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方法篇

第十章 排比句:清新自然方为美

字体:16+-

人们往往为排比句而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但千万不要忘记:只有那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式的排比句才能夺人眼球。

A.要点提示

排比句作为一种基本句式,在机关文稿中大量被用到,因其固有的整齐、易记、有一定文采、富有节奏感和气势感这样一些特点,而被众多文秘人员孜孜以求,甚至不少领导同志在审稿时也煞费苦心去提炼和润色。然而排比句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排比的形式有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排比的方式有对仗式排比(即字数相同或基本相同、词性对仗或基本对仗)、非对仗式排比(即句子结构基本相同,但字数不同、词性不对仗)以及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排比句无论用来叙事还是说理、抒情,都要力求通顺、自然、流畅。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写作中认真把握。

B.基本训练

1.多研读、多练习,从模仿到创造,从生疏到熟练。注意把握排比句的结构特点及句式美、节奏感的表现方法。

2.视文稿表达需要,需用排比句就用排比句,不需用就别勉强,不可乱用、滥用。其实,很多精彩的文稿并不通篇都是排比句,准确表达主题、观点和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3.用到排比句时,一定要力求准确、贴切,自然、流畅,不宜刻意雕饰,不可生硬拼凑,更不能为了句子整齐对仗而生造词语或出现语病。

4.默读你的“作品”,看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不行就改、就换,或干脆不用排比句。

C.实例印证

[实例一]标题对仗式排比

一、强化思想武装,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二、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三、强化道德实践,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四、强化宣传造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实例二]标题非对仗式排比

一、加快产业升级,必须首先做到思想认识升级,真正把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事关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二、加快产业升级,必须力促项目建设升级,进一步强化产业升级的项目支撑;

三、加快产业升级,必须推动人才和科技工作升级,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

四、加快产业升级,必须注重发展环境升级,着力打造有利于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良环境;

五、加快产业升级,必须加快干部能力和作风升级,努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实例三]叙述中的对仗式排比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进取、实干、团结、亲民、清廉的新形象,努力做到“十要十戒”:要好学上进,戒不思进取;要艰苦奋斗,戒贪图享乐;要真抓实干,戒华而不实;要攻坚克难,戒拈轻怕重;要快速高效,戒拖沓散漫;要团结共事,戒拉帮结伙;要公道正派,戒弄奸使猾;要敢抓敢管,戒好人主义;要亲民为民,戒脱离群众;要廉洁自律,戒以权谋私。

[实例四]叙述中的非对仗式排比

土地是当前制约项目落地的一个瓶颈,而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突破瓶颈制约的关键举措。在当前监管严格、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用严格管理财政的理念管理土地,像编制财政预算一样,精细编制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像促进财政增收一样,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收回闲置土地、扩大用地规模;像节约财政支出一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像注重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一样,注重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像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样,严格依法用好管好土地。

[实例五]段落排比

市委抓求真务实作风建设,实际就是通过抓作风、树形象、优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事业赶超发展,请大家务必认真对待。

求真务实,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作敢为,攻坚克难。要把是否有利于赶超发展作为评判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只要有利于赶超发展,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就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尤其是面对种种难题,要敢于担当、敢于实践,克难制胜。

求真务实,就是要谋发展之实,图发展之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并不是开了会、发了文、讲了话就是发展。开会、发文、讲话也要“节能减排”,“节能”就是减少文山会海,降低行政成本;“减排”就是减少空话、废话、套话,多说真话、实话、管用的话。要坚持抓具体、抓细节,让一个个项目落地才是发展,让一个个产业壮大才是发展,让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如期竣工才是发展。

求真务实,就是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立说立行,快速高效。我们的基础比别人差,基数比别人低,要想赶超别人,就必须只争朝夕,快节奏、高效率办好每一项事业。无功就是过,“慢”也是过。慢慢来,不着急,按部就班,是干不成大事的。

求真务实,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要坚决克服和防止拍脑袋、想当然、一言堂的决策方式,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决策合乎实际,合乎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

D.秘书心得

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有比较重的“排比句情结”,多少次的挑灯夜战,反复推敲,语不惊人誓不休,字字句句皆心血。

但是,我们在使用排比句的时候仍要谨慎小心,无论是对仗式排比还是非对仗式排比,都是把“双刃剑”。排比句用得好,可使叙述更加清晰深刻,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抒情更加情深意浓,说理更加鞭辟入里。比如实例四关于严格管理土地的排比,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可以更好地烘托主题,让文稿更有气势、更有层次,成为通篇的“点睛之笔”。反之,排比句如果用得不好,就会造成词不达意,扭怩作态,弄巧成拙。正因为排比句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首先,排比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而与作者的思想密切相关。一位哲人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思想新颖独到、不同凡响,语言也就会优美精妙。优美精妙的排比句,往往也是来自这种“思想光辉”。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作基础。就排比句来说,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不同表达,都会赋予语言完全不同的风貌,可谓一字之差,天差地别。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思路清晰,呼之欲出,但就是难以下笔,这就是文字功底不扎实的结果。第三,要有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的韧性和毅力。文章不厌千回改,排比句更是如此,只有经过不断的修改,排比句才能更加精彩。比如实例三“十要十戒”的排比,领导是在会议上脱稿发挥的,但到正式见文的时候,对每一个词都进行了反复推敲,确保准确,这才有了现在的效果。第四,千万不要为了排比而排比。我自己就有这种体会,为排比而排比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生编硬凑,拼凑的痕迹太重,看上去不自然、不通顺,甚至出现语病;粗制滥造,一篇文稿到处都是粗劣的大排套小排,对仗加非对仗,油多坏菜,令人生厌;词不达意,句子看上去很美,但离题太远,令人不知所云。这些问题,都是排比句使用中应予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