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即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手、身、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被大量、经常地运用。
肢体语言是演员的必修课程。比如舞蹈没有语言,但它本身就是无声而丰富多彩的语言。大名鼎鼎的“舞蹈皇后”杨丽萍之所以成为孔雀的化身,就是她特有的舞蹈语言所造就而成的。又如二胡、小提琴、古筝、钢琴等各种器乐演奏,演奏者的肢体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人琴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其艺术感染力就特别强。更典型的还有乐团指挥,整个乐团奏出的音乐或雄浑厚重,或热烈欢快,或如大海一般波涛汹涌,或如小溪一般淙淙流淌,都是在他们手中的银棒和那变幻无穷的肢体语言指挥下喷涌出来的。
肢体语言也是人们日常表情达意的工具。比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垂头表示沮丧,搓手表示焦虑,摊手表示无奈,招手表示召唤,挥手表示送别,跺足表示生气,捶胸表示痛苦,如此等等。肢体语言往往还成为男女传情的秘密武器,比如眉来眼去表示双方有意,注意仪表表示欲求对方好感,亲吻拥抱表示爱情已经成熟。类似这些,无须语言表达,彼此间都能看懂、“听”懂,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无声语言。
领导者在有关会议和场合发表讲话,也会运用肢体语言。所不同的是,由于面对大众,出于身份和形象的考虑,运用时有所讲究、有所选择。比如,讲到序号或某些数字时扳手指头,讲到号召、鼓动性语言时向右前方有力地挥动手臂,讲到愤慨的事情时晃动拳头或手掌往下一劈,讲到激动的事情时两手同时挥动,等等。一些首脑政要人物带有鲜明特征的肢体语言还成为人们熟知并模仿的典型动作,如列宁讲话时不时把双拳贴在胸前,胸膛向前力挺,身体左右扭动;林肯讲话时喜欢高举双手,大约成50°的角度,手掌向上时表示喜悦与欢乐,双拳紧握时表示愤怒与憎恶。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肢体语言,配合他们在宽广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展示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显然,领导讲话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与口头语言配合默契,强化表达效果;可以起到一定的暗示、辅助作用,把某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还可以检验讲话者内心活动的真实性,因为肢体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下意识动作,很少带有欺骗的成分。有关研究实验表明,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思想感情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要靠非语言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或许这种比例划分未必精确,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也足以说明了肢体语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著名演说家艾伯特·胡巴德也说:“在演说中,赢取听众信任的,是演说的态度,而不是讲稿的辞句。”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当然,领导讲话使用肢体语言,也得讲方法、讲艺术。
第一,要看场合、视需要而用。并不是所有会议的讲话都适合使用肢体语言,得看场合、看对象。一般来说,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大型会议上做工作报告就不宜使用,因为这种会议庄严肃穆、气氛隆重,如果大量使用肢体语言,就显得极不严肃。只有那些一般性的工作会议和某些演说性、交流性讲话才适宜使用,因为这种场合开放性、自由度相对大一些,肢体语言有利于展示讲话者的个性魅力,也有利于活跃会场气氛。
第二,要用得轻松自然,生动逼真,与语言表达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尤应注意,千万不能为肢体语言而肢体语言,不能扭捏做作,让人看着别扭、不舒服。有的领导同志就容易犯这个毛病,他的肢体语言用得不配套、不协调,比如讲到号召性语言时挥动手臂,但挥得不是时候,不是边讲边挥,而是讲完那句话才挥那么一下,这就不是自然而然地挥,而是为挥而挥,显得很不自然,那还不如不挥的好。还有的同志喜欢模仿老外耸肩膀的动作,表示遗憾、没办法、无可奉告之类的意思,但又学得不像,生硬、做作,有东施效颦之嫌,何况也不适合“中国国情”,何必非要耸那么几下呢?
第三,要讲究大方、美观,能给听众以良好的视觉形象。既然是面对大众讲话,肢体语言的使用当然不能像在个人空间那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比如捶胸脯、拍桌子、抓后脑勺等等,那样就显得不严肃、不雅观,也有失领导身份,对语言表达一点帮助都没有,甚至适得其反。我见过一位基层单位负责同志,他无论是对下级讲话还是向上级汇报,总喜欢伸长手臂用食指指向对方,像教训自己小孩或小学生一样,每讲几句手指就戳动一下。这或许是无意的、习惯性的,但这种肢体语言就显得极为不雅、极不礼貌,让听众和上级领导反感。
第四,要把握分寸,用得恰到好处,不能乱用、滥用。毫无疑问,肢体语言是为口头语言表达服务的,但使用的频率、力度、时机要把握好。并不是所有的口头表达都需要肢体语言相配合,如果通篇讲话过程中都在那里指手画脚、张牙舞爪的,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那效果肯定很糟糕。一般情况下,在心态平静、语气缓和地作一般叙述时,就不需要使用肢体语言,只有讲到带有鼓动性、号召性语言或其他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言时,才适合使用肢体语言。这就是说,肢体语言是下意识地跟着“感觉”走的,而不是生硬地跟着大脑的“命令”走的。另外,肢体语言的使用也要把握力度大小和节奏快慢,与语言表达的轻重、急缓及感情的高低起伏相适应。比如,同样是表达愤怒心情,握拳头和捶桌子,力度是不同的;同样是发号召,挥小臂和挥大臂,力度也是不同的。类似这样的细微差别,都直接影响表达效果,需要我们细心把握。