?
不只是陈均衍不敢相信,吴均敬也一样!
梅生看着这两位眼神中透露出的犹疑,也不再多言,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后辈,跟这两位太上长老并不熟悉。
所谓交浅言深,实属大忌。
当下,梅生就把有关《紫部洞真丹经》的参悟,拿出来与陈、吴二人交流了一番,三人各有所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陈均衍颇为赞赏地看了梅生一眼,问道:“志生,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梅生便直言相告:“晚辈欲往琼灵陆中部一行,或许会在那里寻找一处落脚点。”
陈均衍闻言点头,意有所指道:“禹余天神教册封神祗,无论山神河神又或者城隍土地,这些神祗均须凡人信仰供奉,如今还教与之争夺的,正是这些,你到了那人烟稠密之所,恐怕还会遇到更多争斗,不可不察!”
梅生闻言恍然大悟,怪不得真武宫会那么积极地打击还教,原来他们两方,有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要知道,神教门下,从一开始在注重的就是神魂方面的修行,如此一来也就相对忽略了体魄。
修士境界浅薄之时,很容易遭遇外劫身死,但因为他们神魂强大,到时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可这世间也很是有限,哪怕转修阴灵之法,道途也十分狭窄,成就有限。
这样的弟子多了,禹余天神道教便琢磨出了册封阴灵为神灵,享信仰香火,最终还阳成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