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磨砺篇

9.秘书“十不”——关于秘书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字体:16+-

有一句很流行的批评语叫“密切联系领导”,指的是某些人不密切联系群众,而热衷于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讨好卖乖。不巧的是,我们当秘书的却偏偏“密切联系领导”,因为我们的职责本来就是为领导服务,本来就需要同领导保持密切联系,而且随叫随到,鞍前马后形影不离,你不密切还不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把握好什么样的“密切”、什么样的“联系”,否则,挨批评也活该。

服从而不盲从

人们知道,做秘书工作,服从和服务是第一位的,但同时又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呢?

不错,服从和服务是秘书工作的本质,这首先是由国家治理结构所决定的。有人执政就要有人辅政,有人决策就要有人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有人发号施令就要有人摇旗呐喊,有人大刀阔斧就要有人拾遗补缺,这就离不开秘书这一“幕僚”阶层的服从和服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次,是由领导与秘书之间的主辅关系、引领和从属关系所决定的。秘书不仅要遵循领导意图行事,优质高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还要时时处处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努力形成步调一致、政令畅通的局面,使各项决策意图得以圆满实现。试想,秘书工作如果偏离了服从和服务的本质,那么领导机关的各项工作如何高效运转呢?领导的职能又如何有效行使呢?秘书工作又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至于说到服从服务和当好参谋助手的关系问题,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服从服务就是当参谋助手,当参谋助手也就是服从服务,二者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服从而不能盲从。领导者固然都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水平,但又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每一个想法、每一项决策和处理每一件事情都是绝对正确的。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秘书应该本着对领导负责、对事业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提请纠正。有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其实没有必要。现代领导者大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民主意识,只要我们提的意见建议合理、可行,多数领导都会接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主要还是秘书人员要克服和防止盲从心理,不要老是怕这怕那、顾虑这个顾虑那个,不要担心提了不同意见会有损领导形象、会让领导对自己有看法、会影响个人前途;不能认为决策正确不正确、科学不科学只是领导的事而与自己无关,而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起到参谋助手应有的作用。这样做,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合格秘书。

事实上,相当一些秘书都能这样做,尤其是那些资历较深、经验较丰富而又深得领导信任的秘书,他们可以与领导无话不谈,领导有时也会不耻下问,所以他们的意见建议领导一般都很重视。具体的方式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起草文稿时,如果觉得领导提出的某个观点不够准确、不够鲜明,可以主动予以修正和完善;领导酝酿某些决策时,如果觉得其可行性存在偏差,可以主动提供有关信息和佐证材料供领导参考;受领导委托协调处理某个重大事项,如果发现领导的处理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也可以提请领导收回成命,另想办法处理。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大量发生的,也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有一些秘书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既缺乏勇气,又缺乏智慧,需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改进和提高。

谦卑而不卑贱

听有些人议论秘书,说秘书在领导面前总是低声下气、低眉顺眼、卑贱下作,无独立人格。这当然是一种误解,至少绝大多数秘书的形象不是这样的。

的确,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秘书在领导面前要表现得恭敬、顺从、小心谨慎一些,但这不能说是卑贱,而是谦卑。谦卑本身并不是贬义词,它的含义是“谦虚,不自高自大”。《易经·谦卦》还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所接纳,所以谦卑实际上是一种美德。即使是不在秘书岗位的人,平时为人处世也要尽量保持谦卑的态度,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不盛气凌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接纳、尊重和支持,更何况处于服从和服务的位置上、天天与领导打交道的秘书呢?又有哪个领导会乐于接纳和使用那种高傲自大、老和自己顶牛抬杠的秘书呢?要是那样的话,那领导还怎么当,工作还怎么做?

谦卑与卑贱,两个词儿虽然一字之差,但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卑贱,旧时指地位卑微而低贱,多指那种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穷困弱势人群和专供人驱使的丫环仆役。如今时代不同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秘书不仅是公务员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怎可混为一谈?卑贱有时也被解释为“卑鄙下贱”,指那些不择手段干坏事的卑劣行为,这与谦卑的意思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无论做何种解释,首先,谦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卑贱,卑贱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谦卑,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次,谦卑过了头、越了界、乱了分寸,就会变成卑贱,或者被人视为卑贱。这里边最重要的,还是秘书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以谦卑的态度做好为领导服务的各项工作,不高傲、不自以为是、不擅作主张,同时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低三下四,不唯唯诺诺,这样才能维护秘书队伍的良好形象。

自信而不自负

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做人要有自信,做事要有自信,做秘书当然也要有自信。有的同志以为,在领导身边工作,为领导办文办事搞服务,一切按领导意见办就是了,领导说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说怎么做就怎么做,领导说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用不着自信,也不宜显得太自信。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不错,秘书的本职是搞服务,必须服从领导,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自信、排斥自信,相反,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离不开自信。自信才会有主意、有主见,自信才会有底气、有定力,自信才能使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得以充分释放,才会让领导看得起自己、信任和喜欢自己。比如,起草文稿不能缺乏自信,否则就会紧张、拘谨、思路淤塞、笔力疲软,导致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建言献策不能缺乏自信,否则就会想不出点子、拿不出办法,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依据;跑腿办事不能缺乏自信,否则就会优柔寡断,怕苦畏难,不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总之,正因为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文秘人员更不可自己低估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是担心领导对这事不满意对那事也不满意,而要表现得信心满满、从容淡定、胸有成竹、干劲十足,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当然,由于岗位特殊、工作性质特殊,相比于他人的自信,文秘人员的自信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应是一种内在、内敛的自信,一种得体的、有分寸的、不露锋芒的、恰到好处的自信。尤应防止自信过头、过高估计自己,而变成了自负。自信与自负,一字之差,含义完全不同。自负就是自满、自大、自傲、自以为了不起,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这显然是文秘人员思想作风之大忌,更是与领导相处言谈举止之大忌。文秘人员大多经过组织严格挑选而来,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中还不乏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能写会说的优秀人才。唯其如此,更应把握好自信与自负的微妙界限,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既有自信,又谦虚顺从,既忠实贯彻领导意图,又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切忌恃才自傲,固执己见,让领导对自己看着不顺眼、用着不顺手。

善言而不乱言

当了秘书,免不了经常和领导说话;而如何和领导说话,又是一门重要的艺术。首先要克服紧张、拘谨心理。有的同志怕跟领导说话,说起来就声音发颤、结结巴巴,把预先想好的词儿全忘记,甚至手足无措浑身冒汗。这都是过于紧张所致,越紧张就越糟糕。放松心情,保持淡定自然,多接触多锻炼,慢慢就会好起来。其次要掌握方法,也就是做到“善言”。怎么“善言”呢?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声调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话不能太啰唆,也不能太简单。总之,一切要做得恰到好处,让领导能听得明白,听得舒服。又比如,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或外出公干,免不了进行语言交流,当领导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善于用合适的语言进行宽慰、调节,让领导高兴起来;当领导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善于应对,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偶尔出现“冷场”时,要善于根据不同领导的知识、特长、性格爱好,找到能聊得下去的话题,以打破无话可说的尴尬和沉闷。再比如,有时陪同领导接待上访群众或参加征地拆迁、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之类的对话调解会,往往会出现双方意见尖锐对立、一些当事人与领导激辩甚至责骂吵闹的情况。这时候领导一般都能妥善应对,但一旦有需要,秘书就要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口才进行说服解释,帮领导解围。可见,善于说话也是秘书必备的一门基本功。

当然,从一般要求讲,秘书可以只有笔才而欠缺口才,但若能做到口笔两利,那就比较完美了,参谋助手作用就能发挥得更好更充分一些。有的秘书忽视口才训练,以为只要把文章写好就行,在领导面前还是少说为佳,到头来能写不能说,闷葫芦一个,虽然说不上是多大的问题,但毕竟是一种能力缺陷。

不过话说回来,秘书要“善言”,却千万不能“乱言”,否则领导不喜欢,同事看不惯,还容易出问题。除了严守机密、守口如瓶以外,哪些情况下不能乱言呢?第一,涉及对有关人和事的看法、评价和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如果领导没有授意,就不能乱发话、乱表态,否则人家会误认为是领导的意见,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比如,有这样一位秘书,每当他听到领导在闲谈中对某个干部表示欣赏时,见到这个干部,他就往其肩膀上亲昵地拍一拍:“好好干!”弄得对方激动得要命,心想领导身边的人这样说,那肯定有“好戏”。所以后来人们送了他一个“好好干”的绰号,他这样做显然是极为不妥的。第二,在某些公众场合,不要乱插领导的话,领导没叫你说话就别说话。比如,有一次,一位市领导向省领导汇报工作,省领导问:“你们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多少?”市领导答:“18%。”这时一位秘书突然加一句:“是18.26%。”这就太不合适了。市领导没有答错,他说的是大数,你何必画蛇添足非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呢?不仅毫无必要,而且让市领导不舒服。第三,不要让自己显得比领导聪明、高明。无论在私下场合还是公开场合,秘书说话都要注意维护领导形象,让领导掌握话语权并充分展现其聪明才智,切不可口无遮拦,卖弄才华,喧宾夺主。有时,领导因为对某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而让你说话,也要把握分寸,点到为止,给领导留下发挥的空间。另外,领导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对领导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如果不是领导要你说,就不能夸夸其谈地说个没完,好像非要显示自己见识广、有水平。类似这种需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哪些话在哪种场合可以说、哪种场合不能说,对哪种领导可以说、对哪种领导不能说,说话用什么口吻、从哪个角度、说到什么程度,所有这些都要有所讲究,认真把握。

守拙而不笨拙

所谓守拙,即安于愚拙,不事巧诈,不争名夺利,不显才逞能。一些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屑为官、清贫自守,就有这个意思。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实际上就是守拙。当然,秘书守拙又有其特定的含义,包括前面所说的服从、谦卑、慎言都是其中应有之义,所以守拙又可以说是超越这些具体行为之上的一种职业修持。修持是一个佛教术语,指佛教徒依据佛法修正自己因妄念而产生的种种错误,通过持戒止恶扬善,达到修成正果并普度众生的目的。借用这一说法,秘书也要讲究“修持”,善于守拙。

人们通常以为,当秘书难,难在文章难写、事务工作难做、关系难协调。其实还有一难,就是善不善于守拙:有远大的抱负而要表现得淡泊宁静,有丰富的学识而要表现得谦虚谨慎,有体面的职位而要表现得内敛低调,有浪漫的**而要表现得循规蹈矩,有昂扬的锐气而要表现得顺从忍耐,如此等等,这得有长久的修持才能做到。人们见过的秘书,有多少是那种趾高气扬、锋芒毕露、争名夺利的?这种人有,但要么是因为经验不足,不懂规矩,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可以改正;要么是本性使然,任性而为,那肯定干不长久,而且很容易出问题。总体上看,凡有事业心、上进心的秘书,都会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认知守拙的奥秘、养成守拙的习惯、进入守拙的境界。

当然,守拙也有真假之分。如果说出于为人处世的需要,有些人的守拙属于有意掩饰、伪装的话,那么我要说,唯独秘书守拙是不能装的,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必须守拙,不守拙不行,除非你不想再干秘书这一行。

守拙,要防止流于笨拙。笨拙就是木讷、迟钝,不机敏,不灵活。秘书队伍里少有笨人,笨人不可能当秘书。领导向你交代写作意图,你要能心领神会;领导有时候有些话不好明说,或在某种场合不便说,使个眼色,或者打个手势,你要能懂得什么意思;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应急赶时、情况多变,你要能灵敏反应、沉着应对。所有这些,都容不得半点笨拙,呆头呆脑二百五一个,那还能在秘书岗位混得下去?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关键是不能走极端,该守拙时就要守拙,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的秘书领导才会喜欢。

添彩而不添乱

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不仅要有服务意识,还要有“添彩”意识。所谓添彩,从总体上说,就是忠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过硬的素质、良好的业绩,为领导机关、领导同志争光添彩。具体地说,把每一篇重要文稿写好,让领导的思路和主张得以准确、全面地表达,这是添彩;积极建言献策,让领导决策科学可行、减少失误,这是添彩;搞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让领导的指示、要求得以贯彻落实,这是添彩;在各种场合注意维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有关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也是添彩。

当然,秘书为领导添彩,纯粹是出于履行职责、搞好服务,要“添”得恰到好处,合乎需要,不能过头、过分,否则就变成添乱,就会给领导、给工作带来某些不必要的被动和麻烦。比如,有些话领导没有说,就不能添油加醋乱传达,尽管你认为这话可能很精彩很正确,说了可以给领导的威信加分;有些事领导没让做,就别自作主张抢着去做,尽管你认为这事值得做,做了可以给领导的形象加分。尤应注意的是,在服务工作中,要防止好心办错事,给领导帮倒忙,比如生活上搞特殊、收受土特产品、下基层搞超规格接待、为领导亲友办事提供方便等,这就是给领导添乱。反之,在这些事情上严格按规定办,协助领导把好关,就是为领导添彩。

此外,秘书在领导机关、领导身边工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形象,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谦虚低调、以诚待人,实际上也就是给领导添彩,反之就是给领导添乱。比如,有的傲慢无礼、架子很大,有的背着领导吃喝玩乐、牟取私利,像这样,难道人们只会说秘书素质差吗?当然不是。人们还会由此议论领导,因为你是领导身边的人,即使不说是上行下效,也会说领导教育管束不严。另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秘书不能因为与领导接触多,就向领导乱提个人要求,即使是正常的、合理的要求也不宜多提。比如,个人的提拔任职问题、家庭困难问题等,因为领导也是人,也是讲感情的,你叨咕多了,他就会有心理负担,就会分散精力,实际上这也是添乱。

到位而不越位

人们知道,秘书不是官而只是“吏”,只有职而没有权,或者说,只能为权力正常运行搞好服务,而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盗用权力,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好是非界限,在服务工作中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所谓“到位”,就是原原本本、认认真真把领导的意图贯彻好、把领导交办的任务落实好,做到不打折扣,不半途而废,让领导满意;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行事,不做不属于自己做的事情。

“到位”,比较好理解,只要勤奋敬业、精益求精,也完全可以做到。“不越位”,则相对复杂一些、难以把握一些。如果思想意识不健康,或者方式方法不对头,就很容易出现“越位”行为。比如,自作主张乱表态,对某些事情,领导本来尚在考虑之中,秘书在有关场合却抢先表示态度,弄得人家以为是领导的态度,就给领导带来被动;又比如,自我炫耀逞本事,对基层单位这样那样的要求,秘书为了显示自己在领导面前说得上话,擅自做出承诺,结果却兑现不了,就给自己带来麻烦;再比如,歪嘴和尚念歪经,把领导意图理解偏了,或者加油添醋地强调过头了,弄得下级不好执行,甚至还可能给工作带来损失;尤应警惕的是,利用秘书这一特殊身份干预基层单位有关人事安排、插手项目建设等事宜。对类似这些问题,秘书更应摆正位置,严格自律,谨言慎行,防止“越位”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到位”与“不越位”的关系,防止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尤其要防止把正常的、必需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视同“越位”,该做的不敢做、做不好,缩手缩脚,怕这怕那,造成工作“不到位”。比如,文稿写作中不善于创造和发挥,生怕超越了领导意图;建言献策缺乏主动性,片面认为决策只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该协调处理的事不敢大胆协调处理,生怕视为越权。这些都是因片面理解“不越位”而导致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也应注意克服和防止。

圆通而不圆滑

有人问:秘书的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很容易出矛盾、惹是非,应怎样衔接、协调,既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又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到位呢?

这的确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有些事简单易办,有些事复杂难办,尤其是涉及领导权威、班子团结、上下关系等敏感问题,有时候就很棘手。所以,我们办事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叫“圆通”。关于圆通,鲁迅先生在《书信集》中有一句话:“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圆通的本义是通达事理,处理灵活圆满,佛教则解释为不偏倚、无障碍,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需要讲究艺术。比如,甲领导让秘书向乙领导转达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意见,但乙领导不同意,有另外的处理意见,秘书在甲领导面前就不能简单生硬地回复“乙领导不同意”几个字,而要换一种说法,比如:“他认为这件事还需斟酌,您是不是和他直接沟通一下?”这样就能避免领导之间闹摩擦,这种圆通就表现为“委婉”。又如,领导的某项指示需要几个部门共同落实,但由于涉及人、财、物等实际利益问题,部门之间斤斤计较、互相推诿,秘书受命协调督办时,就要设身处地耐心听取各部门负责人意见,努力形成共识共为;若仍然相持不下,就可采取各让一步取乎中的办法,以求皆大欢喜,这种圆通就表现为“折中”。再如,领导因某重点工程受拆迁阻滞而大发脾气,委派秘书前往现场督促,要求立即处理,秘书了解情况后,如果觉得被拆迁户确实对立情绪太大,逼急了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就要一方面要求建设单位继续抓紧做工作,一方面向领导如实汇报,建议给予一定的处理期限,这种圆通就表现为“延缓”,即“事缓则圆”的道理。还有,下面的干部找领导汇报工作、各种有关人员求见领导,秘书如何衔接安排,也要讲究圆通。比如挡驾,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弄不好就得罪人,还挨领导批评。对那些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挡的,那就不能挡,而要根据领导时间安排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立见、待见、约见几种方式排好顺序,免得人家一窝蜂前来坐等,无端浪费时间。对那种不需要见或可见可不见的,那就可以挡,但不能傲慢生硬地以“不行”“领导没时间”几句话打发人家走,这样容易伤人自尊,甚至引发对领导的不满。这时应尽可能灵活些、委婉些,比如:“对不起,领导正好有事要处理,以后再说好吗?”“你这事可以先找分管领导,要不我给你挂个电话联系一下?”“这件事我负责向领导转告吧,结果怎样我会打电话告诉你。”这么一说,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即使心里不痛快也不好明说。类似这些情况,都需要用圆通的办法去处理。道理其实很简单:工作、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当矛盾尖锐对立的时候,一定程度的妥协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有效,更何况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事本来就是妥协的结果。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把握这一点,否则就容易把很多事情弄糟。

那么,这种圆通会不会被人看成是圆滑呢?的确要注意这个问题。圆通与圆滑,一字之差,意义相近,但本质不同。圆滑指的是为人处世善于敷衍,四方讨好,八面玲珑,它与圆通的不同之处在于:圆通是圆而通达,讲究处事的技巧,而圆滑是圆而油滑,玩弄小聪明、小伎俩;圆通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致力于问题的解决,而圆滑往往是非不分,只求回避矛盾,明哲保身;圆通是明识事理,以真诚之心求得和谐圆满,而圆滑是弄奸使诈,待人虚情假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把人际关系庸俗化。实践告诉我们,圆通的确是一种高难度的能力素养,是秘书工作所需的一种大智慧、硬本领,它需要良知加艺术、理智加灵活,非刻苦修炼难以做到,而且稍不留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非议。圆滑是一种小人行径、卑俗作风,与秘书队伍应有形象格格不入,应坚决纠正和避免。

敬重而不偏重

文秘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主要职责又是为领导服务,所以对领导同志敬重、尊重,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但是要注意,对所有领导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重。这不仅是对领导同志的态度问题,也是思想品质问题。

应当说,绝大多数文秘人员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也能够把握和处理好。但也有的同志或因经验不足,或方式方法欠妥,或受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把握和处理得不够好。比如:偏重党委、政府领导而忽视其他班子领导,偏重“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等有实权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自己所固定服务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与自己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领导而忽视其他领导,偏重在职领导而忽视离职老领导,等等。表现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对有的领导布置的材料认真写,对有的领导布置的材料应付式地写;对有的领导交办的事认真办,对有的领导交办的事敷衍着办;对有的领导服务周到一些,对有的领导服务则马虎随意一些。所有这些,不管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不对的,都应切实纠正和防止。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眼睛不能只盯着一把手,而要统筹兼顾,为班子整体搞好服务。一把手处于核心位置,责任重、压力大,服务工作固然要做得全面、周到一些,但决不能因此而疏忽、怠慢了其他班子成员。一把手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办,其他班子成员交代的事情也要认真去办,否则不仅会给办公室工作招来不满,还有可能把“火”烧到主要领导身上,给其工作和威信带来不利。

第二,无论办文、办事、办会,都要考虑到前前后后,照顾到方方面面,防止因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而引起误解和不满。包括通知参会、传阅文件、征求意见、通报情况、安排接待、席位卡摆放、领导名单见报和上电视等所有细节都要安排周全,不可遗漏,有时还得特别照顾到人大、政协班子成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感受,不能让他们有丝毫被遗忘、被冷落的感觉,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要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维护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当然主要靠“一把手”善于驾驭,靠班子成员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文秘人员共同维护,自觉做到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坚决不做,特别是不能乱传话、传错话,更不能挑拨离间,在领导之间制造摩擦和隔阂,而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领导同志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跟组织而不跟人

文秘人员中,有的是专职秘书,即固定为某领导服务;有的是兼职秘书,即相对固定为某领导服务,同时兼做其他工作;还有一种是材料秘书,即专门负责耍笔杆子、为领导写大材料的人。无论哪一种,都应牢记:跟组织而不跟人。这是秘书应当遵守的重要原则,也是保护自己政治安全的最好方法。

这话说起来好说,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作为我们秘书来讲,因为长期与领导相处、为领导服务,加上深得领导关怀、信任和器重,难免会产生感情。但这种感情一定要把握在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工作关系、同志关系之内,抑或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都没问题,千万不能搞成了主仆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所以,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人,而不是哪一个领导的人。我们的工作职责虽然是为领导服务,但因为领导是代表一级组织、是为人民掌权,所以我们也是为组织工作,为人民工作,而不是为某一个人工作。其次,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对领导既要亲近,又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亲近是免不了的,而且是必需的,要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要照顾好领导的工作和生活,要在关键时刻为领导出谋献策、分忧解难,不亲近领导怎么行?而“距离”就有点难于把握了,一切全靠自己拿捏分寸。比如:在领导面前要表现得不卑不亢,对领导的关心要以努力做好工作来报答,而不能抱有个人之间报恩、效忠的心理;在工作上要力求与领导默契、让领导满意,但在私人空间里不可与闻过多、过深。再次,在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上,要做到平等待人、热心助人,不能因为在领导身边工作而眼睛向上,有恃无恐,目中无人;更不能狐假虎威,以势压人,行不善不义之举。最后还有一条,就是在廉洁自律的问题上,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否则就会葬送掉自己。

以上“十不”,纯属个人体会,难免有疏漏、偏颇之处。再说,秘书如何与领导相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也不应该囿于某种模式或方法,全靠个人用心观察、认真领悟、灵活应对、努力适应。不过话说回来,也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太复杂,一切依规行事,恪尽职守,顺乎自然,只求问心无愧,说不定更招领导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