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黄金年代

第49章 国营困境

字体:16+-

“今天来啊,是希望你们啊,别把路子走太宽,能提供一些机会,给我们国营学习。”

琳姐轻轻抿上一口茶,又缓缓开口:“前期总还是国营扶持起来的,后期做一些回馈也不算过分吧?”

听到这里何春明算是知道了琳姐将他带到这儿来的意思了,简单说来就是,小毛孩做大做强了,总要分些羹给地头老大。

上菜后何春明拿起勺子就盛了一碗汤,先悉悉索索喝了一口,再说道:“作为感谢您前期的支持,我可以给您就目前的市场支支招儿。“

“工人这一块,您说您解决了,我就不说了。“

“那你要说什么?“

何春明也不管,琳姐那语气中的警惕与紧张,自顾自开始往下碎碎念:

“我们来说说产品,您看得出来,我是改良国营产品发的家,但是目前并没有再出过多改良产品。”

“所以你们可以走简单的自我改良,再成本范围内,给自己产品定位,质量上乘加大气得体,这个定位定然不会错。”

“而且现在国营还在计划模式下,你们应该尽量将产品成本减少,起码要比我们鞋子少。”

“一个鞋子,成本配得上价格就行,你们定然不亏。”

“而且你们走这品类的鞋子并不与友德鞋厂冲突,何乐而不为?不过建议你们快些抢占市场,要不然被其他民营先占了,就别怪我没有提醒你咯。”

琳姐听到这里缓缓举起右手,打断了何春明的长篇阔论:“产品定位我自己决定,我就直接说了,现在我觉得我们产能产量都不再话下,只是缺少售卖渠道罢了。”

“叫你分割市场出来就有些不像话了,我们只需要你拉线,让我们也能参与到港城的订单里。”

人生三大错觉之一,我也可以。

何春明用拇指与食指抚摸着自己的下巴,做思考状:“帮你牵线不是不可以,我要你们厂分一部分做我们的半成品加工处。”

“大家合作共赢,我的产品分销出去可以给你们厂分成……”

还没说完,何春明的话就陪水杯撞击桌子的‘砰’一声打断。

将国营当加工厂,一个小小刚刚冒头的小厂子,还想国营工厂帮它打下手。

琳姐听完这个提议脸当场就绿了,狠狠地将茶杯放下:“你不要以为你有点起步,尾巴就能翘天上去,趁火打劫地占国营厂便宜?门都没有。”

说完她便一刻都不再停留,拎起手袋就走出了包厢。

心思各异的两人不欢而散。

插兜从饭店出来的何春明,心里开始复盘刚刚的对话,他依然没有觉得自己如何过分。

友德想要开拓周边市场,订单量必然要再增一倍,国营厂现在成鞋市场不景气,砍了一半生产线帮他做半成品,再得分红,存粹获利。真真正正地诠释着合作共赢。

只是这国企在计划经济下狂妄了这么多年,不论是谁都会觉得他过分吧。可是只有他知道,国营企业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变必衰。

回到鞋厂里,长发男孩给他展示了自己的认真修改后的设计图,何春明又指出了几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可以尝试着出样鞋了。

那个双马尾小姑娘明显在时刻注意着他是否回来了,在他出现在办公室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抱着三四本牛皮纸封的本子,就出现在了他面前。

“胖子呢?”

“他上午不在,不至于下午也不在吧?”

“赵总说他去市里的厂子了。”

“哦哦,知道了。”何春明伸手接过姑娘给的各厂报表,一头就扎进了办公室。

再抬头已经夕阳西下。

周末的傍晚总是透露着可爱的气息,市里鞋厂的订单已经渐渐能跟上百货大楼里的销售额了。

城东的港城货物已经发出第一批。优良传统不能丢,接下来要安排用户反馈了。

他伸了个懒腰后,将报表锁好,又将办公室门关上。

混在大自行车潮流中,慢慢背着夕阳往家走去。

最近他总在想他在八十年代重新发家,是不是可以给这个世界,或者为镇子做些什么。

今天他和琳姐聊完,深刻觉得让国营它们自己醒悟真的还要好久。

该走的弯路他们一定会走,该犯的错它们也一定会犯。

如果问他能做些什么,大概就是当商品市场的利剑,挑破国营企业的华丽包装吧。

如此胡思乱想地到了家门口,周末父母都回来的较早,但是没有想到,一开门没有看见父亲听广播,而是他正在客厅中间收拾着衣服。

“前两天妈不是整理过了吗?这是在干嘛?”

在玄关处何春明就忍不住发问。

“明天你爷爷七十大寿,回乡下两天。”

闻言他这才想起来上一世爷爷七十大寿的时候自己已经回学校了。

自然是姐姐和父母去的,但是他也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父母本就因为超生而变得消极的日子,进一步变得死气沉沉。

如今他倒是想看看,那些个亲戚到底是怎么个厉害。

爷爷住的村子在榆镇旁边,只是不知道要翻过几座山。只是这绕山的路倒定是不知道拐了多少弯。

县道不仅狭窄还坑坑洼洼,在这样的路上坐客车是什么感觉,那大概就是他是一条沙丁鱼,在罐头里被人拿着疯狂晃动。

在这个不知道下一秒往哪里晃的车厢里,还有包头巾的大婶和带绿帽的大爷口水飞溅地侃大山,说的也不是什么高谈阔论,但是仿佛只要他们嗓门够大,那么他们说的就是高谈阔论。

又是想念国家基建的一天。

在何春明不知道第几次将后背靠在了身后大妈身上的时候,他们终于被放在了一棵老槐树下,车子走前扬起一尾的灰,扑了他们一脸。

看着进村的弯曲小路,就知道这个村子有多穷苦。一路上的泥路,到了快进村子才有了些碎石铺路,那青色的碎石上被他们留下了一串新鲜的黄泥。

村头玩耍的小孩,看见有人进存觉得是新鲜事,当看清了来人,也都往村后头跑,边跑边喊老何家来人了,老何家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